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88078发布日期:2023-12-26 09:32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灌注桩施工,具体是一种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各类建筑形式不断涌现,超大超深工程越来越多,地基基础形式也越来越多,其中桩基础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基础形式。工程施工前需要地勘单位进场勘查地质条件,设计单位根据地勘资料进行桩基设计,桩基设计阶段建设单位通常是通过组织试桩得到真实的数据,以达到优化设计目的。

2、但在混凝土灌注桩试桩阶段,基坑开挖面以上存在不计入的摩阻力,导致试桩检测结果不准确,造成了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出一种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通过双套筒的工艺有效隔绝试桩桩身与基底标高以上土体的接触,从而削弱该部分桩身与土体产生的摩阻力,使得试桩得到的数据更加贴近实际情况,有利于设计方案的优化,从而达到节约投资成本的目的。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3、s1、场地平整:桩基施工前对场地进行平整,并测量地面标高,确保试桩桩顶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准确性,根据工程桩桩顶至自然地面的高差计算所需中空式双套筒的长度,加工定制中空式双套筒;

4、s2、定位放线:放出现场需施工试桩桩位,并做好标记,并在桩位四周一段距离以外做数个护桩,使其护桩连线交点与桩位中心重合;

5、s3、护筒埋设:以标记处为中心,开挖比护筒略大的圆坑,在所述圆坑中埋设护筒,护筒的底部埋入原状土≥20cm;

6、s4、中空式双套筒安装:钻机就位,拉起桩位四周护桩十字线,复测钻机钻头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钻头比试桩的桩径略大,进行开钻,当钻孔至工程桩桩顶标高后提钻,拔出孔口临时护筒,安装中空式双套筒;

7、s5、余桩钻孔清孔;待中空式双套筒固定好以后更换钻头,使钻头与工程桩直径保持一致,桩孔完成后,经验孔确定工程桩实际长度,方可终孔;

8、s6、钢筋笼安装:钢筋笼分节安装,钢筋笼下放时,对准孔位中心,采用正、反旋转慢慢地逐步下沉,防止碰撞,放至设计标高后立即固定;

9、s7、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在二次清孔结束后30分钟内进行灌注,灌注混凝土连续进行,中断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10、s8、后注浆施工:按照成桩的先后顺序作为注浆顺序,先外围,后内部,被注浆桩离正在成孔成桩作业的距离不宜小于8-10m,对同一根桩桩底注浆时,各个注浆管同时实施等压注浆;按照设计要求,后注浆作业开始时间不早于桩身混凝土浇筑完成后7天,后注浆作业开始前,进行注浆试验,优化并最终确定注浆参数;

11、s9、桩基检测:在试桩进行试验前,将所述中空式双套筒顶部的硬连接割除,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小应变检测或者超声波检测桩身完整性,然后进行静载试验。

12、优选的,s3中,埋设护筒时,其中心线与桩位中心线的允许偏差≤20mm,并保持护筒垂直,护筒的内径比桩径大10cm,且其四周采用粘土分层回填夯实,确保孔口不坍塌。

13、优选的,s4中,中空式双套筒的外径比试桩大120㎜,内层套筒的直径同试桩直径,内层套筒壁厚10㎜,外层套筒壁厚20㎜,内外套筒之间焊接导向筋板,水平方向对称焊接4个,竖向每间隔2米设置,顶部沿环向设置钢板焊接成整体。

14、优选的,s6中,下放钢筋笼时,在钢筋笼上设置三根吊杆,吊杆采用三级钢钢筋加工,吊杆的下部焊在钢筋笼主筋上,上部弯钩吊挂于孔口钢管上。

15、优选的,s6中,在钢筋笼安装过程中安装声测管及注浆管,使其与钢筋笼内壁绑扎牢固,接头位置做好连接,同时做好包裹,避免浆液进入管内。

16、优选的,s7中,采用法兰式导管自流式灌注混凝土,导管下口距孔底30cm-50cm。

17、优选的,s7中,具体的灌注过程为:a、初灌浇筑:初灌量2m3且连续浇筑,确保导管底部埋没于混凝土中深度不小于50cm,采用气球隔水塞隔水,气球鼓起后的直径比导管直径大2cm,每根桩至少做1次以上坍落度检测;b、正常灌注:导管底部埋于混凝土中深度宜为2-6m,一次拆卸导管不超过6m,每次拆卸导管前均要测量砼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埋深,然后拆卸,导管最小埋深2.0m;c、桩顶控制:砼灌注标高比试桩桩顶高1米,桩身混凝土充盈系数不小于1.1。

18、优选的,s8中,压浆泵选用额定压力为8-12mpa、额定流量为30-100l/min的高压注浆泵;注浆管采用耐压值不低于12mpa的双层钢丝纺织胶管,胶管内径为φ25mm;水泥采用p42.5新鲜普通硅酸盐水泥。

19、优选的,s8中,工程桩采用纯水泥浆,单桩注浆水泥用量为1.8t/根,浆液水灰比为0.55-0.6,搅拌时间不小于5分钟,搅拌好的水泥浆液用孔径不大于3×3mm的滤网进行过滤后放入储浆池。

20、优选的,s8中,注浆时采用低压慢速逐步加压,第一次压力值为1.2-5.0mpa,第二次压力值为5.0-10mpa,注浆量不宜大于75l/min。

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出一种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能有效隔绝试桩桩身与土体之间的摩阻力,使试桩检测结果更接近实际,为试桩复核地勘报告和后期桩基设计提供有力依据,对深基坑效果更加明显,可以节约投资成本,避免资源浪费。



技术特征:

1.一种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埋设护筒时,其中心线与桩位中心线的允许偏差≤20mm,并保持护筒垂直,护筒的内径比桩径大10cm,且其四周采用粘土分层回填夯实,确保孔口不坍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中空式双套筒的外径比试桩大120㎜,内层套筒的直径同试桩直径,内层套筒壁厚10㎜,外层套筒壁厚20㎜,内外套筒之间焊接导向筋板,水平方向对称焊接4个,竖向每间隔2米设置,顶部沿环向设置钢板焊接成整体。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6中,下放钢筋笼时,在钢筋笼上设置三根吊杆,吊杆采用三级钢钢筋加工,吊杆的下部焊在钢筋笼主筋上,上部弯钩吊挂于孔口钢管上。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6中,在钢筋笼安装过程中安装声测管及注浆管,使其与钢筋笼内壁绑扎牢固,接头位置做好连接,同时做好包裹,避免浆液进入管内。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7中,采用法兰式导管自流式灌注混凝土,导管下口距孔底30cm-50cm。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7中,具体的灌注过程为:a、初灌浇筑:初灌量2m3且连续浇筑,确保导管底部埋没于混凝土中深度不小于50cm,采用气球隔水塞隔水,气球鼓起后的直径比导管直径大2cm,每根桩至少做1次以上坍落度检测;b、正常灌注:导管底部埋于混凝土中深度宜为2-6m,一次拆卸导管不超过6m,每次拆卸导管前均要测量砼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埋深,然后拆卸,导管最小埋深2.0m;c、桩顶控制:砼灌注标高比试桩桩顶高1米,桩身混凝土充盈系数不小于1.1。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8中,压浆泵选用额定压力为8-12mpa、额定流量为30-100l/min的高压注浆泵;注浆管采用耐压值不低于12mpa的双层钢丝纺织胶管,胶管内径为φ25mm;水泥采用p42.5新鲜普通硅酸盐水泥。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8中,工程桩采用纯水泥浆,单桩注浆水泥用量为1.8t/根,浆液水灰比为0.55-0.6,搅拌时间不小于5分钟,搅拌好的水泥浆液用孔径不大于3×3mm的滤网进行过滤后放入储浆池。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8中,注浆时采用低压慢速逐步加压,第一次压力值为1.2-5.0mpa,第二次压力值为5.0-10mpa,注浆量不宜大于75l/min。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包括场地平整、定位放线、护筒埋设、中空式双套筒安装、余桩钻孔清孔、钢筋笼安装、混凝土灌注、后注浆施工、桩基检测等步骤。本发明能够节约投资成本,避免资源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江永升,吴礼旬,苏翰,胡培源,陈明亮,孙杨凯,孔维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