一种路基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46680发布日期:2023-08-18 04:22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基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具体的说是一种路基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1、路基指的是路面的基础,是一种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构筑物,路基主要用于为路面的铺设以及行车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可对路面以及路面上车辆的荷载进行支撑,同时可将荷载传导入地基的内部,用于荷载的传递和扩散。

2、为保证路基以及路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对路基的侧面进行支护,通常的支护结构通常由支护桩和抗横移桩组成,支护桩主要与路基接触,对路基进行支撑,抗横移桩主要对支护桩的稳定进行支撑。

3、在路基施工时,需要对路基进行支护的过程中,需要在土壤的内部钻出桩坑,之后向桩坑的内部灌注混凝土,而当施工环境中土壤较为松软时,在桩坑形成以及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桩坑周围的土壤容易坍落入桩坑的内部,对后续的灌注桩施工造成影响。

4、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路基支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路基支护结构,包括桩杆;所述桩杆设有两个,且其中一个桩杆的长度为另一个长度的一半;所述桩杆的顶部固接有顶板;所述桩杆的侧壁上固接有固定座,且两个固定座设置在两个桩杆相对的侧壁上;所述固定座的内部通过固定螺栓固接有固定块;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杆,另一个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滑动连接在第二滑动杆的内部;所述第二滑动杆的端部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固定齿;所述第一滑动杆的侧壁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固定齿呈相对应设置;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有效地解决了在桩坑形成以及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桩坑周围的土壤容易坍落入桩坑的内部,对后续的灌注桩施工造成影响的问题。

3、优选的,所述桩杆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反向齿;所述反向齿的尖端朝向与桩杆尖端相反的方向;所述反向齿的侧壁上固接有有偏转板;所述偏转板设置在对应桩杆内部的位置处;所述桩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设置在对应桩杆底部的位置处;所述推板的顶部固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固接在偏转板的底部位置处;所述偏转板的顶部与底部侧壁上均开设有接触槽;所述桩杆的内部固接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设置在对应顶部接触槽的位置处;可使得反向齿更少地出现偏斜的情况。

4、优选的,所述桩杆的内部设有多个振捣槽;所述振捣槽设置在对应桩杆圆心的位置处;所述振捣槽在桩杆的内部呈线状阵列规律排列;所述振捣槽的外侧壁上固接有多个连杆,且连杆的另一端固接在桩杆的内侧壁上;使得混凝土的结构更加稳定。

5、优选的,所述桩杆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料通腔;所述出料通腔在桩杆的侧壁上呈线状阵列规律排列;使得桩杆在土壤的内部可更好的保持稳定。

6、优选的,所述桩杆的内侧壁上固接有传导杆;所述传导杆在桩杆的内侧壁上呈圆周阵列规律排列;使得排除混凝土之间空隙的效果更好。

7、优选的,所述推板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设置在推板远离推杆的一端;所述接触板呈弧形设置,且弧形的凹面朝向推板的底端位置处;使得土壤对桩杆的支撑效果更好。

8、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底部固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接有接触块;所述滑动板的顶部与固定螺栓的侧壁之间固接有弹簧;使得固定螺栓对固定块的固定效果更好。

9、优选的,所述桩杆的外侧壁上固接有多个竖板;所述竖板在桩杆的外侧壁上呈圆周阵列规律排列;可使得土壤对桩杆的支撑效果更好。

10、优选的,所述竖板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在竖板的侧壁上呈对称设置;可使得土壤对竖板的固定效果更好。

11、优选的,所述滑动板的内部扣合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的侧壁与固定螺栓的内侧壁接触;使得滑动板与固定螺栓之间的磨损更少。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路基支护结构,通过使用振动锤将桩杆夯入土壤的内部,进而向桩杆的内部灌注混凝土,并通过第一滑动杆与第二滑动杆对两个桩杆进行支撑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可有效的避免桩坑周围的土壤容易坍落入桩坑内部的功能,有效地解决了在桩坑形成以及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桩坑周围的土壤容易坍落入桩坑的内部,对后续的灌注桩施工造成影响的问题。

14、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路基支护结构,通过在桩杆的底端设置反向齿,同时设置推板对反向齿侧面的偏转板进行推动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可增加桩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的功能,使得土壤对桩杆的固定效果更好。



技术特征:

1.一种路基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桩杆(1);所述桩杆(1)设有两个,且其中一个桩杆(1)的长度为另一个长度的一半;所述桩杆(1)的顶部固接有顶板(2);所述桩杆(1)的侧壁上固接有固定座(3),且两个固定座(3)设置在两个桩杆(1)相对的侧壁上;所述固定座(3)的内部通过固定螺栓(5)固接有固定块(4);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块(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杆(6),另一个所述固定块(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杆(7);所述第一滑动杆(6)滑动连接在第二滑动杆(7)的内部;所述第二滑动杆(7)的端部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固定齿(9);所述第一滑动杆(6)的侧壁上开设有固定槽(8);所述固定槽(8)与固定齿(9)呈相对应设置;所述固定座(3)的内部开设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基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杆(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反向齿(10);所述反向齿(10)的尖端朝向与桩杆(1)尖端相反的方向;所述反向齿(10)的侧壁上固接有有偏转板(11);所述偏转板(11)设置在对应桩杆(1)内部的位置处;所述桩杆(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板(12);所述推板(12)设置在对应桩杆(1)底部的位置处;所述推板(12)的顶部固接有推杆(13);所述推杆(13)的另一端固接在偏转板(11)的底部位置处;所述偏转板(11)的顶部与底部侧壁上均开设有接触槽(14);所述桩杆(1)的内部固接有密封条(15);所述密封条(15)设置在对应顶部接触槽(14)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路基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杆(1)的内部设有多个振捣槽(16);所述振捣槽(16)设置在对应桩杆(1)圆心的位置处;所述振捣槽(16)在桩杆(1)的内部呈线状阵列规律排列;所述振捣槽(16)的外侧壁上固接有多个连杆,且连杆的另一端固接在桩杆(1)的内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路基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杆(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料通腔(17);所述出料通腔(17)在桩杆(1)的侧壁上呈线状阵列规律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路基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杆(1)的内侧壁上固接有传导杆(18);所述传导杆(18)在桩杆(1)的内侧壁上呈圆周阵列规律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路基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12)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接触板(19);所述接触板(19)设置在推板(12)远离推杆(13)的一端;所述接触板(19)呈弧形设置,且弧形的凹面朝向推板(12)的底端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基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板(20);所述滑动板(20)的底部固接有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的底端固接有接触块(22);所述滑动板(20)的顶部与固定螺栓(5)的侧壁之间固接有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路基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杆(1)的外侧壁上固接有多个竖板(23);所述竖板(23)在桩杆(1)的外侧壁上呈圆周阵列规律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路基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23)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24);所述凹槽(24)在竖板(23)的侧壁上呈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路基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20)的内部扣合连接有滚珠(25);所述滚珠(25)的侧壁与固定螺栓(5)的内侧壁接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路基支护结构,包括桩杆;所述桩杆设有两个,且其中一个桩杆的长度为另一个长度的一半;所述桩杆的顶部固接有顶板;所述桩杆的侧壁上固接有固定座,且两个固定座设置在两个桩杆相对的侧壁上;所述固定座的内部通过固定螺栓固接有固定块;通过使用振动锤将桩杆夯入土壤的内部,进而向桩杆的内部灌注混凝土,并通过第一滑动杆与第二滑动杆对两个桩杆进行支撑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可有效的避免桩坑周围的土壤容易坍落入桩坑内部的功能,有效地解决了在桩坑形成以及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桩坑周围的土壤容易坍落入桩坑的内部,对后续的灌注桩施工造成影响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祥,孙建平,朱荣辉,李杰,陈海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