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大既有桥梁下方过流断面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37641793发布日期:2024-04-18 18:04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大既有桥梁下方过流断面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的,具体涉及一种加大既有桥梁下方过流断面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赣粤运河、平陆运河等各地引调水等输水工程的开展,拓宽、拓深现有河道进行引调水属于一种经济、快捷的选择。但现有河道与各地市政道路、公路、铁路等桥梁工程均有交叉,为实现上部工程的实施,一般均在河道范围内建设了各类桥墩以支撑上部荷载。

2、在桥墩的设计过程中,桩基础以承载力大、变形小等特点常常作为桥墩的承载结构,其中桩基础的长度需要结合具体地层情况,综合考虑桩基础周边地层的侧摩阻力和桩端的端阻力。而在既有桥墩的设计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未考虑桩基础上部土体开挖后导致侧摩阻力减小的工况。而随着引调水等输水工程的实施,如何在保障河道过流断面的同时,尽量减小对既有桥梁的影响成为摆在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技术方案为保障河道的水位线不变,将河道过流断面拓宽、拓深,该技术需要拆除现有桥梁后重建桥梁。该技术费用高昂,对现有的市政道路、公路、铁路影响大。一种技术方案为抬高河道的水位线,下部河床高度不变,抬高水位线后将可能对沿线的岸坡产生不利影响,桥面结构下方净空的减小可能影响通航。

4、此外,还有一种现有技术为现有桥墩下方采用垂直支护结构以拓深河道,如公开号cn21473782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但该技术在桥墩下方实施垂直支护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桥墩下方实施净空较小,钢板桩等垂直支护结构难以实施;2)垂直支护结构在实施过程中,将减小既有桥墩下方的桩基础侧摩阻力,从而对上部桥墩的承载力产生不利影响。

5、因此,需要研究一种结构和方法,在加大既有桥梁下方的河道过流断面同时,保障既有桥梁的下部桩基承载力不受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大既有桥梁下方过流断面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该方法可在不影响既有桥梁下部桩基承载力的情况下,将桥墩之间下方的地层挖除,以扩大桥墩之间的面积,从而加大河道过流断面。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加大既有桥梁下方过流断面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s1:按照挡墙技术要求中的布置原则,在顶部水位线不变的情况下计算拓深后的过流断面;

4、s2:将各个桥墩之间的河床开挖至设计高程;

5、s3:根据既有桥梁下方河道的水位变化,选择在河床露出后的枯水位施工,或者在桥墩四周采用土石围堰封闭后进行干地施工;

6、s4:开挖桥墩承台周边的地层,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根据下部地层情况必要时进行地层加固,浇筑挡墙;

7、s5:待挡墙结构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回填;

8、s6:拆除土石围堰,恢复河道输水。

9、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步骤s1中,挡墙技术要求中的布置原则如下:挡墙为l型挡墙钢筋混凝土结构,墙顶高程为与原河床顶部同高,墙底高程以承台边45°扩散后的斜边、拓深的新河床为交叉点,拓深后新河床以满足过流断面为准,其中河道的水位线保持与原水位线一致。

10、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步骤s1中,挡墙的混凝土标号为c35,抗渗等级为p8,挡墙的墙底、扶壁的结构尺寸以满足结构受力验算和结构稳定性验算为准。

11、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步骤s1中,挡墙沿着既有桥墩四周布置。

12、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步骤s5中,当各个桥墩周边的挡墙施工完成后,采用c10-c15低标号素混凝土回填,或下部采用压实土体、上部采用c10-c15低标号素混凝土回填的方式。

1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加大既有桥梁下方过流断面的结构,由上述的加大既有桥梁下方过流断面的施工方法施工而成。

14、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加大既有桥梁下方过流断面的结构包括既有桥梁,所述既有桥梁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桥墩,所述桥墩的下方设置有承台,所述承台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桩基,所述桥墩、承台以及桩基的四周浇筑有挡墙,所述挡墙内回填有回填体。

15、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挡墙为l型挡墙钢筋混凝土结构。

16、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挡墙的墙顶高程为与原河床的顶部同高,所述挡墙的墙底高程为以承台边45°扩散后的斜边与拓深的新河床的交叉点所在水平面的高度。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8、其一,本发明可以解决既有桥梁下方河道过流断面偏小问题,即在不影响既有桥梁下部桩基承载力的情况下,将桥墩之间下方的地层挖除,以扩大桥墩之间的净空面积,从而加大河道过流断面。

19、其二,本发明可以在加大既有桥梁下方的河道过流断面同时,保障既有桥梁的下部桩基承载力不受影响。

20、其三,本发明提出的加大既有桥梁下方河道过流断面方法,适用于无法抬高水位的区段,或者既有桥梁下方净高有限的区段。



技术特征:

1.一种加大既有桥梁下方过流断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大既有桥梁下方过流断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挡墙技术要求中的布置原则如下:挡墙为l型挡墙钢筋混凝土结构,墙顶高程为与原河床顶部同高,墙底高程以承台边45°扩散后的斜边、拓深的新河床为交叉点,拓深后新河床以满足过流断面为准,其中河道的水位线保持与原水位线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大既有桥梁下方过流断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挡墙的混凝土标号为c35,抗渗等级为p8,挡墙的墙底、扶壁的结构尺寸以满足结构受力验算和结构稳定性验算为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大既有桥梁下方过流断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挡墙沿着既有桥墩四周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大既有桥梁下方过流断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当各个桥墩周边的挡墙施工完成后,采用c10-c15低标号素混凝土回填,或下部采用压实土体、上部采用c10-c15低标号素混凝土回填的方式。

6.一种加大既有桥梁下方过流断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加大既有桥梁下方过流断面的施工方法施工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既有桥梁(3),所述既有桥梁(3)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桥墩(3.1),所述桥墩(3.1)的下方设置有承台(3.2),所述承台(3.2)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桩基(3.3),所述桥墩(3.1)、承台(3.2)以及桩基(3.3)的四周浇筑有挡墙(4),所述挡墙(4)内回填有回填体(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4)为l型挡墙钢筋混凝土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4)的墙顶高程为与原河床(6.1)的顶部同高,所述挡墙(4)的墙底高程为以承台边45°扩散后的斜边与拓深的新河床(6.2)的交叉点所在水平面的高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大既有桥梁下方过流断面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按照挡墙技术要求中的布置原则,在顶部水位线不变的情况下计算拓深后的过流断面;S2:将各个桥墩之间的河床开挖至设计高程;S3:根据既有桥梁下方河道的水位变化,选择在河床露出后的枯水位施工,或者在桥墩四周采用土石围堰封闭后进行干地施工;S4:开挖桥墩承台周边的地层,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根据下部地层情况必要时进行地层加固,浇筑挡墙;S5:待挡墙结构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回填;S6:拆除土石围堰,恢复河道输水。本发明可在不影响既有桥梁下部桩基承载力的情况下,将桥墩之间下方的地层挖除,以扩大桥墩之间的面积,从而加大河道过流断面。

技术研发人员:朱敏,章铁军,汪子豪,吴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