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512540发布日期:2024-04-01 14:19阅读:16来源:国知局
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对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绿色环保文明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将市政结构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临时技术措施回收并重复利用成为了近来绿色施工技术研发的主要方向。工作井基坑的支护是市政工程中重要的临时安全措施,尤其是深大的工作井基坑在开挖和施工过程中要采用大量的土钉、钢板桩、混凝土喷护等临时支护措施以确保安全,这些临时支护措施不仅施工成本高,而且往往施工完成后回填到地基土中,对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2、针对市政工程深大工作井施工过程中,若采用放坡开挖,则须在市政道路上扩大施工范围,将会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市政工程深大工作井采用放坡开挖,将会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包括叠合在一起的多节单元筒,所述单元筒包括:

3、多根钢角柱,所述多根钢角柱沿工作井的轮廓线的多个拐角处,所述钢角柱的内部形成有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层内支撑板;

4、挡土板,所述挡土板具有相对的一迎土侧和一背土侧,所述挡土板还具有相对的两邻接端,所述背土侧的外缘形成有连接翼缘,所述连接翼缘沿所述挡土板的周向方向设置一圈,所述背土侧形成有加劲结构,所述加劲结构连接于所述连接翼缘,所述两邻接端的连接翼缘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相邻的两根钢角柱;

5、限位吊耳,连接于所述加劲结构,所述限位吊耳设置于所述挡土板的顶部的连接翼缘的远离所述挡土板的头部,所述限位吊耳的上部抵靠于上层单元筒的挡土板的下部的连接翼缘的头部。

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的,交叉设置,所述多个横向肋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竖向肋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横向肋的两端连接于所述挡土板的两邻接端的连接翼缘之间,所述竖向肋的两端连接于所述挡土板的顶部和底部的连接翼缘之间。

7、进一步的,所述背土侧与所述挡土板的邻接端的连接翼缘之间连接有角肋板。

8、进一步的,所述角肋板与所述内支撑板的位置一一对应。

9、进一步的,所述竖向肋的所述挡土板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中位置可调地安装有基座,相邻的两挡土板的基座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角撑。

10、进一步的,所述竖向肋开设有贯穿所述滑槽的多个第一贯孔,所述基座开设有第二贯孔,所述第二贯孔对准于一第一贯孔,所述一第一贯孔和所述第二贯孔中可拆卸地插设有锁定杆。

11、进一步的,所述多个第一贯孔沿所述竖向肋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12、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a、于工作井的施工位置向下垂直开挖形成首层基坑;

14、b、在所述首层基坑形成后,将底层单元筒吊装设置于所述首层基坑内;

15、c、于所述底层单元筒中向下开挖第二层基坑;

16、d、在所述第二层基坑形成后,吊装上层单元筒并搁置于所述底层单元筒上,所述底层单元筒的限位吊耳的上部抵靠于上层单元筒的挡土板的下部的连接翼缘的头部,并将所述上层单元筒的底部的连接翼缘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层单元筒的顶部的连接翼缘,使得所述上层单元筒与所述底层单元筒同轴叠合在一起;

17、e、重复步骤c~d,逐层向下开挖至所述工作井的井底,并构建形成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

18、f、在所述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使用后,向上逐层提升所述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一预设高度,再向上逐层回填,直至所述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脱离所述工作井。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不仅可以实现工作井的有效支护,而且避免了倒挂井壁、沉井、钢板桩、喷锚等传统施工工艺带来的混凝土上强度时间长、土壤的污染、噪音大等一些不利因素。本发明的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的使用,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有效节约了工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另外,在本发明的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使用完毕后对该支护结构进行回收,避免了对地基土的污染,实现了临时支护结构的重复利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合在一起的多节单元筒,所述单元筒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结构包括多个横向肋和多个竖向肋,所述横向肋与所述竖向肋交叉设置,所述多个横向肋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竖向肋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横向肋的两端连接于所述挡土板的两邻接端的连接翼缘之间,所述竖向肋的两端连接于所述挡土板的顶部和底部的连接翼缘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土侧与所述挡土板的邻接端的连接翼缘之间连接有角肋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肋板与所述内支撑板的位置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肋的所述挡土板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中位置可调地安装有基座,相邻的两挡土板的基座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角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肋开设有贯穿所述滑槽的多个第一贯孔,所述基座开设有第二贯孔,所述第二贯孔对准于一第一贯孔,所述一第一贯孔和所述第二贯孔中可拆卸地插设有锁定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贯孔沿所述竖向肋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回收装配式工作井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叠合在一起的多节单元筒,单元筒包括:沿工作井的轮廓线的多个拐角处的多根钢角柱,其内部形成有多层内支撑板;挡土板,具有相对的一迎土侧和一背土侧,还具有相对的两邻接端,背土侧的外缘形成有连接翼缘,连接翼缘沿挡土板的周向方向设置一圈,背土侧形成有加劲结构,两邻接端的连接翼缘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相邻的两根钢角柱;限位吊耳,连接于加劲结构,限位吊耳设置于挡土板的顶部的连接翼缘的远离挡土板的头部,限位吊耳的上部抵靠于上层单元筒的挡土板的下部的连接翼缘的头部。本发明解决了市政工程深大工作井采用放坡开挖,将会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赵鹏瑞,刘瑜,伍维强,冯景阳,曹博,赵敏贵,丁维军,陶乾,王瑞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甘肃)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