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段式沉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28307发布日期:2023-10-14 17:28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段式沉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沉井领域,尤其是一种分段式沉井结构。


背景技术:

1、沉井是井筒状的结构物,它是以井内挖土,依靠自身重力克服井壁摩阻力后下沉到设计标高,然后经过混凝土封底并填塞井孔,使其成为桥梁墩台或其它结构物的基础,沉井往往都是一体式钢筋混凝土浇筑,其整体体积较大,在城市中运输并不方便,且在安装时,使用吊车将其运输并放置在地面上难度较大,还需要对其位置进行调整,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影响安装效率。

2、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分段式沉井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段式沉井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分段式沉井结构,包括左下沉段,所述左下沉段的右侧设有右下沉段,所述左下沉段的内壁和右下沉段的内壁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卡接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相互靠近的一面共同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左下沉段的内壁和右下沉段的内壁均开设有卡槽,所述挡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三个支撑钢杆,所述左下沉段的上表面和右下沉段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一组定位孔,所述左下沉段的底面和右下沉段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一组与定位孔相适配的定位块,所述左下沉段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底板,所述右下沉段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底板。

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左下沉段的底面和右下沉段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刃脚,所述刃脚的材质为钢板。

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左下沉段的右侧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卡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的右侧面与右下沉段的左侧面相连接。

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的右侧面开设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的内部卡接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右侧面与第二底板的左侧面相连接。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左下沉段和右下沉段相互远离的一面均开设有穿线口,所述穿线口的形状为矩形。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本装置通过将沉井分成左下沉段、右下沉段、挡板等几大部分,实现沉井可以分段进行安装,降低了沉井的运输和安装难度,通过在左下沉段和右下沉段上分别设置插接口、加固板、限位槽和限位板,实现了对沉井连接处进行限位和连接,让沉井分段安装更加方便,不仅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提高了安装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分段式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下沉段(1),所述左下沉段(1)的右侧设有右下沉段(2),所述左下沉段(1)的内壁和右下沉段(2)的内壁均开设有滑槽(3),两个所述滑槽(3)的内部均卡接有限位板(7),两个所述限位板(7)相互靠近的一面共同固定连接有挡板(4),所述左下沉段(1)的内壁和右下沉段(2)的内壁均开设有卡槽(11),所述挡板(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三个支撑钢杆(8),所述左下沉段(1)的上表面和右下沉段(2)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一组定位孔(5),所述左下沉段(1)的底面和右下沉段(2)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一组与定位孔(5)相适配的定位块(14),所述左下沉段(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底板(12),所述右下沉段(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底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式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沉段(1)的底面和右下沉段(2)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刃脚(6),所述刃脚(6)的材质为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式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沉段(1)的右侧面开设有限位槽(9),所述限位槽(9)的内部卡接有卡板(10),所述卡板(10)的右侧面与右下沉段(2)的左侧面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式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2)的右侧面开设有插接口(15),所述插接口(15)的内部卡接有加固板(16),所述加固板(16)的右侧面与第二底板(13)的左侧面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式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沉段(1)和右下沉段(2)相互远离的一面均开设有穿线口(17),所述穿线口(17)的形状为矩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段式沉井结构,包括左下沉段,所述左下沉段的右侧设有右下沉段,所述左下沉段的内壁和右下沉段的内壁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卡接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相互靠近的一面共同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左下沉段的内壁和右下沉段的内壁均开设有卡槽,所述挡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三个支撑钢杆。本装置通过将沉井分成左下沉段、右下沉段、挡板等几大部分,实现沉井可以分段进行安装,降低了沉井的运输和安装难度,通过在左下沉段和右下沉段上分别设置插接口、加固板、限位槽和限位板,实现了对沉井连接处进行限位和连接,让沉井分段安装更加方便,不仅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提高了安装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赵孙剑,陈煜政,杨庆沁,谭鹏,李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北投环保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