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梁式潜孔门及引水闸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73558发布日期:2024-02-02 20:53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梁式潜孔门及引水闸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叠梁式潜孔门及引水闸系统。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的引水闸检修闸门采取整体式闸门形式,在孔口尺寸和高度较大时,整扇闸门的挡水面积较大,承受总水压力较大。一方面,整个闸门为了增加安全性,整个闸门重量也会增加,导致需要支承闸门的主轨轨道截面也许增加,工程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闸门是一体式结构,在开闸时,移动式启闭机要将整个闸门起吊并转运至闸门存放点,这个过程中由于闸门挡水面积较大且重量较大,因此移动式启闭机运行负载大,需要配备大功率移动式启闭机。又因为传统的一扇闸门高度较高,也会导致整个水工机架桥高度增加,土建工程量都会相应增加不少,整个工程投资也相应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梁式潜孔门,能够通过分体式结构减小每扇门的挡水面积,从而降低作用于闸门上的总水压力,有助于降低启闭机单次起吊时的负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叠梁式潜孔门,包括一上一下设置的两节闸门,两个闸门的接壤的部位设置止水密封;所述闸门包括闸门框架、闸门面板、滑轮、主滑块、副滑块和止水组件;所述闸门面板安装在所述闸门框架的前侧,所述主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闸门框架的后侧的两端,所述副滑块和所述滑轮均固定安装在所述闸门面板的两端,且所述滑轮位于同侧副滑块的内侧;

3、位于上方的闸门的止水组件分别设置在其闸门框架后侧的上沿、侧沿和所述闸门面板后侧的下沿上,位于下方的闸门的止水组件分别设置在其闸门框架后侧的侧沿和下沿上。

4、进一步地,所述位于上方的闸门的止水组件包括顶止水、顶止水压板、顶止水垫板、转角止水、侧止水i、侧止水压板i、侧止水垫板i、底侧止水i、底侧止水压板i、底止水i、底止水压板i;

5、所述顶止水垫板设置在其所在闸门框架后侧的上沿,所述侧止水垫板i设置在其所在闸门框架后侧的侧沿,所述顶止水压板将所述顶止水固定在所述顶止水垫板上,所述侧止水压板i将所述侧止水i固定在所述侧止水垫板i上;所述转角止水的两边分别被所述顶止水压板和侧止水压板i固定,并且与所述侧止水i和顶止水胶合密封连接;

6、所述底侧止水压板i将所述底侧止水i固定在其所在闸门框架底部两侧,且所述底侧止水i的一端与该侧的侧止水i密封抵接;所述底止水压板i将所述底止水i固定在所述闸门面板后侧的下沿,且所述底止水i的端部与该侧的所述底侧止水i密封抵接。

7、进一步地,所述位于下方的闸门的止水组件包括侧止水ii、侧止水压板ii、侧止水垫板ii、底侧止水ii、底侧止水压板ii、底止水ii、底止水压板ii;

8、所述侧止水垫板ii设置在其所在闸门框架后侧的侧沿,所述侧止水压板ii将所述侧止水ii固定在所述侧止水垫板ii上;

9、所述底侧止水压板ii将所述底侧止水ii固定在其所在闸门框架底部两侧,且所述底侧止水ii的一端与该侧的侧止水ii密封抵接;所述底止水压板ii将所述底止水ii固定在所述闸门面板后侧的下沿,且所述底止水ii的端部与该侧的所述底侧止水ii密封抵接。

10、进一步地,所述闸门框架包括顶梁、主梁、底梁、主梁腹板、端柱腹板、顶止水座板、侧止水座板、前横翼板、后横翼板、后纵翼板;

11、所述顶梁、主梁、底梁由上到下依次水平设置;

12、所述主梁腹板垂直设置在相邻两个梁之间并且与闸门的前侧面垂直,所述端柱腹板分别垂直设置在顶梁、主梁、底梁三者的两端,并且与所述闸门的前侧面垂直;

13、所述顶止水座板垂直设置在所述顶梁和靠近顶梁的主梁的后侧;

14、所述侧止水座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端柱腹板的后侧并且与所述主梁、底梁的端部连接,其顶部与所述顶止水座板的端部连接;

15、所述前横翼板设置在所述主梁的前侧,所述后横翼板设置在所述主梁的后侧;所述闸门面板与所述前横翼板连接;

16、所述后纵翼板设置在所述主梁腹板的后侧,并且其端部与相应的梁连接。

17、进一步地,所述端柱腹板的外侧垂直设置有锁定板和锁定板加强板,所述锁定板的前端与所述闸门面板垂直连接,后端与所述侧止水座板连接;所述锁定板加强板与所述锁定板和端柱腹板垂直连接。

18、进一步地,还包括极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构成闸门框架后侧的板体的连接直角处。

1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引水闸系统,包括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所述工作闸门设置在引水门孔处,所述检修闸门设置在检修门孔处,所述检修闸门为上述的一种叠梁式潜孔门。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1)本发明将原有较高的一扇闸门分解成两个相对高度较小的闸门,可大幅降低每扇闸门挡水面积,使得作用于闸门上的总水压力大幅减小,提高安全性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单扇闸门的轻量化制造要求。

22、2)本发明每节闸门可锁定到各个孔口的闸墩上,便于存放。

23、3)本发明有利于降低闸门机架桥高程,减少土建工程造价。

24、4)本发明单扇闸门重量相对减小,因此起吊负载明显降低,启闭机容量和功率的设计要求明显降低,减少电动设备的投资。



技术特征:

1.一种叠梁式潜孔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一下设置的两节闸门,两个闸门的接壤的部位设置止水密封;所述闸门包括闸门框架、闸门面板(1)、滑轮(54)、主滑块(51)、副滑块(52)和止水组件;所述闸门面板(1)安装在所述闸门框架的前侧,所述主滑块(51)滑动安装在所述闸门框架的后侧的两端,所述副滑块(52)和所述滑轮(54)均固定安装在所述闸门面板(1)的两端,且所述滑轮(54)位于同侧副滑块(52)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梁式潜孔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上方的闸门的止水组件包括顶止水(35)、顶止水压板(36)、顶止水垫板(34)、转角止水(37)、侧止水i(32)、侧止水压板i(33)、侧止水垫板i(31)、底侧止水i(40)、底侧止水压板i(39)、底止水i(15)、底止水压板i(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梁式潜孔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下方的闸门的止水组件包括侧止水ii(42)、侧止水压板ii(45)、侧止水垫板ii(43)、底侧止水ii(41)、底侧止水压板ii(46)、底止水ii(44)、底止水压板ii(47);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叠梁式潜孔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框架包括顶梁(24)、主梁(3)、底梁(7)、主梁腹板(12)、端柱腹板(18)、顶止水座板(5)、侧止水座板(9)、前横翼板(11)、后横翼板(4)、后纵翼板(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叠梁式潜孔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柱腹板(18)的外侧垂直设置有锁定板(25)和锁定板加强板(26),所述锁定板(25)的前端与所述闸门面板(1)垂直连接,后端与所述侧止水座板(9)连接;所述锁定板加强板(26)与所述锁定板(25)和端柱腹板(18)垂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叠梁式潜孔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极加强板(19),所述加强板(19)设置在构成闸门框架后侧的板体的连接直角处。

7.一种引水闸系统,包括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所述工作闸门设置在引水门孔处,所述检修闸门设置在检修门孔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闸门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梁式潜孔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叠梁式潜孔门及引水闸系统,叠梁式潜孔门包括一上一下设置的两节闸门,两个闸门的接壤的部位设置止水密封;闸门包括闸门框架、闸门面板、滑轮、主滑块、副滑块和止水组件;闸门面板安装在闸门框架的前侧,主滑块滑动安装在闸门框架的后侧的两端,副滑块和滑轮均固定安装在闸门面板的两端,且滑轮位于同侧副滑块的内侧;位于上方的闸门的止水组件分别设置在其闸门框架后侧的上沿、侧沿和闸门面板后侧的下沿上,位于下方的闸门的止水组件分别设置在其闸门框架后侧的侧沿和下沿上。本发明将原有较高的一扇闸门分解成两个相对高度较小的闸门,可大幅降低每扇闸门挡水面积,使得作用于闸门上的总水压力大幅减小,提高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飞,刘天政,王强,朱琳,王蓓,曹兰兰,郭韦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7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