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混凝土地沟承重钢盖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25793阅读:来源:国知局
述加劲框架由左右两道呈平行布设的纵向肋筋3-2和多道平行固定于两道所述纵向肋筋3-2之间的横向肋筋3-3组成,两道所述纵向肋筋3-2均沿地沟沟体1的长度方向布设且二者分别位于钢面板3-1的左右两侧下方,两道所述纵向肋筋3-2均为槽钢且二者呈对称布设,两道所述纵向肋筋3-2分别支撑于两道所述角钢2上;多道所述横向肋筋3-3均与纵向肋筋3-2呈垂直布设且其均为型钢,两道所述纵向肋筋3-2与多道所述横向肋筋3-3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且其均焊接固定在钢面板3-1底部。
[0033]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左右两道分别粘贴固定在两道所述角钢2上的橡胶条4,两道所述橡胶条4分别垫装于多个所述承重钢盖板3的左右两侧与两道所述角钢2之间。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橡胶条4的宽度为40mm?50mm且其厚度为5mm。
[0035]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橡胶条4的宽度和厚度进行相应调整。
[0036]本实施例中,两道所述纵向肋筋3-2的槽口均朝内。
[0037]实际加工时,多道所述横向肋筋3-3呈均匀布设,且多道所述横向肋筋3-3沿地沟沟体1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多道所述横向肋筋3-3中位于最前侧的横向肋筋3-3为前侧肋筋,多道所述横向肋筋3-3中位于最后侧的横向肋筋3-3为后侧肋筋,所述前侧肋筋和所述后侧肋筋分别位于钢面板3-1的前后两侧下方。
[0038]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肋筋3-3的数量为四道。
[0039]本实施例中,所述角钢2的一边为水平边且另一边为竖直边。
[0040]多个所述承重钢盖板3的宽度均相同且其宽度均为D-Δ d,其中D为两道所述角钢2的竖直边之间的净距,Λ d = 10mm?20mm。并且,多个所述承重钢盖板3的长度均为450mm ?550mmo
[0041]本实施例中,Ad= 15mm。所述承重钢盖板3的长度为500mm。
[0042]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承重钢盖板3的长度和△ d的取值大小进行相应调整。
[0043]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承重钢盖板3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
[0044]本实施例中,所述地沟沟体1和两道所述角钢2均呈水平布设,多个所述承重钢盖板3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
[0045]如图3所示,所述左侧预埋件和所述右侧预埋件均包括多道呈竖直向布设的锚固钢筋5,多道所述锚固钢筋5沿地沟沟体1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所述左侧预埋件中的多道所述锚固钢筋5均与所述左侧角钢焊接固定为一体,所述右侧预埋件中的多道所述锚固钢筋5均与所述右侧角钢焊接固定为一体。所述锚固钢筋5与角钢2之间为焊缝9。
[0046]结合图4,所述地沟沟体1内设置有钢筋骨架6,所述左侧预埋件和所述右侧预埋件中的多道所述锚固钢筋5均与钢筋骨架6焊接固定为一体。因而,能有效保证将两道所述角钢2紧固固定在地沟沟体1的左右两侧沟壁上部。
[0047]实际施工时,先在地沟沟体1进行施工,地沟沟体1底部平铺有一层混凝土垫层7 ;并且,地沟沟体1的上表面与其左右两侧所铺设混凝土面层8的上表面相平齐。对地沟沟体1进行施工时,先在地沟沟体1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预埋所述左侧预埋件和所述右侧预埋件,并在地沟沟体1的左右两侧沟壁上部分别设置有一个供角钢2安装的L形槽;之后,将两道所述角钢2分别固定在已施工成型的地沟沟体1的左右两侧沟壁上部,并使得两道所述角钢2分别与所述左侧预埋件和所述右侧预埋件焊接固定为一体;最后,将多个所述承重钢盖板3由前至后卡装在已固定好的两道所述角钢2之间,多个所述承重钢盖板3的顶部与两道所述角钢2的顶部相平齐,实际安装非常简便。
[004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现浇混凝土地沟承重钢盖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混凝土浇筑成型的地沟沟体(1)、多个沿地沟沟体(1)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的承重钢盖板(3)和对多个所述承重钢盖板(3)进行承托的钢盖板承托件,所述地沟沟体(1)的横截面为凹字形且其为钢筋混凝土沟体,多个所述承重钢盖板(3)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钢盖板承托件包括左右两道呈对称布设的角钢(2),两道所述角钢(2)均沿地沟沟体(1)的长度方向进行布设且二者的顶部均与地沟沟体(1)的顶部相平齐,所述地沟沟体(1)的左右两侧沟壁上部均设置有一个供角钢(2)安装的L形槽;所述地沟沟体(1)内预埋有两组分别对两道所述角钢(2)进行固定的预埋件,两道所述角钢(2)分别为固定在地沟沟体(1)左右两侧沟壁上部的左侧角钢和右侧角钢,两组所述预埋件分别为浇筑于地沟沟体(1)内部左右两侧的左侧预埋件和右侧预埋件,所述左侧预埋件位于所述左侧角钢左侧且二者焊接固定为一体,所述右侧预埋件位于所述右侧角钢右侧且二者焊接固定为一体; 多个所述承重钢盖板(3)均为矩形且其均卡装在两道所述角钢(2)之间,多个所述承重钢盖板(3)的结构均相同;所述承重钢盖板(3)包括钢面板(3-1)和固定在钢面板(3-1)底部的加劲框架,所述加劲框架由左右两道呈平行布设的纵向肋筋(3-2)和多道平行固定于两道所述纵向肋筋(3-2)之间的横向肋筋(3-3)组成,两道所述纵向肋筋(3-2)均沿地沟沟体(1)的长度方向布设且二者分别位于钢面板(3-1)的左右两侧下方,两道所述纵向肋筋(3-2)均为槽钢且二者呈对称布设,两道所述纵向肋筋(3-2)分别支撑于两道所述角钢(2)上;多道所述横向肋筋(3-3)均与纵向肋筋(3-2)呈垂直布设且其均为型钢,两道所述纵向肋筋(3-2)与多道所述横向肋筋(3-3)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且其均焊接固定在钢面板(3-1)底部。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地沟承重钢盖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右两道分别粘贴固定在两道所述角钢(2)上的橡胶条(4),两道所述橡胶条(4)分别垫装于多个所述承重钢盖板(3)的左右两侧与两道所述角钢(2)之间。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地沟承重钢盖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道所述纵向肋筋(3-2)的槽口均朝内。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地沟承重钢盖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多道所述横向肋筋(3-3)呈均匀布设,且多道所述横向肋筋(3-3)沿地沟沟体(1)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多道所述横向肋筋(3-3)中位于最前侧的横向肋筋(3-3)为前侧肋筋,多道所述横向肋筋(3-3)中位于最后侧的横向肋筋(3-3)为后侧肋筋,所述前侧肋筋和所述后侧肋筋分别位于钢面板(3-1)的前后两侧下方。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地沟承重钢盖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预埋件和所述右侧预埋件均包括多道呈竖直向布设的锚固钢筋(5),多道所述锚固钢筋(5)沿地沟沟体(1)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所述左侧预埋件中的多道所述锚固钢筋(5)均与所述左侧角钢焊接固定为一体,所述右侧预埋件中的多道所述锚固钢筋(5)均与所述右侧角钢焊接固定为一体。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地沟承重钢盖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沟沟体(1)内设置有钢筋骨架¢),所述左侧预埋件和所述右侧预埋件中的多道所述锚固钢筋(5)均与钢筋骨架(6)焊接固定为一体。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地沟承重钢盖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2)的一边为水平边且另一边为竖直边;多个所述承重钢盖板(3)的宽度均相同且其宽度均为D-Ad,其中D为两道所述角钢(2)的竖直边之间的净距,Ad= 10mm?20mm。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地沟承重钢盖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承重钢盖板(3)的长度均为450mm?55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现浇混凝土地沟承重钢盖板安装结构,包括地沟沟体、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承重钢盖板和对多个承重钢盖板进行承托的钢盖板承托件;钢盖板承托件包括左右两道呈对称布设的角钢,地沟沟体的左右两侧沟壁上部均设置有一个供角钢安装的L形槽;地沟沟体内预埋有两组分别对两道角钢进行固定的预埋件;多个承重钢盖板均为矩形且其均卡装在两道角钢之间,承重钢盖板包括钢面板和固定在钢面板底部的加劲框架,加劲框架由两道纵向肋筋和多道横向肋筋组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完成现浇混凝土地沟上承重钢盖板的安装过程,所安装的承重钢盖板受力均匀、不易发生变形且外形美观。
【IPC分类】E03F5/04
【公开号】CN205035891
【申请号】CN201520704851
【发明人】解昕, 黄光裕, 徐涛, 任国彦, 王纾, 丁圣发, 周其胜, 程建峰, 郭少明, 蔡敏
【申请人】陕西建工第十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