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内深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81031发布日期:2023-10-21 16:4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内深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坑内深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1、在城市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对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地下工程的建造成为我国与日俱增的主流项目,地下工程的基坑开挖和维护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容易发生崩塌事故,为了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安全,需要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取支撑、加固等保护措施。

2、在2022年1月18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215562646u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3、包括侧板本体和底板本体,所述侧板本体与底板本体相互铰接,所述侧板本体正面的两侧均栓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前方铰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的另一端栓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另一侧栓接有活动柱,所述底板本体顶部的两侧均栓接有弧形轨;本实用新型能够对侧板与底板之间的夹角进行调节,并使得该结构本身能够适应不同坡度的深坑,给施工作业带来诸多便利,解决了现有的一些深基坑支护结构在使用时,由于其侧板与底板相互固定,彼此之间的夹角无法进行调节,进而造成该结构无法适应不同坡度的深坑,导致结构本身的适用性欠佳的问题;

4、该方案记载的技术方案通过对侧板与底板之间的夹角进行调节,并使得该结构本身能够适应不同坡度的深坑,给施工作业带来诸多便利;但是,该技术方案中的底板本体、侧板本体、套管和螺杆为一体式结构,所以在安装前需要将整个结构带入深坑内,并将整体结构在深坑内展开,当深坑的空间较小时,就存在展开结构较为困难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坑内深坑支护结构。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基坑内深坑支护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一对支撑机构、调节机构、限位机构和驱动机构,一对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安装有卡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在互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与卡槽互相卡合,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通孔,且所述通孔与卡块之间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支撑板的背部等距离安装有固定锥。

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分体式设计,能够先对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角度进行调节,再将支撑板与它们相固定,这样就能在不直接调节支撑板角度的情况下,完成对支撑板角度的调节,因不直接对尺寸较大的支撑板进行调节,所以在一些空间较小的深坑内,也能够对结构进行展开。

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正面的一侧安装有一对转轴,一对所述转轴的外侧安装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一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支撑板正面的另一侧开设有一对固定槽,所述连接孔和固定槽之间可连接螺丝。

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旋转固定条,使得固定槽与连接孔对齐,再利用螺丝将其固定,这样能够将处于同一平面的相互接触支撑板互相固定。

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对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两侧均对称安装有连接杆,且一对所述连接套分别套装在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外侧的连接杆的外侧,一对所述连接套的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且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外侧咬合连接有调节套。

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因调节套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相咬合,并且,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又与连接杆相连接,导致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无法旋转,所以,旋转调节套能够使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伸长或缩短。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螺纹互相相反,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长度相同。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使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以相反的方向移动,同时,因连接套可围绕着连接杆旋转,而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之间又连接着转轴,因此相反运动的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能够改变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之间的夹角。

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二螺栓,所述调节套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螺栓可与第二通孔过盈连接,所述第二螺栓的端头螺纹咬合连接有螺母。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把第二螺栓插入通孔内,并拧上螺母后,就能将调节套锁死,从而防止调节套旋转。

13、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为“v”形,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驱动轴和一对第二同步轮,所述驱动轴的外侧连接有第一同步轮,一对所述第二同步轮均与一对连接套的外侧相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和一对第二同步轮之间均连接有同步带。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和同步带的使用,当驱动轴旋转后,能够使第二同步轮跟着旋转,而第二同步轮又与连接套的外侧相连接,所以能够带动一对调节套同时旋转,从而降低使调节套同步旋转的困难度,并且,在调节完毕后,还无需进行微调,也能使第二通孔对齐。

1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的外侧设有旋钮,且所述旋钮与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旋钮的外侧安装有防滑条。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使使用者通过旋转旋钮来带动驱动轴旋转,且提高了旋钮表面的摩擦力。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基坑内深坑支护结构,通过分体式设计,能够先对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角度进行调节,再将支撑板与它们相固定,这样就能在不直接调节支撑板角度的情况下,完成对支撑板角度的调节,因不直接对尺寸较大的支撑板进行调节,所以在一些空间较小的深坑内,也能够对结构进行展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坑内深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块(100)、第二连接块(200)、一对支撑机构(300)、调节机构(500)、限位机构(600)和驱动机构(7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内深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001)正面的一侧安装有一对转轴(3004),一对所述转轴(3004)的外侧安装有固定条(3005),所述固定条(3005)的一端开设有连接孔(3006),所述支撑板(3001)正面的另一侧开设有一对固定槽(3007),所述连接孔(3006)和固定槽(3007)之间可连接螺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内深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500)包括一对连接套(5001),所述第一连接块(100)和第二连接块(200)的两侧均对称安装有连接杆(400),且一对所述连接套(5001)分别套装在第一连接块(100)和第二连接块(200)外侧的连接杆(400)的外侧,一对所述连接套(5001)的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螺纹杆(5002)和第二螺纹杆(5003),且所述第一螺纹杆(5002)和第二螺纹杆(5003)的外侧咬合连接有调节套(5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坑内深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5002)和第二螺纹杆(5003)的螺纹互相相反,所述第一螺纹杆(5002)和第二螺纹杆(5003)的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坑内深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600)包括第二螺栓(6001),所述调节套(5004)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6003),且所述第二螺栓(6001)可与第二通孔(6003)过盈连接,所述第二螺栓(6001)的端头螺纹咬合连接有螺母(600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坑内深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700)包括固定块(7001),所述固定块(7001)为“v”形,所述固定块(700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7002),所述安装腔(7002)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驱动轴(7006)和一对第二同步轮(7003),所述驱动轴(7006)的外侧连接有第一同步轮(7007),一对所述第二同步轮(7003)均与一对连接套(5001)的外侧相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7007)和一对第二同步轮(7003)之间均连接有同步带(700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坑内深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7001)的外侧设有旋钮(7004),且所述旋钮(7004)与驱动轴(7006)传动连接,所述旋钮(7004)的外侧安装有防滑条(700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坑内深坑支护结构,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基坑内深坑支护结构,包括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一对支撑机构、调节机构、限位机构和驱动机构,一对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安装有卡块,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在互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卡块与卡槽互相卡合,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通孔,且通孔与卡块之间连接有第一螺栓,支撑板的背部等距离安装有固定锥,支撑板正面的一侧安装有一对转轴。通过分体式设计,能够先对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角度进行调节,再将支撑板与它们相固定,因不直接对尺寸较大的支撑板进行调节,所以在一些空间较小的深坑内,也能够对结构进行展开。

技术研发人员:杨冬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冬元
技术研发日:202303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