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砂溶洞防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9298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充砂溶洞防渗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防渗施工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充砂溶洞防渗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防渗结构技术发展很快,在机具、工艺、材料、检测手段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现阶段防渗墙一般在较大空间或露天采用机具成槽施工,且施工机具都属大型设备,在通道狭小的充砂溶洞中进行防渗处理时,由于施工空间有限,不能使用大型设备,因此给充砂溶洞的防渗处理带来较大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牢固、易于在充砂溶洞进行施工的防渗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充砂溶洞防渗结构,包括安装于充砂溶洞内的防渗墙,所述防渗墙沿水库的帷幕防渗线方向布置,所述防渗墙远离水库的一侧布置有传力墙,所述传力墙与所述防渗墙垂直布置,所述防渗墙和传力墙均包括多个第一孔粧和第二孔粧,所述第一孔粧与第二孔粧依次交替布置,且第一孔粧与第二孔粧之间配合连接。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所述第一孔粧的两端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二孔粧的两端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孔粧的凸起卡设在第二孔粧的凹槽内。
[0008]所述防渗墙内的第一孔粧以及第二孔粧均位于同一轴线上。
[0009]所述传力墙内的第一孔粧和第二孔粧均位于同一轴线上。
[0010]所述传力墙向外延伸至充砂溶洞边界以外的基岩内。
[0011 ] 所述第一孔粧和第二孔粧均向下延伸至充砂溶洞边界以外的基岩内。
[0012]所述第一孔粧和第二孔粧包括护壁和混凝土层,所述护壁安装在第一孔粧和第二孔粧的周侧上,所述护壁由多个直角梯形状子护壁上下叠加而成,所述混凝土层填充在护壁围成的空腔内。
[0013]所述传力墙的上方设置有平硐。
[0014]所述平硐与所述防渗墙均位于同一轴线上。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6]本实用新型的充砂溶洞防渗结构施工方便,易于在狭小的充砂溶洞内进行,其结构简单,采用防渗墙与传力墙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防渗结构的稳定性,另外防渗墙采用第一孔粧与第二孔粧相配合的连接方式,进一步加强了防渗墙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渗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渗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平硐及孔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表示:1、防渗墙;11、第一孔粧;12、第二孔粧;13、护壁;131、子护壁;
14、混凝土层;2、传力墙;3、平硐;4、充砂溶洞边界。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充砂溶洞防渗结构,包括安装于充砂溶洞内的防渗墙1,防渗墙I沿水库的帷幕防渗线方向布置,其中帷幕防渗线则是水库周侧需要加固防渗的位置,防渗墙I远离水库的一侧布置有传力墙2,传力墙2与防渗墙I垂直布置,防渗墙I和传力墙2均包括多个第一孔粧11和第二孔粧12,第一孔粧11与第二孔粧12依次交替布置,且第一孔粧11与第二孔粧12之间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充砂溶洞防渗结构施工方便,易于在狭小的充砂溶洞内进行,其结构简单,采用防渗墙I与传力墙2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防渗结构的稳定性,另外防渗墙I采用第一孔粧11与第二孔粧12配合的连接方式,进一步加强了防渗墙I的牢固性。
[0023]本实施例中,第一孔粧11的两端设置有凸起,第二孔粧12的两端设置有凹槽,第一孔粧11的凸起与第二孔粧12的凹槽相配合连接,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使第一孔粧11与第二孔粧12之间相互配合形成整体,因此牢固性好;其中凸起与凹槽的形状可以设置成矩形或梯形等形状,同样也可以采用其它相配合的连接关系。
[0024]本实施例中,防渗墙I内的第一孔粧11以及第二孔粧12均位于同一轴线上?’传力墙2内的第一孔粧11和第二孔粧12均位于同一轴线上,能够提高防渗墙I的牢固性。
[0025]本实施例中,传力墙2向外延伸至充砂溶洞边界4以外的基岩内;第一孔粧11和第二孔粧12均向下延伸至充砂溶洞边界4以外的基岩内,从而能够使防渗墙I与传力墙2与基岩相结合,进一步提高防渗结构的稳固性。
[0026]本实施例中,第一孔粧11和第二孔粧12包括护壁13和混凝土层14,护壁13安装在第一孔粧11和第二孔粧12的周侧上,护壁13由多个直角梯形状子护壁131上下叠加而成,混凝土层14填充在护壁13围成的空腔内,其施工简便、结构牢靠。
[0027]本实施例中,传力墙2的上方设置有平硐3,其中平硐3与防渗墙I均位于同一轴线上,以方便进行砂土的运输;平硐3由圆木和钢筋支撑组成,如图3所示,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0028]本实施例中,防渗墙I采用人工挖孔粧形式进行,开挖采用跳粧开挖,由上至下均采用C25钢筋砼护壁13,其中护壁13高度为lm,下挖及支护至底部基岩内50cm后采用C30砼灌注,具体施工步骤为:先进行第一孔粧11的开挖,护壁13支护及混凝土灌注施工,可以先利用小型挖机将整体挖槽至一定深度,然后进行人工挖孔,其中地下水位不大的可同时开挖,渗水量不大的也可同时开挖,但渗水量较大的孔,应超前开挖,集中抽水,以降低其它孔粧的水位;然后,再进行第二孔粧12的开挖,护壁13支护及混凝土灌注施工(注:第一孔粧11内的混凝土层14浇筑完毕后方可进行第二孔粧12的施工),待上述各孔粧混凝土均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再进行相邻孔粧之间剩余砂层部分的孔粧开挖,护壁13支护及混凝土灌注施工,其中相邻孔粧护壁13需进行凿毛清洗处理,避免今后该施工缝渗水对防渗墙I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0029]其中传力墙2的施工步骤为:先进行图1中Al#、Bl#、C1#号孔粧的开挖,护壁13支护及混凝土灌注施工,再进行A2#、B2#孔粧的开挖,护壁13支护及混凝土灌注施工(注:Al#、Bl#、C1#粧身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方可进行此步施工),待上述各孔粧内的混凝土层14均达到设计强度70%后进行各相邻孔粧之间剩余砂层部分跳粧开挖,护壁13支护及混凝土灌注施工,相邻孔粧护壁13需进行凿毛处理,避免今后该施工缝渗水对传力墙2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0030]本实用新型的防渗结构的整体施工方法如下:
[0031]S1:进行每一节段的粧孔开挖,开挖完成后,检查孔径、垂直度及中心偏位,每一节段挖孔成型后,检查孔位中心是否与粧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其偏差不大于允许范围(偏差值:+10cm);每层必须检查其孔位及孔径符合要求后方可支模板,以保证整个粧基的护壁13厚度、孔径及垂直度;护壁模安装用木粧加固支撑,其中轴线与粧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偏差不大于允许范围,以保证粧基的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模板之间用卡具、扣件连接固定,可在多节模板的上、下端各设一道用槽钢或角钢做成的内钢圈作为内支撑,以防止模板受力变形。为防止模板跑模,应在两对边增设木粧,作为水平支撑;依次循环直至完成为止,最后进行孔粧成型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先对护壁13进行凿毛处理,已保证每个孔粧保持良好的结合密实。
[0032]S2:其中传力墙2施工方法按施工方法的S2步骤执行;传力墙2的作用是保证防渗墙I在高水压力作用下,通过传力墙2将高水压力传给山体,从而保证防渗墙I不发生位移变化。
[0033]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充砂溶洞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充砂溶洞内的防渗墙(I ),所述防渗墙(I)沿水库的帷幕防渗线方向布置,所述防渗墙(I)远离水库的一侧布置有传力墙(2 ),所述传力墙(2 )与所述防渗墙(I)垂直布置,所述防渗墙(I)和传力墙(2 )均包括多个第一孔粧(11)和第二孔粧(12),所述第一孔粧(11)与第二孔粧(12)依次交替布置,且第一孔粧(11)与第二孔粧(12)之间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砂溶洞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粧(11)的两端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二孔粧(12)的两端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孔粧(11)的凸起卡设在第二孔粧(12)的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砂溶洞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墙(I)内的第一孔粧(11)以及第二孔粧(12)均位于同一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砂溶洞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墙(2)内的第一孔粧(11)和第二孔粧(12)均位于同一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砂溶洞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墙(2)向外延伸至充砂溶洞边界(4)以外的基岩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砂溶洞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粧(11)和第二孔粧(12)均向下延伸至充砂溶洞边界(4)以外的基岩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砂溶洞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粧(11)和第二孔粧(12)包括护壁(13)和混凝土层(14),所述护壁(13)安装在第一孔粧(11)和第二孔粧(12)的周侧上,所述护壁(13)由多个直角梯形状子护壁(131)上下叠加而成,所述混凝土层(14)填充在护壁(13)围成的空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砂溶洞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墙(2)的上方设置有平硐(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砂溶洞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硐(3)与所述防渗墙(I)均位于同一轴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砂溶洞防渗结构,包括安装于充砂溶洞内的防渗墙,所述防渗墙沿水库的帷幕防渗线方向布置,所述防渗墙远离水库的一侧布置有传力墙,所述传力墙与所述防渗墙垂直布置,所述防渗墙和传力墙均包括多个第一孔桩和第二孔桩,所述第一孔桩与第二孔桩依次交替布置,且第一孔桩与第二孔桩之间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防渗结构简单牢固、易于在充砂溶洞进行施工。
【IPC分类】E02D19-18, E02D5-38, E02D5-68
【公开号】CN204401639
【申请号】CN201520001065
【发明人】周发海, 姜命强, 何庚生, 赵建民, 刘常青, 赵斌, 曾庆贺
【申请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