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水渗水保墒排涝的蓄渗水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44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蓄水渗水保墒排涝的蓄渗水砖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水渗水保墒排涝的蓄渗水砖,所涉及新型环保建材和市政建设领域,主要适用于广场人行道等蓄渗水砖为水泥或其它材质制品,包括蓄渗水砖周围的侧立面中部所形成圆形方形或者某种形状的凹型空腔,可为正方体、长方体或者其它形状的立方体。让道路地砖具有透水和排涝的功能,具有创新性的特质,不仅解决了城市沥青人行道路和水泥广场如铁板一块的局面,让城市的土壤回归到即可透水又透气的基本功能,增强了地表土壤的含水量,使得空气中的水分与地表水和地下水三者之间相互补充交换,利用雨雪降水,补充城市日益枯竭的地下水资源,增大地表相对湿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降低地表温度,改善地面植物的生长条件,促进生态平衡。
【专利说明】
一种蓄水渗水保墒排涝的蓄渗水砖
技术领域
[0001]—种蓄水渗水保墒排涝的蓄渗水砖,涉及新型环保建材和市政建设领域。主要适用于城市广场以及人行道等市政建设项目,蓄渗水砖的材料为石材、水泥、建筑垃圾、煤灰、砂砾或其它材质制品。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市政建设也凸显问题,特别是城市和乡村都面临严重缺水的局面,然而,城市同样遭遇到一下雨就涝一天晴就旱的尴尬局面。目前,国内外建材市场,均无类似的产品上市,一种蓄水渗水保墒排涝的蓄渗水砖,让道路地砖具有透水蓄水和排涝的功能,具有创新性的特质,不仅解决了城市沥青人行道路和水泥广场如铁板一块的局面,还让城市的土壤回归可透水、透气的基本功能,增强了地表土壤的含水量,使得空气中的水分与地表水和地下水三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交换,利用雨雪降水,补充城区日益枯竭的地下水资源,增大地表相对湿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降低地表温度,改善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条件,促进生态平衡。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水渗水保墒排涝的蓄渗水砖,在蓄渗水砖周围的侧立面或者在蓄渗水砖中部形成圆形方形或者某种形状的凹型空腔,所述蓄渗水砖可为正方体、长方体、六方体、圆柱体或者其它形状的立方体,该蓄渗水砖的面层(E)和底层(F)可以相互调换。
【附图说明】
一种蓄水渗水保墒排涝的蓄渗水砖的制作方法附图
[0004]如说明书附图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蓄渗水砖的立体透视图,如图1所示:长方形蓄渗水砖周围四个侧立面(A)、(B)、(C)、(D)皆呈现半圆凹型空腔状态,(E)、(F)为蓄渗水砖的面层和底层,该蓄渗水砖的面层(E)和底层(F)可以相互调换。
【具体实施方式】
[0005]其特征是:如图3在长方体蓄渗水砖的周围(A)、(B)、(C)、(D)四个侧立面的中部形成圆形方形或者某种形状的凹型空腔,将一块块蓄渗水砖平铺在路面上时,在蓄渗水砖的中部四周形成一个空腔管网状的体系,雨雪水顺着蓄渗水砖之间缝隙流到该空腔所形成的管网体系中,该空腔管网体系起到储蓄导流过多雨雪水顺着蓄渗水砖之间缝隙再渗入土壤保墒,以及在遇到暴雨时该空腔管网体系不仅能够存储过多的雨雪水向土壤渗透,同时还能够将雨雪水导流到城市污水管网体系中有效减少路面积水。
[0006]说明书附图图2为正方体三块拼接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结构原理图,如图2所示:正方体蓄渗水砖周围四个侧立面(A)、(B)、(C)、皆呈现半圆凹型空腔状态,(E)、(F)为蓄渗水砖的面层和底层,该蓄渗水砖的面层(E)和底层(F)可以相互调换,箭头所示为渗水方向。正方体周围四个侧立面皆相同三块拼接图的(D)面没有显示。
[0007]说明书附图图3为长方体四块拼接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结构原理图,图3所示:长方体蓄渗水砖周围四个侧立面(A)、(B)、(C)、(D)皆呈现半圆凹型空腔状态,(E)、(F)为蓄渗水砖的面层和底层,该蓄渗水砖的面层(E)和底层(F)可以相互调换,箭头所示为渗水方向。
【主权项】
1.一种蓄水渗水保墒排涝的蓄渗水砖,在所述蓄渗水砖的周围侧立面不同程度地局部向内凹陷,形成几何体形状的空腔,或者在蓄渗水砖中部形成几何体形状的空腔;所述蓄渗水砖之间形成空腔管网状体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渗水砖,其特征是:所述蓄渗水砖可为梯形体、正方体、长方体、多边体、圆柱体等形状的立方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渗水砖,其特征是:所述蓄渗水砖的面层和底层的尺寸一致也可有差异D
【文档编号】E01C11/22GK205711613SQ201620256981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1日
【发明人】许新周
【申请人】许新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