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狭窄肥槽回填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50000发布日期:2024-03-18 18:2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狭窄肥槽回填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狭窄肥槽回填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足发展,及用地紧缺的现状。当前绝大部分市区新修建的工程均采用围护桩支护,导致肥槽狭小,一般宽度都在1m以内。常规肥槽回填均采用灰土回填,对肥槽底部进行夯实处理,提高基底承载力;将拌合好的灰土均匀地分层回填到肥槽内,在回填完成后,对灰土层进行压实处理。压实方法包括人工压实、机械压实等。压实后的土壤结构更加紧密,强度更高,能够更好地抵抗外力作用,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压实过程中,土壤中的空气被挤出,使得土壤中的水分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压实后的土壤水分不易流失,能够保持土壤的水分状况,压实后的土壤结构更加紧密,压实后的土壤抗冲性更强,能够抵抗雨水冲刷,减少土壤流失,压实后的土壤抗侵蚀能力增强。

2、但是因狭窄肥槽过于狭小,无法使用压路机等大型设备进行夯实,只能选择人工夯实,导致回填速度慢,而且夯实质量无法保证,导致后期肥槽回填土极其容易下沉。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狭窄肥槽回填的施工方法,能够解决因狭窄肥槽过于狭小,无法使用压路机等大型设备进行夯实,只能选择人工夯实,导致回填速度慢,而且夯实质量无法保证,导致后期肥槽回填土极其容易下沉的问题。

2、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3、本发明提供一种狭窄肥槽回填的施工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4、s10:将肥槽底部散落的松散土、砂浆、石子、建筑垃圾清理干净;

5、s20:施工人员根据狭窄肥槽的结构图构建bim模型,根据所述bim模型对所述狭窄肥槽进行区域划分;

6、s30:在相邻区域之间固定挡板,用于进行分段回填施工;

7、s40:在所述肥槽的底部进行防水层的施工;

8、s50:在所述防水层的顶部将狭窄肥槽的原土回填到内部;

9、s60:将流态土搅拌均匀,通过泵管输送到已经回填完成原土的所述狭窄肥槽的每个区域位置;

10、s70:分层泵送所述流态土并在相邻层之间进行覆膜保湿养护;

11、s80:待所述流态土凝固后在顶部回填一层原土进行覆盖,完成狭窄肥槽的回填施工。

1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狭窄肥槽回填的施工方法的技术效果如下:通过将肥槽底部散落的松散土、砂浆、石子、建筑垃圾清理干净;施工人员根据狭窄肥槽的结构图构建bim模型,根据所述bim模型对所述狭窄肥槽进行区域划分;在相邻区域之间固定挡板,用于进行分段回填施工;在所述肥槽的底部进行防水层的施工;在所述防水层的顶部将狭窄肥槽的原土回填到内部;将流态土搅拌均匀,通过泵管输送到已经回填完成原土的所述狭窄肥槽的每个区域位置;分层泵送所述流态土并在相邻层之间进行覆膜保湿养护;待所述流态土凝固后在顶部回填一层原土进行覆盖,完成狭窄肥槽的回填施工;能够解决因狭窄肥槽过于狭小,无法使用压路机等大型设备进行夯实,只能选择人工夯实,导致回填速度慢,而且夯实质量无法保证,导致后期肥槽回填土极其容易下沉的问题。

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一种狭窄肥槽回填的施工方法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4、其中,所述流态土为固化剂、土壤以及水的混合物,按照重量计算,所述固定剂、所述土壤以及所述水的比例为142:1190:270。

15、进一步的,所述土壤为黏土、粉质黏土、砂粉土中的混合物,所述土壤颗粒粒径不大于50mm。

16、进一步的,所述固化剂为无机水硬性胶凝材料,以cao、sio2和al2o3为主要成分。

17、进一步的,所述施工人员根据狭窄肥槽的结构图构建bim模型,根据所述bim模型对所述狭窄肥槽进行区域划分的具体步骤包括:

18、第一步,施工人员对所述狭窄肥槽的尺寸进行测量,绘制平面结构图;

19、第二步,施工人员根据所述平面结构图在vectorworks中构建所述狭窄肥槽的bim模型;

20、第三步,在所述bim模型中按照所述狭窄肥槽的深度进行划分,将所述狭窄肥槽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施工区域;

21、所述在相邻区域之间固定挡板,用于进行分段回填施工的具体步骤包括:

22、第一步,根据所述bim模型制备分离所述狭窄肥槽不同区域的固定挡板,所述固定挡板的厚度在50-60cm;

23、第二步,所述固定挡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狭窄肥槽的厚度,从底部往上在所述狭窄肥槽的高度位置划线;

24、第三步,在划线位置的上部开设两个凹槽,将与凹槽对应的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凹槽中;

25、第四步,将所述挡板固定在所述狭窄肥槽划分的区域的相邻位置,并将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狭窄肥槽的两侧位置。

26、所述施工人员根据所述平面结构图在vectorworks中构建所述狭窄肥槽的bim模型的具体步骤包括:

27、第一步,施工人员根据所述狭窄肥槽确定建模的范围,确定建模参数,将数据信息归档整理;

28、第二步,施工人员将所述数据信息输入到vectorworks软件中,生成所述狭窄肥槽的bim模型;

29、第三步,施工人员在所述狭窄肥槽的bim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施工需求,添加施工信息,所述施工信息包括主要构件、施工工序、时间计划以及材料信息;

30、第四步,施工人员通过vectorworks软件对所述施工信息进行分析和计算,获得碰撞检测、材料用量计算、成本估算以及施工性能分析数据;

31、第五步,施工人员优化所述狭窄肥槽的bim模型。

32、进一步的,所述在所述肥槽的底部进行防水层的施工的具体步骤包括:

33、第一步,向所述狭窄肥槽的每个区域中倒入防水剂,伸长刷子的折叠杆,通过所述刷子对所述狭窄肥槽的底部将所述防水剂涂覆均匀;

34、第二步,待所述防水剂风干30min以上后,再涂覆一层防水剂,重复操作5-8次;

35、第三步,待最后一层所述防水剂风干后通过刷子涂覆一层胶黏剂;

36、第四步,所述胶黏剂涂覆完成后在10min内通过滚筒刷将防水材料设置在所述狭窄肥槽的底部位置,通过所述胶黏剂将所述防水材料与所述狭窄肥槽的底部固定连接。

37、所述防水材料为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38、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剂为防水树脂,所述防水树脂为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聚氯乙烯中的一种;

39、所述胶黏剂为聚丙烯酰胺、硅酸钠、填料、助剂、防水剂、表面活性剂、丙酮和水的混合物,按照重量计算,所述聚丙烯酰胺、所述硅酸钠、所述填料、所述助剂、所述防水剂、所述表面活性剂、所述丙酮和所述水的比例为20-30:10-12:5-8:6-8:30-50:2.5-4:23-28:40-45;

40、所述填料为高岭土、碳化硅和二氧化钛的混合物,按重量计算,所述高岭土:所述碳化硅:所述二氧化钛为1:1-3:4-7;

41、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的混合物;

42、所述助剂为铬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对甲苯磺酸的混合物,按重量计算,所述铬酸钠:所述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所述对甲苯磺酸为1:5-7:3.5-5。

43、进一步的,所述在所述防水层的顶部将狭窄肥槽的原土回填到内部的具体步骤包括:

44、分层施工,将所述原土回填50cm后静置30min,待土壤沉淀后再次回填原土,按照所述狭窄肥槽的不同区域的深度进行施工,所述原土的顶部静置后距离所述狭窄肥槽边缘位置的深度为10m时停止回填原土。

45、进一步的,所述将流态土搅拌均匀,通过泵管输送到已经回填完成原土的所述狭窄肥槽的每个区域位置的具体步骤包括:

46、第一步,将所述流态土浇筑到所述原土的顶部,通过刮板将其刮平,浇筑厚度不大于0.5m;

47、第二步,待第一层流态土凝固12h后继续浇筑所述流态土,重复上述步骤,待浇筑厚度到达所述狭窄肥槽的边缘位置为止;

48、第三步,第二层流态土以及之后的每一层的所述流态土的浇筑厚度均不大于1.2m。

49、进一步的,在所述狭窄肥槽的所有区域均施工完成后将所述挡板取出,在所述挡板位置处重复回填过程;

50、流态土全部浇筑完成后静置30-50天,待内部沉降后在所述流态土的顶部回填原土,通过滚筒将其压实。

51、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狭窄肥槽回填的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肥槽底部散落的松散土、砂浆、石子、建筑垃圾清理干净;施工人员根据狭窄肥槽的结构图构建bim模型,根据所述bim模型对所述狭窄肥槽进行区域划分;在相邻区域之间固定挡板,用于进行分段回填施工;在所述肥槽的底部进行防水层的施工;在所述防水层的顶部将狭窄肥槽的原土回填到内部;将流态土搅拌均匀,通过泵管输送到已经回填完成原土的所述狭窄肥槽的每个区域位置;分层泵送所述流态土并在相邻层之间进行覆膜保湿养护;待所述流态土凝固后在顶部回填一层原土进行覆盖,完成狭窄肥槽的回填施工;能够解决因狭窄肥槽过于狭小,无法使用压路机等大型设备进行夯实,只能选择人工夯实,导致回填速度慢,而且夯实质量无法保证,导致后期肥槽回填土极其容易下沉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