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防腐抗浮锚杆施工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34078发布日期:2023-09-13 21:10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防腐抗浮锚杆施工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抗浮锚杆,具体为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防腐抗浮锚杆施工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建筑抗浮标准的不断提高,抗浮等级甲级的地下室锚杆锚固浆体不能产生拉应力,乙级的不能出现裂缝,因此锚杆需要防腐抗浮,新兴的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引入其中,但尚未形成一种统一的结构和标准,其施工效果也受施工组织、地质、工况条件有所影响。缓粘结防腐预应力锚杆施工受张拉适用期和杆体强度双重限制,即从材料出厂→锚杆施工→抗拔试验→底板浇筑并达到100%强度强度→张拉必须在适用期内完成;杆体龄期达到28d或强度达到90%以上方才可进行抗拔试验。

2、如图1所示,现有中的缓粘结预应力防腐抗浮锚杆组合结构通常采用底板的下沉式小承台连接,钢板止水环止水,杆体采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灌注,由于锚杆数量较多,该组合结构在地质相对较差如岩性较脆、强度较低的中等风华凝灰质砂岩,地下室体量较大的山体建筑中使用时,在下沉式小承台在开挖过程中,极易造成锚杆体及周边浅层岩体破碎,需要对杆体的桩头进行二次补浇重做,操作麻烦且桩头防水施工困难,容易形成薄弱点,影响锚杆施工质量和降低抗浮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防腐抗浮锚杆施工组合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提到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防腐抗浮锚杆施工组合结构,包括:锚杆本体、混凝土垫层和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混凝土垫层的顶部,所述锚杆本体的顶端穿过混凝土垫层延伸至底板的内部,所述锚杆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预制杆芯,所述预制杆芯的顶端延伸至底板的内部,所述预制杆芯延伸至锚杆本体的底部,所述锚杆本体的顶端套接有桩头钢管,所述桩头钢管的表面设置有钢板止水环,所述桩头钢管的一端位于混凝土垫层内部,所述桩头钢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底板的内部。

3、优选的,所述预制杆芯包括多根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和固定圆柱,多根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以固定圆柱的中心为阵列中心均匀分布,所述固定圆柱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挤压弹簧、第一承压板和第一挤压锚,所述第一承压板位于第一挤压弹簧和第一挤压锚之间,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底端依次穿过第一挤压弹簧、第一承压板和第一挤压锚,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底端通过第一挤压锚固定在第一承压板的下方。

4、优选的,所述固定圆柱的顶部设置有止水钢管,所述止水钢管的一端延伸至锚杆本体的内部,所述止水钢管上下两端呈喇叭状开口。

5、优选的,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延伸至底板内部一端的表面安装有遇水膨胀止水环,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上端呈折弯状,且弯折曲率半径为5000mm。

6、优选的,所述锚杆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对中隔离架,相邻两个所述对中隔离架之间的距离为1m,所述对中隔离架安装在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表面。

7、优选的,所述对中隔离架表面的中部设有预留孔,且预留孔的内部安装有注浆管。

8、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张拉槽,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顶端延伸至张拉槽的内部,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顶端的表面分别安装有第二挤压弹簧、第二承压板和第二挤压锚,所述第二承压板位于第二挤压弹簧和第二挤压锚之间,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顶端通过第二挤压锚固定在第二承压板的上方。

9、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1、该缓粘结预应力防腐抗浮锚杆施工组合结构,安装桩头钢管及钢板止水环,桩头钢管的直径大于锚孔直径10mm,浇筑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成后,桩头钢管的高度大于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一体形成桩头,不需要二次施工做桩头,再浇筑底板,锚杆本体以桩头型式伸入底板结构,减少了一道下沉式小承台开挖工序,提高了施工工效,同时降低开挖对杆体及周边基础浅层岩体的破坏,保证了锚杆施工质量。

11、2、该缓粘结预应力防腐抗浮锚杆施工组合结构,通过设置注浆管,注浆管可进行抽水,灌注前抽除孔内回灌的裂隙水,有效地防止了因孔内积水造成灌注浆体水灰比过大,进而影响杆体强度增长速度问题。

12、3、该缓粘结预应力防腐抗浮锚杆施工组合结构,通过设置桩头钢管及钢板止水环,在混凝土垫层浇筑时埋设,锚杆本体可一次浇筑成型。



技术特征:

1.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防腐抗浮锚杆施工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杆本体(1)、混凝土垫层(2)和底板(3),所述底板(3)位于混凝土垫层(2)的顶部,所述锚杆本体(1)的顶端穿过混凝土垫层(2)延伸至底板(3)的内部,所述锚杆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预制杆芯(4),所述预制杆芯(4)的顶端延伸至底板(3)的内部,所述预制杆芯(4)延伸至锚杆本体(1)的底部,所述锚杆本体(1)的顶端套接有桩头钢管(5),所述桩头钢管(5)的表面设置有钢板止水环(6),所述桩头钢管(5)的一端位于混凝土垫层(2)内部,所述桩头钢管(5)的另一端延伸至底板(3)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防腐抗浮锚杆施工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杆芯(4)包括多根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41)和固定圆柱(42),多根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41)以固定圆柱(42)的中心为阵列中心均匀分布,所述固定圆柱(4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挤压弹簧(43)、第一承压板(44)和第一挤压锚(45),所述第一承压板(44)位于第一挤压弹簧(43)和第一挤压锚(45)之间,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41)的底端依次穿过第一挤压弹簧(43)、第一承压板(44)和第一挤压锚(45),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41)的底端通过第一挤压锚(45)固定在第一承压板(44)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防腐抗浮锚杆施工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圆柱(42)的顶部设置有止水钢管(7),所述止水钢管(7)的一端延伸至锚杆本体(1)的内部,所述止水钢管(7)上下两端呈喇叭状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防腐抗浮锚杆施工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41)延伸至底板(3)内部一端的表面安装有遇水膨胀止水环(8),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41)的上端呈折弯状,且弯折曲率半径为500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防腐抗浮锚杆施工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对中隔离架(9),相邻两个所述对中隔离架(9)之间的距离为1m,所述对中隔离架(9)安装在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41)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防腐抗浮锚杆施工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隔离架表面的中部设有预留孔,且预留孔的内部安装有注浆管(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防腐抗浮锚杆施工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的顶部设置有张拉槽(11),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41)的顶端延伸至张拉槽(11)的内部,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41)顶端的表面分别安装有第二挤压弹簧(12)、第二承压板(13)和第二挤压锚(14),所述第二承压板(13)位于第二挤压弹簧(12)和第二挤压锚(14)之间,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41)的顶端通过第二挤压锚(14)固定在第二承压板(13)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抗浮锚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防腐抗浮锚杆施工组合结构,包括:锚杆本体、混凝土垫层和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混凝土垫层的顶部,所述锚杆本体的顶端穿过混凝土垫层延伸至底板的内部,所述锚杆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预制杆芯。该缓粘结预应力防腐抗浮锚杆施工组合结构,安装桩头钢管及钢板止水环,桩头钢管的直径大于锚孔直径10mm,浇筑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成后,桩头钢管的高度大于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一体形成桩头,不需要二次施工做桩头,再浇筑底板,锚杆本体以桩头型式伸入底板结构,减少了一道下沉式小承台开挖工序,提高了施工工效<subgt;,</subgt;同时降低开挖对杆体及周边基础浅层岩体的破坏,保证了锚杆施工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孙国锋,林永淼,张会杰,黄求兴,陈超,马军,王仁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