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265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供水装置。
在现今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供水,供水就离不开供水装置,而目前的供水装置,一般需要电力,或者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积多年从事本专业工作研究的经验,经反复实验论证,终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供水装置,不需要用油及电力作动力,能够自动供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供水装置,主要由固定架、进水管、进水阀、出水管、出水阀、固定水缸、移动水缸、助力杆、弹簧及排气孔、排气阀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进水管通过进水阀和固定水缸连通,固定水缸通过螺母固定在固定架的上端,排气孔设在固定水缸的上端并在排气孔上设有排气阀;移动水缸设于固定水缸的下端,在移动水缸的下端设有出水管,同时,出水管上设有出水阀;弹簧通过弹簧座连接固定于移动水缸的底端,弹簧的下端及弹簧的上端分别和连接栓连接,助力杆的一端也和连接栓连接;支座的下端连接固定于固定架上,其上端和助力杆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供水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不用油及电力作动力的情况下,实现自动供水,且制作本实用新型投资小,简单易行,能节省制造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号说明固定架1 进水管2进水阀3 出水管4
出水阀5 固定水缸6移动水缸7助力杆8弹簧9、10排气孔11排气阀12 螺母13弹簧座14 连接栓15支座16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固定架1、进水管2、进水阀3、出水管4、出水阀5、固定水缸6、移动水缸7、助力杆8、弹簧9、10及排气孔11、排气阀12等组成;进水管2通过进水阀3和固定水缸6连通,固定水缸6通过螺母13固定在固定架1的上端,排气孔11设在固定水缸6的上端并在排气孔11上设有排气阀12;移动水缸7设于固定水缸6的下端,在移动水缸7的下端设有出水管4,同时,出水管4上设有出水阀5;弹簧9通过弹簧座14连接固定于移动水缸7的底端,弹簧9的下端及弹簧10的上端分别和连接栓15连接,助力杆8的一端也和连接栓15连接;支座16的下端连接固定于固定架1上,其上端和助力杆8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给助力杆施力,使上边弹簧压缩,下边弹簧伸长,推动移动水缸上移,缸内气体由排气孔排出,然后去掉助力杆上的施力,气体排空后,排气阀自动关闭,这样,在下边弹簧的拉力下,移动水缸下移,由于虹吸作用,进水阀自动打开,水由进水管进入水缸内,当想用水时,打开出水阀,水由出水管流出;间断性的不断给助力杆加力,水也就不断的由出水管流出。
综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供水装置,主要由固定架、进水管、进水阀、出水管、出水阀、固定水缸、移动水缸、助力杆、弹簧及排气孔、排气阀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进水管通过进水阀和固定水缸连通,固定水缸通过螺母固定在固定架的上端,排气孔设在固定水缸的上端并在排气孔上设有排气阀;移动水缸设于固定水缸的下端,在移动水缸的下端设有出水管,同时,出水管上设有出水阀;弹簧通过弹簧座连接固定于移动水缸的底端,弹簧的下端及弹簧的上端分别和连接栓连接,助力杆的一端也和连接栓连接;支座的下端连接固定于固定架上,其上端和助力杆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供水装置,包括固定架、进水管、出水管、固定水缸、移动水缸、助力杆、弹簧及排气孔等;进水管和固定水缸连通,固定水缸固定在固定架的上端,排气孔设在固定水缸上端;移动水缸设于固定水缸下端,在移动水缸下端设有出水管;一弹簧固定于移动水缸底端,弹簧和连接栓连接,助力杆的一端也和连接栓连接;支座固定于固定架上并和助力杆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在不用油及电力作动力的情况下,能实现自动供水。
文档编号E03B1/00GK2382759SQ9921651
公开日2000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8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8日
发明者李汉超 申请人:李汉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