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层内落水立管免吊模可自主排水装置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37853发布日期:2024-03-06 17:00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层内落水立管免吊模可自主排水装置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落水立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楼层内落水立管免吊模可自主排水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一般来说现有同层排水区域,立管安装为二次吊模安装,吊模安装完成后易发生吊模区域渗漏现象,同层排水区域四通管安蓄水实验完成后,采取人工抽排、自然风干等方式清理积水,使得立管安装完成蓄水实验结束后同层排水区域积水难以抽排,给蓄水试验带来不便,降低了整体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楼层内落水立管免吊模可自主排水装置,可以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前将预埋管进行安装预埋,免除二次吊模带来的风险,后期将立管与预埋管、外圈套和内圈套之间以及立杆接头正常拼接即可,极大降低施工成本,在蓄水实验完成后,打开堵头,将通孔敞将实验所蓄积水进行排放,可大幅度提升整体施工效率。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楼层内落水立管免吊模可自主排水装置,包括:预埋管和自主排水组件,所述自主排水组件包括立管接头、外圈套、内圈套和盖板,所述外圈套和所述内圈套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设置有堵头,所述立管接头套在所述预埋管外部,所述外圈套转动套在所述预埋管一侧外部,所述内圈套转动套在所述外圈套一侧外部,所述盖板插在所述内圈套一侧内部。

3、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楼层内落水立管免吊模可自主排水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4、根据本技术,所述预埋管一侧外部设置有预埋固定耳,所述预埋固定耳设置有钉孔,所述预埋固定耳对称设置。

5、根据本技术,所述钉孔内部设置有张紧块,且所述张紧块内部设置有钉子。

6、根据本技术,所述外圈套一侧开设有第一插槽,一组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插槽内壁底部,所述第一插槽内侧外壁贴合在所述预埋管外部。

7、根据本技术,所述内圈套一侧开设有第二插槽,另一组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插槽内部,所述第二插槽插在所述外圈套一侧外部。

8、根据本技术,所述外圈套和所述内圈套均开设有圆孔,两个所述圆孔非同心设置。

9、根据本技术,所述盖板一侧设置有密封膜,所述密封膜套在所述盖板外部,所述密封膜和所述盖板同步插在所述内圈套一侧内部。

10、根据本技术,所述盖板一侧设置有拉环,所述拉环对称设置。

11、根据本技术,所述堵头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匹配的密封插条,所述密封插条插在所述通孔内部。

12、目前很多的高层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首先是将预制模板先行安装,为了减少搭建钢筋结构对预埋件的损坏,安装好模板后会首先将钢筋结构进行搭建,很多时候在搭建钢筋结构时会预留预埋件的位置,但是很多时候需要将预埋件与钢筋结构底部的模板进行固定连接,需要工人通过手持锤子敲打螺丝钉将预埋件与模板之间进行固定,由于搭建钢筋结构时预留的空间较小,不便于工人手持锤子进行操作,造成对预埋件的固定的不便;

13、根据本技术,还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立杆、限位头、第一弹簧、冲头、张紧件、拨动件、夹持杆和拉簧,所述立杆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冲头一侧设置有手柄杆,所述手柄杆位于所述滑槽内部,所述手柄杆卡在所述限位槽内部,所述立杆、所述限位头、所述第一弹簧、所述冲头、所述张紧件、所述拨动件和所述夹持杆均对称设置,所述限位头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杆底部,所述预埋管底部一侧插在所述限位头内部,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立杆内部,所述冲头与所述立杆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立杆与所述立杆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一侧抵在所述冲头一侧,所述第一弹簧另一侧抵在所述张紧件一侧,所述张紧件一侧与所述立杆螺纹连接,所述张紧件另一侧与所述立杆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拨动件拨动端设置在所述限位槽一侧,所述拨动件拨动端将所述手柄杆从所述限位槽内部拨出,所述冲头对固定所述预埋管用螺钉进行冲击,并且张紧件可以对第一弹簧对所述冲头张紧度进行调整,所述夹持杆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杆之间,所述拉簧一侧挂在一个所述夹持杆一侧,所述拉簧另一侧挂在另一个所述夹持杆一侧,两个所述夹持杆一侧夹持在所述预埋管外壁;

14、首先是将冲头设置的手柄杆通过滑槽移动放置到限位槽内部,由于第一弹簧的张紧力,会将手柄杆卡在限位槽的内部,此时将预埋管的一侧放置在限位头的内部,利用限位头实施对预埋管的限位,同时,手动转动夹持杆,将两个夹持杆的一侧之间距离增加,将夹持杆的一侧套在预埋管的外侧,松开夹持杆,让两个夹持杆的一侧夹持在预埋管的外部,实施对预埋管的夹持限位,手动拿取立杆,将立杆和预埋管提到安装的位置,将立杆和预埋管放置在钢筋结构预留的空间内部,并适当调整预埋管的位置,此时,手动啮合拨动件的一侧,将拨动件的拨动端驱动,拨动件的拨动端推动手柄杆的转动,将手柄杆从限位槽内部推出,第一弹簧会带动冲头的瞬间快速移动撞向预埋管设置的螺丝钉,将螺丝钉瞬间穿过预埋管并扦插在模板的内部,并且通过张紧件去调节第一弹簧对冲头的张紧度,让冲头对螺丝钉进行冲打时,可以让螺丝钉的钉帽贴合在预埋管的一侧,从而实现了快速的将预埋管与模板之间进行固定,从而无需借助人工手持锤子进行作业,因此无需较大的作业空间,更好的配合搭建钢筋结构时的预留空间,给预埋管的安装和固定提供便利。

15、根据本技术,所述张紧件包括螺纹杆和抵块,所述抵块与所述立杆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抵块与所述螺纹杆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中部与所述立杆一侧螺纹连接。

16、根据本技术,所述立杆一侧设置有第一锁止螺栓,所述第一锁止螺栓与所述立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锁止螺栓抵在所述螺纹杆表面。

17、根据本技术,所述拨动件包括拨动块、第二弹簧、刹车线和拉扯结构,所述拨动块中部与所述立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一侧抵在所述拨动块一侧,所述第二弹簧另一侧抵在所述立杆一侧,所述刹车线一侧内线贯穿所述立杆一侧与所述拨动块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刹车线一侧外圈抵在所述立杆一侧,所述刹车线另一侧内线与所述拉扯结构拉扯端固定连接,所述刹车线外圈抵在所述拉扯结构一侧,所述拉扯结构带动所述刹车线内线移动,所述刹车线内线带动所述拨动块转动,所述拨动块将所述手柄杆从所述限位槽内部拨出。

18、根据本技术,所述拉扯结构包括固定架和转动架,所述转动架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刹车线一侧内线与所述转动架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刹车线一侧外圈抵在所述固定架一侧。

19、根据本技术,所述夹持杆一侧设置有弧形架,所述弧形架一侧设置有防滑垫块,所述防滑垫块夹持在所述预埋管外壁。

20、不同的管道或者是不同的下水场景需要预埋的管件的口径不同,因此就需要对预埋件的固定结构进行调整,否则会导致预埋件固定结构的适配性降低;

21、根据本技术,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横架、第一连接架、第二横架、第二连接架和驱动轴,所述第一连接架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架设置有两个,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架和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架均与一个所述立杆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架和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架均与另一个所述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架与所述第二横架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架一侧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架内部,所述第二连接架一侧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横架内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第二横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架均与所述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拨动件一侧固定套在所述第一横架外部,所述夹持杆与所述第一横架转动连接;

22、在通过手动转动驱动轴,驱动轴带动两个第二连接架的相对反向移动,确保两个第二连接架的位移量是相同的,进而可以确保两个夹持杆居中于两个立杆之间,因此在调节两个立杆的间距后,确保两个夹持杆可以很好的对预埋管进行夹持,在第二连接架在第二横架内部移动时,会带动两个立杆的相反相移动,因此会带动第一连接架在第一横架内部移动,利用第一连接架在第一横架内部滑动,第二连接架在第二横架内部滑动,调节后,将第一连接架与第一横架之间固定限位,将第二连接架与第二横架之间限位固定,从而实现了对两个立杆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从而适配不同口径的预埋管,从而提升了固定组件的适配性。

23、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横架设置有第二锁止螺栓,所述第二横架设置有第三锁止螺栓,所述第二锁止螺栓螺纹贯穿所述第一横架抵在所述第一连接架表面,所述第三锁止螺栓螺纹贯穿所述第二横架抵在所述第二连接架表面。

24、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二连接架开设有齿槽,所述驱动轴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槽啮合连接。

25、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施工方法,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楼层内落水立管免吊模可自主排水装置,及以下步骤:

26、s1:楼板浇筑前将预埋管和立管接头固定在建筑模板上;

27、s2:将外圈套开设的通孔和内圈套开设的通孔通过堵头进行密封,再将盖板密封插在内圈套一侧内部,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浆液污染立管接头;

28、s3: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期间注意避免外界因素对该装置造成破坏及移位,混凝土浇筑高度与通孔齐平;

29、s4:混凝土浇筑完成检查混凝土浆液是否堵住堵头,并对外圈套、内圈套和盖板上部残留的水泥浆进行清理;

30、s5:水泥浆凝固后,将盖板拆卸下来,将顶部立管安装在外圈套和内圈套内部,转动外圈套和内圈套调整立管位置减小立管安装垂直度误差;

31、s6:安装底部立管只需将立管卡入底部卡槽即可;

32、s7:立管安装完成,蓄水实验结束后,手动取出堵头将同层排水区域积水顺立管排出;

33、s8:积水排出对通孔做防渗漏处理。

3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楼层内落水立管免吊模可自主排水装置,有益效果是:

35、1、在混凝土浇筑前将预埋管与模板之间进行固定安装,实现了预埋管的提前预埋,免除二次吊模带来的风险,之后将立管与预埋管、外圈套、内圈套和立管接头之间拼接即可,极大降低施工成本,且提升施工效率;

36、2、在蓄水实验完成后,手动打开取出通孔内部的堵头,通过通孔将试验蓄水进行排放,可大幅度提升整体施工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