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排水管与重力排水管间的检查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98317发布日期:2024-03-05 11:51阅读:16来源:国知局
压力排水管与重力排水管间的检查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检查井建造,特别涉及压力排水管与重力排水管间的检查井结构。


背景技术:

1、在现有技术中,室内地下室的污废水需要接入集水井,通过集水井中的潜水排污泵及压力排水管排至室外检查井,再经过检查井内重力排水管排至下游管道系统。

2、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室内集水井内沉积的泥沙、污物随着水体一起被潜水排污泵排入室外的检查井中,废气则随着通气管排至屋顶通向室外,使室内形成一个干净、整洁、卫生的优美环境。

3、然而,现有检查井中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如下缺点:

4、压力排水管有压力,长时间的水流冲刷对检查井的井壁造成损坏,降低了检查井的使用寿命。

5、检查井内沉积物会随着管道流入下游排水系统,减少下游排水系统中管道的过水断面,降低了下游排水系统的使用寿命。

6、因此,如何解决检查井因被带有压力的水流冲刷造成损坏,以及减少污水内的泥沙污物导致的下游排水系统堵塞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压力排水管与重力排水管间的检查井结构,实现的目的是消除检查井因被带有压力的水流冲刷造成损坏,减少污水内的泥沙污物导致的下游排水系统堵塞。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压力排水管与重力排水管间的检查井结构,包括设置在地面下的井体;所述井体的一侧与压力排水管连接,另一侧与重力排水管连接;带有压力的污水从所述压力排水管进入所述井体后从所述重力排水管排出。

3、其中,所述井体的底部设有挡水溢流墙;

4、所述挡水溢流墙的下端与所述底部连接,两侧边分别与所述井体的侧壁连接,两个面积最大的面分别朝向所述井体与所述压力排水管连接的一侧,及所述井体与所述重力排水管连接的另一侧;

5、所述挡水溢流墙的上端位于所述压力排水管和所述重力排水管的上方。

6、优选的,所述井体的上方设于开口;

7、所述开口设有井盖。

8、优选的,所述压力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污水集水井底部的潜水泵连接;

9、所述潜水泵将所述污水集水井内的污水通过所述压力排水管输送至所述井体内。

10、更优选的,所述污水集水井用于接收地下室的污水。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消除检查井因被带有压力的水流冲刷造成损坏,减少污水内的泥沙污物导致的下游排水系统堵塞。

13、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技术特征:

1.压力排水管与重力排水管间的检查井结构,包括设置在地面(1)下的井体(2);所述井体(2)的一侧与压力排水管(3)连接,另一侧与重力排水管(4)连接;带有压力的污水从所述压力排水管进入所述井体(2)后从所述重力排水管(4)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2)的底部(5)设有挡水溢流墙(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排水管与重力排水管间的检查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2)的上方设于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排水管与重力排水管间的检查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排水管(3)的另一端与污水集水井底部(5)的潜水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排水管与重力排水管间的检查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集水井用于接收地下室的污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压力排水管与重力排水管间的检查井结构,包括设置在地面下的井体;井体的一侧与压力排水管连接,另一侧与重力排水管连接;带有压力的污水从压力排水管进入井体后从重力排水管排出,井体的底部设有挡水溢流墙;挡水溢流墙的下端与底部连接,两侧边分别与井体的侧壁连接,两个面积最大的面分别朝向井体与压力排水管连接的一侧,及井体与重力排水管连接的另一侧;挡水溢流墙的上端位于压力排水管和重力排水管的上方。本技术消除检查井因被带有压力的水流冲刷造成损坏,减少污水内的泥沙污物导致的下游排水系统堵塞。

技术研发人员:程春霞,米恩,单双虎,肖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万世长策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8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