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的雨水花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50216发布日期:2023-12-14 01:1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电站的雨水花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变电站和换流站内的场地绿化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变电站的雨水花园系统。


背景技术:

1、变电站和换流站内主要场地均为不透水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和沥青道路,这使得雨水无法渗透进入地表以下土层,会造成两方面的结果:

2、1)原有自然降水的渗透遭到隔断,自然水体循环链被打断,地表水持续在变电站和换流站内留存,极大影响变电站和换流站的运行维护;

3、2)降雨形成地表径流,水资源遭受污染,主要是由于不透水材料的使用,污染存于材料表面,降雨后径流遭受污染,影响了周围的水体资源。

4、传统的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具体来说就是一套雨水留存和净化系统,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或进入场地的排水系统。

5、利用雨水花园,不仅可以重新恢复地上地下的水循环系统,改善环境和水资源调配,也可以避免场地内雨水留存变电站和换流站的运行维护;但是传统的雨水花园,通常都设置有防水土工布包裹防止进入雨水花园内的水渗入土壤深处,进入雨水花园内的水长期被储存在雨水花园内,这样会造成雨水花园内的植物烂根,植物成活率较低;若遇到连续暴雨时,降雨量超过雨水花园的储存能力时,会造成雨水溢出,场地积水。

6、因此,从避免雨水长期积累在雨水花园中影响植物生长和提高持续暴雨时雨水花园的排水能力两方面出发,提出一种适应性更强的变电站雨水花园系统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变电站的雨水花园系统。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变电站的雨水花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所述基坑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蓄水层、种植土层、透水土工布、砾石层和原土层,所述基坑内设置有溢流井;所述溢流井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溢流口、井壁和底座,所述溢流口伸出蓄水层,溢流口通过井壁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伸入原土层;

3、渗水管和排水管均与所述井壁连接;所述渗水管伸入砾石层,所述排水管穿过砾石层与排水系统连接,所述渗水管的高度高于排水管的高度。

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溢流口顶部为溢流板、底部为中空的溢流环,所述溢流板直径小于溢流环直径,所述溢流板和溢流环之间通过多个弧形的溢流板连接。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蓄水层厚度为300mm。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种植土层为砂质土壤,渗透系数≥10-5/m·s,厚度为500mm。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砾石层为厚度500mm,砾石层中的砾石粒径为30-50mm。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溢流板和底座均为圆形,底座厚度为100-150mm,所述井壁为圆柱形。

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0、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无论是种植土层、透水土工布、砾石层还是渗透管均具有透水能力,降雨过后,储存在雨水花园中的雨水一方面可以通过种植土层→透水土工布→砾石层→原土层缓慢渗透进地下土壤中,补充地下水;另一方面还可以经过种植土层→透水土工布→砾石层→渗水管进入溢流井,经由排水管进入场地内的排水系统,避免雨水花园中的雨水长期留存影响植物生长和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安全。

1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当遇到持续暴雨时,降雨量远远超过雨水花园的储存能力时,雨水花园内储存水位超过溢流井时,还可经由溢流井和排水管进入排水系统,避免雨水漫出雨水花园,进入变电站和换流站场地内,进而影响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安全。



技术特征:

1.一种变电站的雨水花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1),所述基坑(1)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蓄水层(11)、种植土层(12)、透水土工布(13)、砾石层(14)和原土层(15),所述基坑(1)内设置有溢流井(2);所述溢流井(2)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溢流口(21)、井壁(22)和底座(23),所述溢流口(21)伸出蓄水层(11),溢流口(21)通过井壁(22)与底座(23)连接,所述底座(23)伸入原土层(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的雨水花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21)顶部为溢流板(211)、底部为中空的溢流环(212),所述溢流板(211)直径小于溢流环(212)直径,所述溢流板(211)和溢流环(212)之间通过多个弧形的溢流板(2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的雨水花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层(11)厚度为30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的雨水花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12)为砂质土壤,渗透系数≥10-5/m·s,厚度为50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的雨水花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层(14)为厚度500mm,砾石层(14)中的砾石粒径为30-5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的雨水花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板(211)和底座(23)均为圆形,底座(23)厚度为100-150mm,所述井壁(22)为圆柱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的雨水花园系统,涉及变电站和换流站内的场地绿化领域。它包括基坑,基坑由上到下依次有蓄水层、种植土层、透水土工布、砾石层和原土层,基坑内有溢流井;溢流井由上到下依次有溢流口、井壁和底座,溢流口伸出蓄水层,溢流口与底座连接,底座伸入原土层;渗水管伸入砾石层,排水管穿过砾石层与排水系统连接。储存在本技术中的雨水一方面可以通过种植土层→透水土工布→砾石层→原土层缓慢渗透进地下土壤中,补充地下水;另一方面还可以经过种植土层→透水土工布→砾石层→渗水管进入溢流井,经由排水管进入场地内的排水系统,避免雨水花园中的雨水长期留存影响植物生长和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赵李源,高湛,贾怡良,王锋,郭亮,关林坤,朱九利,李进,桂本,张海涛,王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