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258856发布日期:2023-12-05 12:02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相关,具体为一种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面相对于基准面的高程,通常以绝对标高计算;潜水面的高程称“潜水位”;承压水面的高程称“承压水位”。根据钻探观测时间可分为初见水位、稳定水位、丰水期水位、枯水期水位、冻前水位等;

2、而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地下水的渗透对地下桩柱的混凝土浇筑造成影响,所以需要对施工位置处的渗透地下水进行及时抽离,并需要保证该位置的水位低于一定值,而针对淤泥地质的环境,其真实地下水位很难进行监测,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及施工方法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及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所述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包括:

3、外保护壳体,所述外保护壳体为圆筒结构,且外保护壳体上开设有外通孔,所述外通孔之中固定安装有外层过滤膜;

4、上盖,所述上盖固定安装在外保护壳体的上端;

5、压力检测座,所述压力检测座由一级分隔层、二级分隔层、三级分隔层、上封口板、下封口板组合构成,所述一级分隔层、二级分隔层、三级分隔层、外保护壳体之间为同轴线设置,且一级分隔层、二级分隔层、三级分隔层的上下端均分别与上封口板、下封口板相连接,且一级分隔层、二级分隔层之间形成有蓄液腔,且二级分隔层、三级分隔层之间形成有导电腔,所述二级分隔层上开设有一级通孔,所述三级分隔层上开设有二级通孔,所述一级通孔、二级通孔之间安装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内腔靠内侧端固定安装有隔膜,所述二级分隔层的下端面开设有连接槽,且蓄液腔、导电腔之间通过连接槽进行连通;

6、内导电片,所述二级分隔层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一级嵌入槽,所述内导电片嵌入安装在一级嵌入槽之中;

7、外导电片,所述三级分隔层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二级嵌入槽,所述外导电片嵌入安装在二级嵌入槽之中;

8、所述内导电片、外导电片的上侧端分别连接有一级导线和二级导线,所述一级导线、二级导线均与电流计电连接,所述蓄液腔、导电腔之中注入有导电液。

9、优选的,所述内导电片、外导电片均呈环形管体结构,且内导电片、外导电片上分别开设有三级通孔和四级通孔,且三级通孔、四级通孔、一级通孔、二级通孔之间为相对应设置,且安装管穿过三级通孔、四级通孔、一级通孔、二级通孔,且安装管与一级通孔、二级通孔的孔体边缘接触处通过密封胶进行封口处理。

10、优选的,所述一级导线、二级导线穿过上封口板和上盖上的走线槽,且一级导线、二级导线与走线槽侧壁之间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处理。

11、优选的,所述导电液为饱和状态的氯化钠溶液,且导电液的注入量为蓄液腔、导电腔总容积的二分之一。

12、优选的,所述隔膜为弹性硅胶膜,且隔膜处于复位状态时,其呈半球面状。

13、优选的,所述安装管的外侧端口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内层过滤膜,所述外层过滤膜为微滤过滤膜,所述内层过滤膜为超滤过滤膜。

14、优选的,所述安装管的外侧凸出在三级分隔层的外侧,所述外保护壳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宽度值与安装管的外径值相吻合,且压力检测座安装在外保护壳体的内腔之中时,其安装管与外通孔相对应设置,且安装管的内径值与外通孔的直径值相吻合。

15、优选的,所述安装管的端部固定胶接有密封垫圈,所述压力检测座在实际安装时,其密封垫圈的端面与导向槽的槽底相抵设置。

16、优选的,所述一级分隔层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之中安装有复位组件,所述安装槽由一级槽口、二级槽口和三级槽口组合构成,所述一级槽口、二级槽口、三级槽口之间呈阶梯式设置,所述复位组件由导杆、复位弹簧和顶头组合构成,所述顶头呈半球形,且顶头与导杆一体成型,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导杆上,且导杆活动设置在三级槽口之中,且复位弹簧设置在二级槽口之中,且顶头直径值与一级槽口的直径值相吻合。

17、一种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的施工方法,该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的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8、步骤一:水位控制装置的安装过程,通过将水位控制装置定位在土层之下;

19、步骤二:水体的过滤过程,淤泥之中的水体通过外层过滤膜、内层过滤膜渗透进入安装管之中,从而形成液压,从而将隔膜向内顶动,从而对蓄液腔之中的导电液形成挤压,从而让部分导电液顺着连接槽进入至导电腔之中,从而让导电腔之中的液位上升,从而让内导电片、外导电片之间的有效导电面积增加,从而引起电流计的电流变化;

20、步骤三:地下水的抽离过程,当淤泥地质地下水液压过高时,通过污泥泵对其泥浆进行抽离,从而达到控制淤泥地质地下水位的目的。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2、1.通过设置由外保护壳体、上盖、压力检测座、内导电片和外导电片组合构成的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并在压力检测座上的蓄液腔、导电腔之中注入导电液,从而通过地下水的压力引起导电腔之中的液位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内导电片、外导电片之间有效导电面积的变化,从而引起电流计的电流变化,以达到对地下水的压力起到监测目的;

23、2.并通过在外保护壳体的内侧壁上开设导向槽,并保证导向槽的宽度值与安装管的外径值相吻合,从而便于安装管与外通孔对位,从而在可以起到二次过滤的同时,可以有效控制的流动区域,从而便于装置整体进行维护清理;

24、3.并通过在一级分隔层上开设安装槽,并在安装槽之中安装由导杆、复位弹簧和顶头组合构成的复位组件,从而便于复位组件将隔膜顶向外侧,从而让导电腔之中液位复位。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电片(14)、外导电片(15)均呈环形管体结构,且内导电片(14)、外导电片(15)上分别开设有三级通孔和四级通孔,且三级通孔、四级通孔、一级通孔(11)、二级通孔(12)之间为相对应设置,且安装管(16)穿过三级通孔、四级通孔、一级通孔(11)、二级通孔(12),且安装管(16)与一级通孔(11)、二级通孔(12)的孔体边缘接触处通过密封胶进行封口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导线(25)、二级导线(26)穿过上封口板和上盖(2)上的走线槽,且一级导线(25)、二级导线(26)与走线槽侧壁之间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液为饱和状态的氯化钠溶液,且导电液的注入量为蓄液腔、导电腔总容积的二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17)为弹性硅胶膜,且隔膜(17)处于复位状态时,其呈半球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管(16)的外侧端口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内层过滤膜(21),所述外层过滤膜(24)为微滤过滤膜,所述内层过滤膜(21)为超滤过滤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管(16)的外侧凸出在三级分隔层(6)的外侧,所述外保护壳体(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23),所述导向槽(23)的宽度值与安装管(16)的外径值相吻合,且压力检测座(3)安装在外保护壳体(1)的内腔之中时,其安装管(16)与外通孔(13)相对应设置,且安装管(16)的内径值与外通孔(13)的直径值相吻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管(16)的端部固定胶接有密封垫圈(27),所述压力检测座(3)在实际安装时,其密封垫圈(27)的端面与导向槽(23)的槽底相抵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分隔层(4)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之中安装有复位组件(7),所述安装槽由一级槽口(8)、二级槽口(9)和三级槽口(10)组合构成,所述一级槽口(8)、二级槽口(9)、三级槽口(10)之间呈阶梯式设置,所述复位组件(7)由导杆(18)、复位弹簧(19)和顶头(20)组合构成,所述顶头(20)呈半球形,且顶头(20)与导杆(18)一体成型,所述复位弹簧(19)套设在导杆(18)上,且导杆(18)活动设置在三级槽口(10)之中,且复位弹簧(19)设置在二级槽口(9)之中,且顶头(20)直径值与一级槽口(8)的直径值相吻合。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的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及施工方法,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包括外保护壳体、上盖、压力检测座、内导电片和外导电片,外保护壳体为圆筒结构,且外保护壳体上开设有外通孔,外通孔之中固定安装有外层过滤膜,三级分隔层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二级嵌入槽;通过设置由外保护壳体、上盖、压力检测座、内导电片和外导电片组合构成的高水位淤泥地质地下水位控制装置,并在压力检测座上的蓄液腔、导电腔之中注入导电液,从而通过地下水的压力引起导电腔之中的液位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内导电片、外导电片之间有效导电面积的变化,从而引起电流计的电流变化,以达到对地下水的压力起到监测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蒋邦金,杜宁桥,姜威,路威,谭伟杰,杜晓鹏,侯良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