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3301阅读:8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护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达到施工简单方便省时、提高作业效率,确实可达到护坡的目的、符合经济原则的护坡块。
护坡块是一种置于河床或堤岸土坡上的水泥块,防止陡坡被冲刷以及砂土的流失,达到防洪护土的功效,护坡块也可以置于海岸边,作为护岸块,以防止海水对堤岸的破坏以及泥砂的流失,此种护坡块彼此间并不能轻易地相互连接,而是以单一方向且结合繁琐的形式存在,而且此种护坡块的设计在大雨或是大浪来袭时,容易使护坡块崩陷或是破碎。
另一种以往类似护坡块的基底结构,如


图1所示,该基底是藉由基底一侧的多数个凹出部与另一个基底一侧的多数个凹入部相嵌合,以及一支杆体穿过凹入部与凸出部上的孔洞,达到使两基底串联的目的。
前述基底结构具有以下的缺欠1、只可以作单一方向的连接利用基底的凸出部与凹入部的相嵌合,使两基底串联组装作单一方向的连接,使得基底只能单一方向地延伸,铺设水道时应用护坡块时,必须要先将多数个基体相串联组装,再使多数条基底并排铺设,在组装、铺设作业上非常复杂麻烦,而且两串联基底间因为缺少横向连接,在结构强度上不足,容易造成崩陷、支离。
2、基底太大,且多孔一杆的连接方式不容易组装因为基底与基底间的凹入部与凸出部上具有多数个孔洞,而这些孔洞藉由一支杆体穿伸连接,不容易组装。
3、无法确实达到护坡的功效因为基底的平面是简单的平滑面,当水流或水波冲击或冲拍于河床或河堤时,只有直接挡波的简单作用,容易损坏,缺少确实消波及护坡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达到施工简单方便省时、提高作业效率、确实达到护坡目的、且符合经济原则的护坡块。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护坡块的基体中形成至少两个贯穿于该基体相对两侧部的穿结道,每两相邻的护坡块可利用穿结索直接穿置过前述的穿结道,达到相互间快速结合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护坡块的单体主要是一个可稳固置放的实心基体,基体的外表面具有一个与置放平面接触的底部、四个呈相等高度在该底部上方垂直延伸且框围成一个矩形框体的侧部,以及形成在侧部上方的顶部,基体中形成至少两个贯穿于该基体相对两侧部的穿结道,基体的底部中央处形成一个内凹的框围部,该顶部的侧缘从与侧部相邻处呈倾斜状向上延伸成至少一段倾斜部,且顶部的中央区域形成一个水平区间,其为一种可达到施工简单方便省时、提高作业效率、确实达到护坡目的及符合经济原则的护坡块。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护坡块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以往类似护坡块的基底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相互穿接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摆设于河床或河堤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护坡块的单体是一个可稳固置放的实心预铸基体1,基体1的外表面大致上具有一个可与置放平面接触的底部10、四个呈相等高度垂直于底部10上方,框围成一个矩形框体的侧部11,以及形成在侧部11上方的顶部12。
基体1中具有至少两个贯穿基体1的两个相对侧部11的穿结道13,基体1的底部中央处形成一个内凹的框围部14,形成类似吸盘效应而加强与置放平面附着强度的功效,或是使河堤或河床上的泥浆能挤入框围部14内部,以加强相互结合抓紧的效果,并且能增加接合深度及增加接触面积而有利于接合。
该顶部12的侧缘可从与侧部11相邻处呈倾斜状向上延伸成至少一段的倾斜部,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是具有两段倾斜部120、121,顶部12的中央区形成一个水平区间122,倾斜部120、121能够确实达到消波及护坡的功效,因为倾斜部120、121会分散水流的垂直冲刷力,而且具有引导水流的功效。
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的护坡块的单体也是一个可稳固置放的实心预铸基体2,基体2的外表面大致上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也具有一个可与置放平面接触的底部20、四个呈相等高度垂直延伸于底部20上方,可框围成一个矩形框体的侧部21,以及形成在侧部21上方的顶部22,基体2中形成有至少两个贯穿于基体2的两个相对侧部21的穿结道23,基体2的底部中央处形成一个内凹的框围部24,形成类似吸盘效应而加强与置入平面附着强度的功效,或使河堤或河床上的泥浆也能挤入框围部24内部,加强相互结合抓紧的效果,并且能增加接合深度及增加接触面积而有利于接合。本实施例顶部22的侧缘从与侧部21相邻处呈倾斜状向上延伸一段倾斜部220,顶部22的中央区形成一个水平区间221,该倾斜部220能够确实达到消波及护坡的功效,因为倾斜部120能够分散水流的垂直冲刷力,而且具有引导水流的功效。
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单体相互穿接的示意图,配合
图1,本实用新型各个护坡块单体的结合状态,左右相邻的护坡块单体是由左而右依序排列,前后相邻的护坡块单体是前后依序呈交错排列,交错排列是指前后相邻护坡块单体的两个穿结道13是呈交错状相互对准而不是呈对称状相互对准。依前述的排列方式来说,由左而右依序排列的护坡块单体相互间不必结合,而前后依序呈交错状排列护坡块单体的结合状态,是利用形成在基体1中的穿结道13,使每两前后相邻的护坡块基体1可利用穿结索3直接穿置过前述呈交错状对准的穿结道13,以达到快速结合多数个护坡块基体1的功效。以如图3左上方区域处的四个基体来说,其中左上方基体1与右侧的相邻基体1间可以不必相互接合,而左上方基体1的左侧穿结道13是利用穿结索3穿置过下方处另一个基体1的右侧穿结道13,左上方基体1的右侧穿结道13则是利用同一条穿结索3穿置过下方处另一个基体1的左侧穿结道13,依此方式类推,可完成整体间的接合。
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摆设于河床或河堤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可分别铺设于河床4或河堤5,使用时可以因应地形、地点或需求的不同,使用具有不同的规格或不同实施例的护坡块。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1、可作多方向的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在基体1中至少设有两个贯穿于相对两侧部11的穿结道13,使每两前后相邻的护坡块单体,可利用穿结索3直接穿置过呈交错状排列的穿结道13,达到相互间多方向及多数个基体相接合的目的。
2、可快速穿接本实用新型利用在基体1中形成至少两个贯穿于相对两侧部11的穿结道13,使每两前后相邻的护坡块单体,可快速容易地利用穿结索3直接穿过呈交错状排列的穿结道13,提高作业效率。
3、可确实达到护坡的功效本实用新型基体1顶部12的倾斜部120、121,当水流或水波冲击于河床或河堤时,不但具有消波、护坡的作用,而且更具有导水的作用,不容易损坏基体1,确实具有消波及护坡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护坡块确实可达成施工简单、省时、提高作业效率、确实达到护坡、符合经济原则的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护坡块,其特征在于该护坡块是一个实心基体,基体的外表面具有一个与置放平面接触的底部、四个呈相等高度垂直于底部上方且框围成一个矩形框体的侧部,以及形成在所述侧部上方的顶部,基体中形成至少两个贯穿于该基体相对两侧部的穿结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底部中央处形成一个内凹的框围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的侧缘从与侧部相邻处呈倾斜状向上延伸的倾斜部,所述顶部的中央区域形成一个水平区间。
专利摘要一种护坡块,该护坡块的单体是一个可稳固置放的实心基体,基体的外表面具有一个与置放平面接触的底部、四个等高垂直延伸在底部上方且框围成矩形框体的侧部,以及形成在侧部上方的顶部,基体中形成至少两个贯穿于基体相对两侧部的穿结道,该顶部的侧缘与侧部相邻处呈倾斜状向上延伸成至少一段倾斜部,且顶部的中央区域形成一个水平区间,达到施工简单方便省时、提高作业效率,可确实护坡的目的。
文档编号E02B3/14GK2206801SQ9424355
公开日1995年9月6日 申请日期1994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31日
发明者林剑都 申请人:林剑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