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可挠曲排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38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可挠曲排水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适用于地下或地上排水的排水管,尤其指一种具有螺旋状金属弹性线圈及被覆于该线圈外周的纤维层的改良的可挠曲排水管。
台湾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案第76201698号揭露了一“软式透水管”,包括一涂布有合成树脂的高强力钢线螺旋弹簧;一包覆于该螺旋弹簧并为该合成树脂所黏结的不织布层;一沿该螺旋弹簧轴线方向且互相间隔地分布于该不织布层上的复数条纬纱束;及螺旋状缠绕于该等纬纱束上的复数条实质上平行的经纱,其中该等纬纱束浸含有合成树脂而在加热后将该等经纱固结于该不织布层。此软式排水管因多具有一不织布层而可更有效地排除细小砂粒进入该透水管并堆积于管内,然而此透水管外周的纤维在机械强度及滤除砂粒上仍可以被进一步改善,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台湾新型专利申请案第76211736号揭露了一类似于以上台湾新型专利申请案第76201698号的软式透水管,其中该排水管除了不具有一不织布层,及其管体下半周进一步涂布有合成树脂,使下半周成为不透水状态外,均与该76201698号案揭露的软式透水管相同。
台湾新型专利申请案第79207278号揭露了一软式排水管,其构造如


图1所示,包括一金属弹性线圈10,其外周上外覆一层高透性合成纤维层20,而在合成纤维层上外覆一层不织布层30,不织布层上再外覆一层合成纤维层40,其中该等合成纤维层20、40的沿线圈轴线方向的纬纱束及弹性线圈上均浸有树脂,此软式排水管除了多了该内部高透性合成纤维层20外,与前述第76201698号的软式透水管相同。此软式排水管虽然具有改良的机械强度及滤砂粒的功效,但是其构造却相对地多了该内部高透性合成纤维层20,于是使得此排水管的制造必须先在金属弹性线圈10上进行该内部高透性合成纤维层20的被覆,再进行如前述第76201698号软式透水管的制备步骤,因而导致此排水管的制造非常费时且成本提高很多。此外,此排水管的外层纤维层如图2所示,包括复数条平行经纱21,及复数条与该等经纱21大约呈垂直的纬纱束22,其中该等平行经纱21所形成的隙缝在被拉伸的情形下会变宽,而易造成细小砂粒进入该纤维层;且位于两条纬纱束22之间的经纱部份其机械强度较差,而较易为砂石所刺穿而破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可挠曲排水管,其除了具有增进的机械强度及滤除砂粒等功能外,并且因构造简单而具有制造容易及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挠曲排水管,包括一个金属弹性线圈,其表面上具有一合成树脂涂层;沿该金属弹性线圈的轴线方向且互相间隔地分布于该具有涂层的金属的金属弹性线圈外周的复数条纬纱束;及螺旋状地缠绕于该等纬纱束上的复数条实质上平行一第一组经纱,其中该等纬纱束被浸渍有一液态合成树脂而在加热后将该等经纱固结于该具有涂层的金属弹性线圈上,其特征在于一第二组复数条实质上平行的经纱螺旋状地缠绕于该第一组经纱上,并因为沾附该等纬纱束的液态合成树脂而在前述加热步骤后被因结于该具有涂层的金属弹性线圈上,并且该第一组经纱与该第二组经纱形成交叉重叠的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由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可挠曲排水管,其中可选择性地,在所述的具有涂层的金属弹性线圈的外周,包覆有一附加不织布层,且介于该等纬纱束与该具有涂层的金属弹性线圈之间。
前述的可挠曲排水管,其中较佳地,所述的该第一组经纱与该第二组经纱的螺旋状缠绕方向互相相反,形成X形重叠的构造。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优点和积极效果。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完成的可挠曲排水管,因为第一组经纱及第二组经纱形成X形交叉重叠的构造,所以在相同的经纱缠绕密度下,本实用新型的交叉重叠构造比习知技术的平行排列构造具有增进的机械强度而不易为砂石所刺穿而破坏,另外该X形交叉所形成的较小孔洞亦有助于防止细小砂粒进入排水管内,尤其在该排水管被拉伸的情形下,X形交叉比平行排列的经纱具有较小的孔洞变化。此外本实用新型排水管的制造流程比习知制造流程只在合成树脂14被加热前多了一道经纱即第二组经纱的缠绕步骤,因此亦具有制造容易的优点。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备了首先创作及适于实用的双重要条件,并且具有在相同的经纱缠绕密度下确能增进可挠曲排水管的表面纤维层的机械强度及防止砂石淤塞于排水管内的明显功效,实为一具有新颖性与实用性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为已有技术的软式排水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
图1软式排水管其表面纤维层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改良的可挠曲排水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可挠曲排水管其内部管壁部分的放大简略平面图。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改良的可挠曲排水管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其包括外表具有一合成树脂涂层15的金属弹性线圈10;沿该金属弹性线圈10的轴线方向且互相间隔地分布于该具有涂层的金属弹性线圈10的复数条纬纱束11,螺旋状地缠绕于该等纬纱束11上的复数条实质上平行的一第一组经炒12;及反方向螺旋状地缠绕于该第一组经炒12上的复数条实质上平行的一第二组经纱13,其中该等纬纱束11浸含有足够的液态合成树脂14而使得该第一组经纱12及该第二组经纱13沾附有该液态合成树脂,并且在适当加热后该纬纱束及经纱上的合成树脂与该金属弹性线圈10上合成树脂涂层结合成一体。图4中所示的第一组经纱12及第二组经纱13,因为方便绘图的关系,而将其等绘成比实物为宽的间距。
二者选其一地,该纬纱束11可不浸含有合成树脂14,而该一组经纱12或第二组经纱13含浸有合成树脂,仍可获得具有同样效果的可挠曲排水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中,一附加的不织布层被先包覆于该具有涂层的金属弹性线圈10上,再依序进行该等纬纱束11、第一组经纱12及第二组经纱13的被覆及缠绕,而获得一具有增进砂粒滤除功能的排水管。
适合用于制造本实用新型的可挠曲排水管的方法,可利用台湾发明专利申请案第79105234号所揭露的方法加予修饰达成,包括(a)金属弹性线圈的成形;(b)将该金属弹性线圈浸渍于一液态合成树脂,并加热之而获得一具有合成树脂涂层的金属弹性线圈;(c)将该具有涂层的金属弹性线圈送经一具有夹层的套管的中间轴线方向通道,同时将复数条纬纱束沿该套管的圆周拉经该夹层,其中该夹层被供应有一液态合成树脂而使得该等纬纱束为液态合成树脂所浸渍。
(d)在套管的出口端将复数条实质上平行的一第一组经纱缠绕于该外周分布有被浸渍纬纱束的金属弹性线圈上,其中该金属弹性线圈的行进速度及该第一组经丝的缠绕速度互相配合而使得第一组经纱螺旋状地缠绕于外周分布有被浸渍纬纱束的金属弹性线圈上;并接着(e)在该第一组经纱上缠绕复数条实质上平行的一第二组经纱,其中第二组经纱的缠绕速度或缠绕方向与第一组经纱不同而使得该第二组经纱与该第一组经纱交叉重叠;最后(f)加热步骤(e)所获得的产品,使得其中的液态合成树脂与该弹性线圈上的合成树脂涂层结合成一体,而将该等纬纱束、第一组经纱及第二组经纱固定地结合于该具有涂层的金属弹性线圈上。
可选择性地,一不织布层可在步骤(c)之前被包覆于该具有涂层的金属弹性线圈外周,并随即一起送经步骤(c)的套管及进行步骤(c)、(d)和(e),而获得一由该具有涂层的金属弹性线圈、该不织布层、该被浸渍纬纱束、该第一组经纱及该第二组经纱所构成的可挠曲排水管,其中步骤(e)的加热过程使得纬纱束及经纱上的液态合成树脂与该弹性线圈上的合成树脂涂层结合成一体。
一适合用于作为该液态合成树脂的例子为聚氯乙烯树脂。该聚氯乙烯树脂在适当加热下会熟化成一弹性体。用于本实用新型的该等纬纱束、第一组经纱及第二组经纱可以为聚酯或耐隆纤维所制成的纱或线。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可挠曲排水管,包括一金属弹性线圈,其表面上具有一合成树脂涂层;沿该金属弹性线圈的轴线方向且互相间隔地分布于该具有涂层的金属弹性线圈外周的复数条纬纱束;及螺旋状地缠绕于该等纬纱束上的复数条实质上平行的一第一组经纱,其中该等纬纱束被浸渍有一液态合成树脂而在加热后将该等经纱固结于该具有涂层的金属弹性线圈上,其特征在于一第二组复数条实质上平行的经纱螺旋状地缠绕于该第一组经纱上,并因为沾附该等纬纱束的液态合成树脂而在前述加热步骤后被固结于该具有涂层的金属弹性线圈上,并且该第一组经纱与该第二组经纱形成交叉重叠的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曲排水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具有涂层的金属弹性线圈的外周,包覆有一附加不织布层,且介于该等纬纱束与该具有涂层的金属弹性线圈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曲排水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该第一组经纱与该第二组经纱的螺旋状缠绕方向互相相反,而形成X形重叠的构造。
专利摘要一种可挠曲排水管,包括金属弹性线圈,表面具有合成树脂涂层;沿其轴线方向且间隔分布于其外周的复数条纬纱束;及螺旋缠绕于纬纱束上的复数条第一组经纱,纬纱束被浸渍有液态合成树脂而在加热后将经纱固结于线圈上。其特征在于第二组复数条实质上平行的经纱螺旋状缠绕于第一组经纱上,并因沾附纬纱束的液态合成树脂而在前述加热步骤后被固结于线圈上,并且第一组经纱与第二组经纱形成交叉重叠的构造。可选择性地,可挠曲排水管在纬纱束与具有涂层的线圈之间被覆有一不织布层。
文档编号E03F3/04GK2161654SQ9321383
公开日1994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28日
发明者张聪龙 申请人:张聪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