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全自动电动升降路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286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全自动电动升降路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路障,用於交通通道或其它需要保证安全性能的场所,用以控制车辆进出的安全,是一种通道安全控制障碍物。属道路建筑附属工程设备类(E01F)。
背景技术
现有的路障有如下几种型式①固定型路障不能达到实时控制路障状态,且拆卸困难。②手动升降型路障现有可升降型路障大多采用半自动型式,即用专用钥匙开锁借助气动装置升起路障,需要下降路障时采用人力压下。其缺点一是因气动装置受温度变化大,影响路障升降平稳性,升起速度慢。其二依靠人力下降,气动装置不能做得太大,否则操作者难以压下,由此路桩结构上也不可能做得很结实。其三在需要快速升降时,此手动路桩难以满足需求。③液压型升降路障由於需要建造液压站和油管,占用空间大,安装维护不方便,且成本高。④液压型翻板墙体路障与液压型升降路障相同,由於需要建造液压站和油管,占用空间大,安装维护不方便,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型全自动电动升降路障,就是解决上述现有路桩难以快速升降,升降不平稳,结构单簿,拆卸困难,成本高等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全自动电动升降路障,其特征是i.设固定於地面下的桩壳2和与地面平齐的法兰盘11,其内装路桩1,路桩外壁下表面固定滑块3,路桩顶端固定於端盖10,路桩下端放於支撑它的内筒6上;ii.桩壳和路桩内设电动升降装置4,其内从下至上设有电机及由它带动的传动件,传动件顶端连接端盖10;iii.设控制装置5,其内设含遥控接收电路的控制电路或智能控制板,它们均与电机控制回路连接。
一种新型全自动电动升降路障,其特征是i.设固定於地面下的底框架14和与地面平齐且一边经铰链20连接於底框架14并可转动上升高於地面的翻板墙体12;
ii.底框架和翻板墙体内设电动升降装置4,其内从下至上设有电机及由它带动的传动件;电动升降装置4的顶端和底端分别接铰链15和16固定於翻板墙体和底框架底板14a。
iii.设控制装置5,其内设含遥控接收电路的控制电路或智能控制板,它们均与电机控制回路连接。
上述两种路障内的电动升降装置4均设有电机4.1,由它带动并顺次传动连接的丝杆4.2、与丝杆啮合的螺母4.3、固定於螺母的伸缩杆4.4、固定於伸缩杆的活塞杆4.5,它用螺纹固定於端盖10。
上述两种路障内的控制装置5内均设有在外的遥控发射器,设於桩壳或底框架内的控制器,其内设有顺次连接导通并传递电信号的遥控接收电路5.1、放大电路5.2和5.3、下行程开关7或17和上行程开关8或18、与电机控制回路连接的继电器执行电路5.4。此继电器执行电路5.4可采用双继电器,每个继电器是双线圈,每个继电器的触点有活动触点、升、降触点以及常态触点。
上述两种路障内的控制装置5内,可增设遇故障自动保护装置;或在智能控制板内预设1个及以上的路障控制系统,或预留控制接口。上述两种路障内电机均采用减速电机;丝杆均用多头丝杆。
上述第一种路障中路桩1采用圆筒形柱,用优质厚壁钢管或整体铸钢件;表面法兰盘11采用整体铸造件。
上述第二种路障中翻板墙体12截面采用扇形的钢制构件,宽度B一般采用(15~4)m;翻板墙体旋转突出於地面,其夹角α选为40度。翻板墙体无论在与地面平齐位置或在旋转后突出於地面位置,在铰链20处均设有自锁装置21。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i.两种路障均设有电动升降装置,克服了现有固定型、半自动型、液压型路障的上述诸多缺陷。ii.用遥控操作轻松方便,随时可快速升降,特别适合经常升降路障和要求高安全的场合。iii.用电动和遥控升降不仅实现路障自动升、降、停,且有遇障碍自动保护功能。iv.若用智能控制板上可实现多个路障系统的控制。v.电动升降装置用丝杆、螺母、伸缩杆等传动件,能保证可靠平稳升降。vi.本实用新型第一种路障,由於用电动升降装置,不需手动,使能升降的路桩可用优质厚壁钢管和整体铸钢件,表面的法兰盘也可以采用整体铸造件,不仅起着支承导向路桩的作用,且能承受地面重物压力。整个结构可以做得非常牢固。vii.本实用新型第二种路障,通过铰链将电动升降装置的直线升降变为旋转翻板墙体升降路障。且有机械自锁。用以保证路障升降可靠。


图1实施例1结构总图(垂直升降路障)图2实施例2结构总图(翻板升降路障)图3图1、图2中电动升降装置4结构图图4图1、图2中控制器5的方块图(继电器为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见图1、图3、图4见图1,桩壳2埋於地面下,法兰盘11采用整体铸造件放於桩壳上面与地面平齐。,路桩1用优质钢管制作一个圆筒形柱构成,路桩外壁下部周边焊有紧贴於桩壳内壁的滑块3,滑块上固定有行程挡块9。桩壳2内壁沿轴向设下行程开关7,设上行程开关8。路桩1顶端固定於端盖10底面,路桩1下端底板1a落下时放於桩壳2下腔的内筒6上。
见图3,电动升降装置4如下构成减速电机4.1输出端与多头丝杆4.2螺纹传动连接,螺母4.3与丝杆啮合、伸缩杆4.4下端固定於螺母外圆,上端卡入活塞杆4.5下端外圆。见图1、图3,活塞杆4.5顶端用螺纹与端盖10连接。
见图1,图4,放於桩壳2底板2a上的控制器5,其内设有遥控接收电路5.1,它的输出端分别接放大电路5.2和5.3的输入端,放大电路5.2输出接下行程开关7后接继电器A线圈A1以及和它并接的继电器B线圈B1,放大电路5.3输出接上行程开关8后接继电器A线圈A2以及和它并接的继电器B线圈B2。A和B继电器的活动触点a和b,升、降触点a1、a2和b1、b2以及常态触点a3和b3均接入电机电源控制回路中,控制回路电源Uo的正负极为O1、O2。
为了增加遇障碍自动保护功能,在控制器内增设遇障碍自动保护装置5.5,当遇障碍时,由保护装置5.5动作控制继电器执行电路5.4使电机4.1回路断开,路障停止升降。为了达到多个路障系统的控制功能。可设智能控制板其上可预留车辆地面感应控制接口,并对多个路障系统进行分组编码。
上述遥控接收电路5.1、放大电路5.2和5.3、遇障碍自动保护装置5.5等均为常规电路,这里不再描述具体电路。
工作过程上升运动当桩壳2内,路桩1的底板1a处於图1所示最低位置,端盖10与地面平齐,在行程挡块9的作用下,平时为常闭型的下行程开关7工作,即断开,见图4,此时继电器线圈A1和B1断开,再按遥控发射器,遥控接收电路5.1接通,将信号输出到放大电路5.3,此时上行程开关8是闭合的(常闭型),线圈A2和B2导通得电,活动触点a、b分别和升触点a2、b2接通,电机4.1得电正转,见图3,电机正转通过丝杆、活塞杆等将端盖10及路桩1上升突出地面,滑块3在桩壳2内壁滑动,上升到极限位置,在行程挡块9的作用下,上行程开关8工作即断开,切断线圈A2和B2,活动触点a、b分别和常态触点a3、b3接通,电机断开停止转动,上升动作完成。下降运动当路桩1处於上升顶部,此时上行程开关8断开,而下行程开关7是导通的,此时按遥控发射器,见图4,与上面所述过程相同,线圈A1和B1导通得电,活动触点a、b分别和降触点a1、b1接通,电机得电反转,路桩1下降至端盖10与地面平齐,此时在行程挡块9的作用下下行程开关7工作即断开,线圈A1和B1断开,活动触点a、b分别和常态触点a3、b3接通,电机断开停止转动,下降运动完成。
实施例2见图2、图3、图4设埋於地面下的底框架14,与地面13平齐的翻板墙体12,两者用铰链20连接。翻板墙体采用截面为扇形的钢制构件。底框架内装电动升降装置4,上、下端分别用铰链15、16与翻板墙体和底框架底板14a连接。底框架内壁设下行程开关17和上行程开关18,在电动升降装置4上设与上下行程开关相配合的行程挡块19。翻板墙体上升於地面上的极限角度α一般设置为40°。当翻板墙体在与地面平齐和转动上升到极限位置时在铰链20处均设有机械自锁构件21。上述电动升降装置4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底板上设有的控制器5与实施例1也完全相同,仅将上、下行程开关改为18和17、行程挡块彳改为19即可。其工作过程也基本相同,唯一差别是实施例2是翻板墙体12旋转升降,而实施例1是路桩垂直升降。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全自动电动升降路障,其特征是i.设固定於地面下的桩壳(2)和与地面平齐的法兰盘(11),其内装路桩(1),路桩外壁下表面固定滑块(3),路桩顶端固定於端盖(10),路桩下端放於支撑它的内筒(6)上;ii.桩壳和路桩内设电动升降装置(4),其内从下至上设有电机及由它带动的传动件,传动件顶端连接端盖(10);iii.设控制装置(5),其内设含遥控接收电路的控制电路或智能控制板,它们均与电机控制回路连接。
2.一种新型全自动电动升降路障,其特征是i.设固定於地面下的底框架(14)和与地面平齐且一边经铰链(20)连接於底框架(14)并可转动上升高於地面的翻板墙体(12);ii.底框架和翻板墙体内设电动升降装置(4),其内从下至上设有电机及由它带动的传动件;电动升降装置(4)的顶端和底端分别接铰链(15)和(16)固定於翻板墙体和底框架底板(14a)。iii.设控制装置(5),其内设含遥控接收电路的控制电路或智能控制板,它们均与电机控制回路连接。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路障,其特征是电动升降装置(4)内设电机(4.1),由它带动并顺次传动连接的丝杆(4.2)、与丝杆啮合的螺母(4.3)、固定於螺母的伸缩杆(4.4)、固定於伸缩杆的活塞杆(4.5),它用螺纹固定於端盖(10)。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路障,其特征是控制装置(5)内设在外的遥控发射器,设於桩壳或底框架内的控制器,其内设有顺次连接传递电信号的遥控接收电路(5.1)、放大电路(5.2)和(5.3)、下行程开关(7)或(17)和上行程开关(8)或(18)、与电机控制回路中连接的继电器执行电路(5.4)。
5.按权利要求4所述路障,其特征是继电器执行电路(5.4)采用双继电器,每个继电器是双线圈,每个继电器的触点有活动触点,升、降触点以及常态触点。
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路障,其特征是控制装置(5)内控制电路或智能控制板内增设遇障碍自动保护电路(5.5),由它控制执行电路(5.4);或在智能控制板内设1个及以上的路障控制系统,或预留控制接口。
7.按权利要求3所述路障,其特征是电机采用减速电机(4.1);丝杆用多头丝杆(4.2)。
8.按权利要求1所述路障,其特征是路桩采用圆筒形柱,用优质厚壁钢管或整体铸钢件;表面法兰盘(11)采用整体铸造件。
9.按权利要求2所述路障,其特征是翻板墙体(12)截面采用扇形的钢制构件,宽度B一般采用(15~4)m;翻板墙体旋转突出於地面,其夹角α选为40°。
10.按权利要求2所述路障,其特征是翻板墙体无论在与地面平齐位置或在旋转后突出於地面位置,在铰链(20)处均设有自锁装置(21)。
专利摘要新型全自动电动升降路障,解决现有路障不能调节或结构单簿升降不平稳或液压成本高等问题。一种路障是垂直升降,设埋於地下的桩壳和放於地面的整体铸造的法兰盘,设电动升降装置带动圆筒形柱路桩升降,升降传动件用丝杆、螺母、伸缩杆和活塞杆等。另一种路障是用相同的电动升降装置推动与地面平齐的扇形钢制件的翻板墙体向地面上翻转而成。因为用电动,两种结构可以做得很牢固,能承受地面重物压力;采用的电动传动结构,保证平稳可靠升降。用遥控,不仅实现路障自动升、降、停,且有遇障碍自动保护功能和多个路障系统的控制。遥控操作轻松方便,随时可快速升降,特别适合经常升降路障和要求高安全的场合。
文档编号E01F13/04GK2791108SQ200420105840
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1日
发明者杨梅 申请人:杨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