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防水后浇带防水结构及快速封堵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078360发布日期:2024-02-20 21:33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防水后浇带防水结构及快速封堵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地下室防水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防水后浇带防水结构及快速封堵方法。


背景技术:

1、考虑到地下室底板的沉降变形和伸缩变形,地下室通常设置有后浇带,以减小沉降变形和伸缩变形对地下室底板的影响。后浇带则是指在地下室底板浇筑过程中,铺设了钢筋网但未与地下室底板主体同步浇灌混凝土的部分,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灌需待建筑主体结构完工且变形稳定后再进行。后浇带与地下室底板之间由于存在新旧混凝土的结合,故后浇带与地下室底板之间会形成连接缝,连接缝的防水是后浇带施工的重要方面。

2、在现有相关技术中,连接缝所在处通常设置有止水板,止水板沿水平方向铺设,且止水板的两侧分别设置于连接缝的两侧即分别设置于地下室底板的混凝土和后浇带的混凝土,以便于通过止水板延长地下水渗入地下室的路径,从而确保后浇带的防水性。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建筑主体结构完工且变形稳定后,地下室底板与后浇带之间依然会出现变形,导致连接缝开裂出现渗漏,影响后浇带的防水性,进使得地下室的难以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保证后浇带的防水性,从而确保地下室的正常使用,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防水后浇带防水结构。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室防水后浇带防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地下室防水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地下室底板、后浇带以及止水件,所述地下室底板与后浇带之间设置有连接缝;

4、所述止水件包括排水管和若干止水板,所述排水管设置于连接缝,若干所述止水板均安装于排水管,若干所述止水板分为两组,且两组所述止水板分别设置于连接缝的两侧;

5、所述排水管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排水腔,若干所述止水板的外周面均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连通于第一排水腔。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分别设置于连接缝两侧的止水板使得自连接缝渗入的地下水的渗透路径延长,进而确保了后浇带的防水性;渗入连接缝的地下水通过排水孔进入第一排水腔,从而使得地下水及时地通过排水管排放至外部的排水系统;排水孔开设于止水板,使得沿着止水板渗透的地下水更易进入排水孔,进而确保大范围内的地下水均及时地通过排水管排放至外部的排水系统,从而保证了后浇带的防水性,并且确保了地下室的正常使用。

7、可选的,若干所述止水板均自上而下朝连接缝所在位置倾斜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止水板相较于平直设置的止水板,延长了地下水的渗透路径长度,进而有利于保证后浇带的防水性,从而确保地下室的正常使用;倾斜设置的止水板便于浇筑混凝土时的振捣,进而保证了混凝土的成型质量,从而通过保证施工质量以确保后浇带的防水性;倾斜设置的止水板还使得地下水得以更快速地进入第一排水腔,进而减少地下水积攒于排水孔的情况的发生。

9、可选的,若干所述止水板均固定连接有反滤钢丝网,所述排水孔位于反滤钢丝网所覆盖的区域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滤钢丝网增加了止水板的强度,使得止水板不易在运输、堆料或施工过程中损坏,有利于降低施工损耗;反滤钢丝网使得混凝土的细骨料如砂砾难以进入排水孔内,减少了排水孔被混凝土的细骨料阻塞的情况的发生。

11、可选的,若干所述止水板的外周面均开设有毛细水槽,所述毛细水槽连通于排水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毛细水槽通过地下水的表面张力使得地下水更易渗入毛细水槽内,进而使得位于毛细水槽外部的地下水被毛细水槽吸入,从而使得渗入的地下水通过毛细水槽和排水孔主动地被排放至排水管内,保证了混凝土的成型质量,并且确保了后浇带的防水性。

13、可选的,所述止水件还包括若干防渗板,若干所述防渗板分为两组,两组所述防渗板分别设置于连接缝的两侧,若干所述防渗板分别与各止水板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防渗板位于止水板的顶部,所述排水孔朝向防渗板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防渗板使得连接缝的开裂处集中于两组防渗板之间,使得地下水需绕设于防渗板才能渗透至连接缝的开裂处,有效地增加了地下水的渗透路径长度,从而有利于确保确保后浇带的防水性;朝向排水孔设置的排水孔,使得渗入的地下水需先沿着止水板渗透,然后主动或受防渗板的阻挡而被动地进入排水孔,进而使得地下水不易大量地进入排水管,从而减少排水管的排水负荷并且减少因排水管损坏而出现大量地下水泄漏的情况的发生。

15、可选的,若干所述防渗板均转动配合于排水管。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筑混凝土时,朝靠近止水板的方向转动防渗板,使得防渗板不易影响浇筑混凝土时的振捣,进而保证了混凝土的成型质量,从而通过保证施工质量以确保后浇带的防水性。

17、可选的,所述排水管开设有防漏孔,所述防漏孔连通于第一排水腔,且所述防漏孔靠近连接缝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渗板与排水管的转动连接处渗透的地下水靠近连接缝后,随着连接缝进入防漏孔内,进而通过排水管被排放至外部的排水系统,从而确保了后浇带的防水性。

19、可选的,所述排水管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排水腔,所述第二排水腔与第一排水腔相互隔离,所述排水孔连通于第一排水腔,所述防漏孔连通于第二排水腔。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排水腔与第二排水腔相互隔离,使得在地下水水压较高或地下水水位较高时,第一排水腔内的水不易通过防漏孔渗入连接缝内,从而确保了后浇带的防水性。

2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地下室防水后浇带快速封堵方法。

22、一种地下室防水后浇带快速封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3、s1、将止水件安装于连接缝的开设位置;

24、s2、使若干防渗板分别朝靠近或远离各止水板的方向转动;

25、s3、绑扎地下室底板或后浇带的钢筋网,然后浇筑地下室底板或后浇带的混凝土;

26、s4、再次使若干防渗板分别朝靠近或远离各止水板的方向转动。

27、可选的,还包括以下步骤:

28、s5、钻设注浆孔,所述注浆孔自上而下朝连接缝所在位置倾斜设置,且所述注浆孔穿设于连接缝;

29、s6、向所述注浆孔内注入灌浆材料。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浆材料通过穿设于连接缝的注浆孔被注入连接缝的开裂处,进而使得地下水难以通过连接缝的开裂处渗入地下室,从而确保了地下室的正常使用。

3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2、1.两组分别设置于连接缝两侧的止水板使得自连接缝渗入的地下水的渗透路径延长,进而确保了后浇带的防水性;渗入连接缝的地下水通过排水孔进入第一排水腔,从而使得地下水及时地通过排水管排放至外部的排水系统;排水孔开设于止水板,使得沿着止水板渗透的地下水更易进入排水孔,进而确保大范围内的地下水均及时地通过排水管排放至外部的排水系统,从而保证了后浇带的防水性,并且确保了地下室的正常使用。

33、2.毛细水槽通过地下水的表面张力使得地下水更易渗入毛细水槽内,进而使得位于毛细水槽外部的地下水被毛细水槽吸入,从而使得渗入的地下水通过毛细水槽和排水孔主动地被排放至排水管内,保证了混凝土的成型质量,并且确保了后浇带的防水性。

34、3.两组防渗板使得连接缝的开裂处集中于两组防渗板之间,使得地下水需绕设于防渗板才能渗透至连接缝的开裂处,有效地增加了地下水的渗透路径长度,从而有利于确保确保后浇带的防水性;朝向排水孔设置的排水孔,使得渗入的地下水需先沿着止水板渗透,然后主动或受防渗板的阻挡而被动地进入排水孔,进而使得地下水不易大量地进入排水管,从而减少排水管的排水负荷并且减少因排水管损坏而出现大量地下水泄漏的情况的发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