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淤泥、流砂地基处理方法_2

文档序号:9542251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成分及配比,结构牢固且稳定,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0038]最后,于处理后的淤泥、流砂地基上铺设混凝土垫层13,再于混凝土垫层13上铺设防水卷材层14,如图4所示,其中,混凝土垫层13采用C15细石混凝土垫层,防水卷材层14采用自粘湿铺防水卷材层,起到表层防护和防水防潮的作用。同时在处理完成的淤泥、流砂地基内设置降水井和排水暗沟(图中未显示降水井和排水暗沟),以便于地基降水、基础施工。
[0039]本发明的淤泥、流砂地基处理方法主要将传统混凝土换填方法更改为大小粒径骨料相结合的挤於法,以粒径不同的第一骨料11和第二骨料12相结合,足够量的减小骨料之间的缝隙,同时,保留部分淤泥、流砂层10,利用淤泥、流砂层10与回填的第一骨料11和第二骨料12相融合,增加第一骨料11和第二骨料12之间的粘稠度,使流砂层10、第一骨料11和第二骨料12三者形成有效的整体,保证处理后的淤泥、流砂地基具有足够的地基基础承载能力,以满足设计要求。
[0040]下面以面积为14332m2,基础结构形式为粧筏基础,开挖深度为6.3m的基坑结构为例,其中,该基坑结构的地基为淤泥、流砂地基基础,地基情况复杂,淤泥、流砂层的总厚度达500mm,完全达不到设计地基承载力要求,给基础施工带来极大安全隐患,给地基基础施工带来一定难度,同时,由于基坑底地质条件差、粧基密集,导致挖土机械无法进入施工作业。结合该基坑基础的实施例,具体阐述如何采用本发明的淤泥、流砂地基处理方法处理该基坑结构的地基。
[0041](1)人工于未处理的淤泥、流砂地基内清除一定高度的淤泥、流砂,形成清理后的淤泥、流砂层。
[0042]其中,被清除的淤泥、流砂的厚度为未处理的淤泥、流砂地基的厚度的80%,SP400mm,保留的淤泥、流砂层的厚度为未处理的淤泥、流砂地基的厚度的20%,S卩100mm ;
[0043](2)人工对部分淤泥、流砂层进行清理、倒运,确保淤泥、流砂层的基础工作面的形成;
[0044](3)接着,将粒径不同的第一骨料和第二骨料按一定配合比进行混合,其中,第一骨料采用粒径为70_的卵石,第二骨料采用粒径为12_的碎石,卵石与碎石的混合比为3:1,卵石作为回填淤泥、流砂层的主要回填骨料,碎石主要用于填充卵石间的缝隙,采用大小粒径的卵石和碎石相结合,可以足够量的减小回填骨料之间的缝隙;
[0045](4)将混合后的卵石与碎石回填至开挖的淤泥、流砂层内,卵石和碎石的回填厚度不小于未处理的淤泥、流砂地基的厚度,即卵石和碎石的回填厚度不小于500mm,由于卵石和碎石质地较坚硬且质量远大于淤泥、流砂层,所以,在回填时,卵石和碎石会自然向下陷入到质地软弱的淤泥、流砂层内,随着卵石和碎石的下陷,淤泥、流砂层会逐渐向上涌出,使得淤泥、流砂层与回填的卵石、碎石相融合,利用淤泥、流砂层进一步填充卵石和碎石之间的缝隙,并增加卵石和碎石之间的粘稠度,使回填后的卵石、碎石和淤泥、流砂层形成有效的整体,保证处理后的淤泥、流砂地基具有足够的地基基础承载能力,以满足地基设计要求,完成淤泥、流砂地基的处理;
[0046]最后,在处理后的淤泥、流砂地基上铺设混凝土垫层和防水卷材层,并设置降水井和排水暗沟(图中未显示降水井和排水暗沟),以便于地基降水、基础施工。
[0047]本发明的淤泥、流砂地基处理方法采用部分清除淤泥、流砂地基内的淤泥、流砂,形成淤泥、流砂层,然后将骨料砸击回填到淤泥、流砂层中,使骨料与淤泥、流砂层融为一体,不仅减少了淤泥、流砂的清理量,降低了人工和材料的投入施工速度快,周期短,能最大限度的争取施工利益,相比传统的需要将淤泥、流砂等基础软弱层完全清理干净后,再浇筑混凝土的混凝土换填法,成本低,利润更高;而且还可以利用淤泥、流砂层本身的特质,增加骨料之间的粘接性能,形成牢固而稳定的整体,提高处理后的淤泥、流砂地基的结构强度。同时人工对部分开挖的淤泥、流砂地基进行清理、倒运,避免机械进入地基的粧基区域,避免对粧基的损坏,粧身的完整性得到保障。
[0048]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淤泥、流砂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于未处理的淤泥、流砂地基内清除一定高度的淤泥、流砂,形成清理后的淤泥、流砂层; 于清理后的所述淤泥、流砂层中回填骨料至设计标高,骨料砸击所述淤泥、流砂层并与所述淤泥、流砂层融为一体,形成处理后的淤泥、流砂地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流砂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人工于未处理的淤泥、流砂地基内清除一定高度的淤泥、流砂,形成清理后的淤泥、流砂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淤泥、流砂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流砂层的高度为所述未处理的淤泥、流砂地基的高度的10%?1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流砂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料包括第一骨料和第二骨料,所述第一骨料的粒径为40mm?120mm,所述第二骨料的粒径为5mm?25mm。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淤泥、流砂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料和所述第二骨料以5:1?2:1的配合比混合后回填至所述淤泥、流砂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淤泥、流砂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料为卵石,所述第二骨料碎石。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淤泥、流砂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料和所述第二骨料的回填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未处理的淤泥、流砂地基的高度。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淤泥、流砂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后的淤泥、流砂地基中的所述第一骨料的含量为60 %,所述第二骨料的含量为3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流砂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于所述处理后的淤泥、流砂地基上铺设混凝土垫层; 于所述混凝土垫层上铺设防水卷材层。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淤泥、流砂地基处理方法,包括步骤:于未处理的淤泥、流砂地基内清除一定高度的淤泥、流砂,形成清理后的淤泥、流砂层;于清理后的所述淤泥、流砂层中回填骨料至设计标高,骨料砸击所述淤泥、流砂层并与所述淤泥、流砂层融为一体,形成处理后的淤泥、流砂地基。本发明采用部分清除淤泥、流砂地基内的淤泥、流砂,形成淤泥、流砂层,然后将骨料砸击回填到淤泥、流砂层中,使骨料与淤泥、流砂层融为一体,不仅减少了淤泥、流砂的清理量,降低了人工和材料的投入,而且还可以利用淤泥、流砂层本身的特质,增加骨料之间的粘接性能,形成牢固而稳定的整体,提高处理后的淤泥、流砂地基的结构强度。
【IPC分类】E02D3/08, E02D3/00
【公开号】CN105297700
【申请号】CN201510666141
【发明人】邱封科, 张文涛, 赵泽昊, 梁开静, 张友龙, 秦勇, 罗恒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