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负离子发生器的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04374发布日期:2023-08-10 14:2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负离子发生器的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负离子发生器的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飞腾,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日益重视。研究表明,负氧离子浓度与人体健康呈正相关关系,而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有20000个以上的负氧离子时,就会对身体有保健作用,甚至提高人体的自然痊愈力、消灭病菌并减少疾病传染,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菌力并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2、此外,负离子可以主动出击捕捉小粒微尘,使其凝聚而沉淀,有效除去空气中2.5微米(pm2.5)及以下的微尘,甚至1微米的微尘。实验表明,当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达到2万个/cm3时,空气中飘尘量会减少98%以上。因此负离子也可以有效减少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目前,所采用的负离子发生器主要是基于带电水分子的形成水负离子的方式向外喷射,而在生成负离子和向外喷射负离子的过程中均需要水的参与,为此,如何实现对负离子发生器的稳定供水成为了负离子发生器能够稳定工作的前提。此外,由于整个过程需要水的参与,这样不可避免的导致部分水会在负离子发生器周围的壳体侧壁上附着凝结为水滴或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凝结为水滴,而这些水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变的越来越多,若不能将这些凝结的水加以利用,则会导致严重的水资源浪费。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16053936a公开了一种水负离子发生装置及其水负离子喷射结构,其由于采用喷射水负离子的方式实现相应的作用,为此在其周围非常容易出现凝结的水滴,而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负离子发生器的供水系统。

2、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负离子发生器的供水系统,包括:储水箱,连接在所述储水箱底部的分流装置,与所述分流装置相连接的导引装置,设置在所述导引装置下方的集水箱;

3、所述导引装置采用汲水结构与所述集水箱相连接;

4、所述导引装置包括:第一导引结构和第二导引结构;

5、所述第一导引结构和所述第二导引结构具有间隔的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引结构在所述第二导引结构的相对两侧对称设置;

6、所述第一导引结构与所述分流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分流装置向下输送的液体水;

7、所述第二导引结构分别与所述分流装置和所述集水箱相连接,用于分别获取所述分流装置向下输送的液体水和所述汲水结构从所述集水箱汲取的液体水。

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导引结构包括:第一导引主体和与所述第一导引主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端盖;

9、所述第一导引主体包括:第一支撑板,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后侧连接的第一导管,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前侧设置的第一定位环;

10、所述第一支撑板开设有多个贯穿其本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定位环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同轴设置;

11、所述第一导管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

12、所述第一端盖整体呈板状,且其开设有多个贯穿其本体的第一喷出孔;

13、所述第一喷出孔为锥孔,其大开口端处于所述第一端盖的前侧;

14、所述第一端盖后侧与所述第一喷出孔同轴的设置有环形的第一环形凸起,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环嵌合连接;

15、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嵌入所述第一定位环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定位环的轴向长度。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导引结构包括:第二导引主体和与所述第二导引主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二端盖;

17、所述第二导引主体包括:第二支撑板,在所述第二支撑板后侧连接的第二导管和汲水导管,在所述第二支撑板前侧设置的第二定位环和第三定位环;

18、所述第二支撑板开设有贯穿其本体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定位环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同轴设置,所述第三定位环与所述第三定位环对应的同轴设置;

19、所述第二定位环位于所述第三定位环的上方;

20、所述第二导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

21、所述汲水导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

22、所述第二端盖整体呈板状,且其开设有多个贯穿其本体的第二喷出孔;

23、所述第二喷出孔为锥孔,其大开口端处于所述第二端盖的前侧;

24、所述第二端盖后侧与所述第而喷出孔同轴的设置有环形的第二环形凸起;其中,处于上方的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二定位环嵌合连接,处于下方的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三定位环相抵靠的设置;

25、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嵌入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轴向长度;

26、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定位环的轴向长度。

2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汲水结构包括:用于吸水的第一汲水主体;

28、所述第一汲水主体采用柱状结构,其部分插入所述汲水导管中,且所述第一汲水主体的插入端伸入所述第三定位环中,所述第一汲水主体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水箱的底部相接触的设置;

29、所述第一汲水主体的插入端截面与所述第三定位环截面相匹配的设置。

3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汲水结构还包括:施压组件;

31、所述施压组件包括:施压头和控制器;

32、所述施压头在所述第一汲水主体的插入端的周围设置;

33、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施压头对所述插入端施加压力,以控制所述插入端的水分渗出量。

3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施压头包括:后端施压部和侧边施压部;

35、所述后端施压部位于所述第一汲水主体远离所述第三定位环的一侧;

36、所述侧边施压部在所述第一汲水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

3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分流装置包括:分流腔结构,设置在所述分流腔结构上的控制阀,对接密封件;

38、所述分流腔结构整体呈凹腔结构,且其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导引装置的对接接头;

39、所述对接密封件安装在所述对接接头内,用于与所述导引装置中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输入端相连接;

40、所述对接密封件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

41、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同轴且具有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外筒体的内侧,其中,所述内筒体上端与所述外筒体的上端内侧相连接,并在所述内筒体和所述外筒体之间围成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管或第二导管输入端套设的环形密封槽;

42、所述外筒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环形密封凸起,且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凸起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外筒体的轴向相平行;

43、所述外筒体的外侧面上间隔的设置有多个第二环形密封凸起,且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凸起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外筒体的径向相平行。

4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储水箱整体呈凹腔结构,且其底部设置有用于所述控制阀开关控制的出水口和导气柱;

45、所述导气柱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其垂直的设置在所述储水箱底部的中心位置并用于连通所述储水箱的内外两侧。

4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还包括:凝结水回收壳;

47、所述凝结水回收壳包括:支撑围挡,设置所述支撑围挡内侧的回流结构件;

48、所述分流装置支承在所述凝结水回收壳的上侧;

49、所述集水箱在所述凝结水回收壳的底端插入设置,且所述集水箱处于所述回流结构件下方;

50、所述支撑围挡的前侧板设置窗口,且所述窗口与所述导引装置相对;

51、所述回流结构件设置在所述前侧板的内侧,且处于所述窗口的下方;

52、所述回流结构件整体呈板状结构,其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前侧板固定连接,另一端沿靠近所述集水箱的方向倾斜延伸。

5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回流结构件包括:中间汇集部,在所述中间汇集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的导流部,底部支承和导流阻挡件;

54、所述导流部在所述中间汇集部的两端对称设置,且所述导流部与所述中间汇集部具有夹角的倾斜设置;

55、所述底部支承固定支撑在所述回流结构件的下侧,且所述底部支承与所述前侧板相互平行的设置;

56、沿所述回流结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底部支承与所述回流结构件远离所述前侧板的一端相邻且具有间隔的设置;

57、所述导流阻挡件包括:承靠部、导流阻挡部和转动调节部;

58、所述承靠部和所述导流阻挡部均为长条状板体;

59、所述导流阻挡部在所述承靠部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且所述导流阻挡部与所述承靠部垂直连接;

60、所述转动调节部在所述承靠部的下侧设置;

61、所述转动调节部与所述底部支承相连接;

62、所述承靠部处于所述导流部的下侧,且与所述导流部相抵靠的设置;

63、沿所述回流结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导流阻挡部与所述导流部远离所述前侧板的一端相抵靠的设置。

64、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案,本发明的供水系统实现了水由上到下的定量输送过程,有效的保证了供水的充足。此外,通过设置集水箱和汲水结构的方式,可以使得回收的凝结水被重新引入到导引装置,以供水的重复利用,极大的提高了水的循环利用效率,使得本发明具有更优秀的节水性能。

65、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案,本发明通过设置汲水结构能够充分的将汇集在集水箱中的水输送至第二导引结构中,此外,通过所设置的汲水结构能够更加有益于对吸取水量输送的控制准确度更有益于保证水负离子发生器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66、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案,本发明通过在窗口下方设置具有一定宽度的回流结构件的方式,使得其在水负离子发生器的下方能够形成一个承接水分的平台,以实现导引装置中设置的水负离子发生器输出水负离子过程中多余水分具有一定的空间掉落和汇集。此外,回流结构件设置为倾斜的方式,可以使得掉落在回流结构件上的水分向低处滑落汇集,使得水分的充分回收。

67、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案,通过在回流结构件的两端设置弯折的导流部,其使得在边缘位置所汇集的水分能够更容易的流动至中间位置以方便向下方的集水箱回收。此外,通过倾斜设置的导流部其相对中间汇集部具有更大的倾斜角度,可以使得富集的水分更容易的流下,有效避免了水分在回流结构件端部位置的驻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