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潮间带风电场软弱土基上的架空线路承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08193发布日期:2023-10-22 03:55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潮间带风电场软弱土基上的架空线路承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潮间带风电场架空线路基础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潮间带风电场软弱土基上的架空线路承台。


背景技术:

1、架空线路基础位于海潮侵蚀区,地质条件较差,表层土基本上为厚度较大的软弱土层和沼泽带,承载力差,沉陷严重。常规的桩基-承台-立柱基础做法是多个桩基的承台独立布置,但每个独立布置的承台之间沉降情况各有不同,因此无法保证基础整体的稳定性,导致其存在不均匀沉降、抗拔性差和抗倾覆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潮间带风电场软弱土基上的架空线路承台。本实用新型使多个承台连接为一个整体,不仅提高了基础浮力,还提高了基础的抗拔性和抗倾覆,增加刚性支撑,均匀传递荷载,增强承载力,避免了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承台结构质量。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应用于潮间带风电场软弱土基上的架空线路承台,包括多个独立布置的承台,承台的下部连接桩基础,承台的上部连接立柱,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承台之间通过连梁一体连接,所述连梁内部的主受力钢筋在连梁内部通长布置,所述主受力钢筋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承台锚固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连梁内部设置多层钢筋网层,每层钢筋网层由多根主受力钢筋和多根连接钢筋连接组成,多根主受力钢筋间隔布置,多根所述连接钢筋与主受力钢筋相垂直布置。

5、进一步的:所述连梁底面和承台底面位于同一高程面。

6、进一步的:所述连梁宽度与承台宽度相同,连梁长度与相邻两个承台之间的间距相同。

7、进一步的:所述连梁主受力钢筋两头直角弯锚固于承台内侧。

8、进一步的:所述连梁为钢筋混凝土连梁。

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的承台间连梁与多个承台浇筑为一个整体,连梁主受力钢筋锚固于承台内部,通过混凝土浇筑使得连梁和承台连接为一个整体,增加了回填土受力面积,不仅提高了基础浮力,还提高了基础的抗拔性和抗倾覆,增加刚性支撑,均匀传递荷载,增强承载力,避免了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承台结构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潮间带风电场软弱土基上的架空线路承台,包括多个独立布置的承台,承台的下部连接桩基础,承台的上部连接立柱,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承台之间通过连梁一体连接,所述连梁内部的主受力钢筋在连梁内部通长布置,所述主受力钢筋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承台锚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潮间带风电场软弱土基上的架空线路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内部设置多层钢筋网层,每层钢筋网层由多根主受力钢筋和多根连接钢筋连接组成,多根主受力钢筋间隔布置,多根所述连接钢筋与主受力钢筋相垂直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潮间带风电场软弱土基上的架空线路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底面和承台底面位于同一高程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潮间带风电场软弱土基上的架空线路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宽度与承台宽度相同,连梁长度与相邻两个承台之间的间距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潮间带风电场软弱土基上的架空线路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主受力钢筋两头直角弯锚固于承台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潮间带风电场软弱土基上的架空线路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为钢筋混凝土连梁。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潮间带风电场软弱土基上的架空线路承台,包括多个独立布置的承台,承台的下部连接桩基础,承台的上部连接立柱,相邻两个承台之间通过连梁一体连接,所述连梁内部的主受力钢筋在连梁内部通长布置,所述主受力钢筋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承台锚固连接。本技术使多个承台连接为一个整体,不仅提高了基础浮力,还提高了基础的抗拔性和抗倾覆,增加刚性支撑,均匀传递荷载,增强承载力,避免了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承台结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郑福鹏,汪赞斌,黄久强,吴凡,陆昌龙,何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