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桥梁主梁结构不利温度效应的方法及桥面铺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089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降低桥梁主梁结构不利温度效应的方法及桥面铺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结构,尤其是一种降低主梁结构梯度温度效应的方法及桥面铺装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降低桥梁主梁结构不利梯度温度效应的方法及桥面铺装结构。
背景技术
:自60年代以来,国内外都发现由于温度应力而导致混凝土桥梁结构严重裂损的事故。例如,德国几座厚腹板箱梁的损坏,其中两座桥梁几乎坍塌,在对德国Jagst桥腹板箱梁的检查中发现,通车第五年发现严重的裂缝,经估算温度拉应力高达2.6MPa;美国对Champigny箱形桥梁支座反力变化进行观测,一天内波动达到26%,相当于这一反力变化值的箱梁顶、底板表面的等效温差为10'C,仅由这一温差引起的最大翼缘应力就可达到3.92MPa;新西兰一座新市场高架桥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因日照产生的温差导致该桥发生严重裂损,不得不耗资进行修复。国内,锡澄大桥、通惠河连续箱梁、九江长江大桥引桥箱梁、漓江二桥箱梁等等也都发生了裂缝,这些裂缝的出现与设计中温差应力考虑不充分有密切关系。工程实践表明,必须重视温度效应及其不利影响的分析。国内外对桥梁结构的温差应力做了许多研究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现场试验观测和理论研究。随着试验研究工作的进展,国内外学者开始认识到沿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分布是非线形性分布。在混凝土连续桥梁中,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应力,被认为是混凝土梁桥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便于桥梁的工程设计与结构分析,在对桥梁实际观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美国、日本、英国、新西兰等国以及我国交通部门在桥梁设计规范条文中,对桥梁结构在日照作用下沿桥梁结构主梁截面高度的温度分布提出了各自的计算模式,并且都以梯度温度来表征这种温度的非线性分布性态。4太阳辐射、高温沥青混凝土摊铺(高达150°C)或者气温骤降引起桥梁结构主梁内部产生竖向梯度温度,进而产生不利的温度应力,特别是对于混凝土桥梁易出现开裂病害,影响桥梁结构的耐久性。为此,欧美以及我国桥梁设计规范都将梯度温度作为桥梁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的设计荷载进行考虑。依据我国桥梁设计规范的大量计算表明,梯度温度荷载对桥梁结构所产生的应力接近活载应力,甚至超过活载所产生的应力,成为控制设计的主要荷载之一。目前工程界处理桥梁结构竖向梯度温度的原则是将其作为设计荷载考虑,从结构自身角度被动采取措施来承受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加大桥梁结构主梁截面尺寸、增加受力钢筋用量等,这就大大地增加了建设成本,而且由于温差效应的反复作用,仍然会造成主梁结构开裂,縮短使用寿命,增加维护运行成本,这一问题目前尚无更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桥梁设计中普遍将梯度温度作为设计载荷来设计桥梁主梁结构而造成建设成本增加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不利梯度温度效应带来的问题,发明一种降低桥梁主梁结构不利梯度温度效应的方法,同时提供一种新的桥面铺装结构以尽可能地减少桥梁主梁结构受桥面传热影响而产生的应力。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降低桥梁主梁结构不利温度效应的方法,其特征是至少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实现(1)在表面的防水混凝土层中添加隔温材料,以便在桥梁主梁结构顶面形成具有隔温防水混凝土铺装层;(2)在桥梁主梁结构与防水层之间铺装一层由耐压材料组成的隔温层,以便减少或阻断表面混凝土铺装层的热量向桥梁主梁结构的内部传递;(3)向位于桥梁主梁结构与混凝土铺装层之间的防水层中添加隔温材料,以便在桥梁主梁结构与混凝土铺装层之间形成一个能减少或阻断热量传递的防水隔温层;(4)向位于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和桥梁主结构之间的防水混凝土调平层中加入隔温材料形成隔温防水混凝土调平层,阻断和减少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与桥梁主梁结构之间的热交换;(5)在防水层和混凝土调平层之间增铺一层隔温层,减少或阻断表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与混凝土调平层之间的热量传递;(6)向防水层中添加隔温材料,形成防水隔温层,以减少或阻断表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与混凝土调平层之间的热量传递;(7)向表面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中添加隔温材料,形成隔温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以减少或阻断表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与防水层之间的热量传递。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降低桥梁主梁结构不利温度效应的桥面铺装结构,包括依次铺装在桥梁主梁结构1上的防水层2和混凝土铺装层3,其特征是在防水层2和桥梁主梁结构1之间和/或防水层2与混凝土铺装层3之间设有隔温层4,所述隔温层4的厚度为l-100mm,且导热系数不大于0.8W/mk。所述的混凝土铺装层3或防水层2中混合有组成隔温层4的隔热材料。所述的隔温层4由纤维状绝热材料、多孔状绝热材料或层状绝热材料制成;所述的纤维状绝热材料包括玻璃棉、岩矿棉、硅酸铝棉及其制品,以及以植物秸秆、废报纸类有机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纤维板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多孔状绝热材料包括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微孔硅酸盐、泡沫石棉、泡沫玻璃、加气混凝土、泡沫塑料、陶粒砼或泡沬砼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层状绝热材料包括铝箔、金属或非金属镀膜玻璃及以织物为基材的镀膜制品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三是一种降低桥梁主梁结构不利温度效应的桥面铺装结构,包括依次铺装在桥梁主梁结构1上的混凝土调平层5、防水层2和沥青混凝土铺装层6,其特征是(a)在沥青混凝土铺装层6与防水层2之间;(b)在防水层2与混凝土调平层5之间;6(C)在桥梁主梁结构1与混凝土调平层5之间;在上述(a)、(b)、(c)中至少有一个设有隔温层4,所述隔温层4的厚度为l100mm,且导热系数不大于0.8W/mk。所述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层6、防水层2及混凝土调平层5三者中至少有一个混合有组成隔温层4的隔热材料。所述的隔温层4由纤维状绝热材料、多孔状绝热材料或层状绝热材料制成;所述的纤维状绝热材料包括玻璃棉、岩矿棉、硅酸铝棉及其制品,以及以植物秸秆、废报纸类有机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纤维板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多孔状绝热材料包括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微孔硅酸盐、泡沫石棉、泡沫玻璃、加气混凝土、泡沫塑料、陶粒砼或泡沫砼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层状绝热材料包括铝箔、金属或非金属镀膜玻璃及以织物为基材的镀膜制品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首次大胆地将隔温层应用到桥面铺装结构中,并经过大量的试验总结出了隔温层的厚度、导热系数与桥面板表面最高梯度温度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常规隔温材料的铺装厚度。试验证明通过在桥面铺装过程中增加隔温层,可有效阻止外部热量的传入或内部热量的流出(如太阳辐射、气温骤降以及高温沥青混凝土摊铺等),保持桥梁结构梁体温度沿着竖向稳定的能力,或者产生尽可能小的竖向梯度温度,减少桥梁主梁结构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应力波动。本发明除了能有效降低桥梁结构主梁竖向梯度温度外,同现在常用的桥梁铺装体系相比,还具有如下优点(1)桥梁结构在太阳辐射、气温骤降以及高温沥青混凝土摊铺等情况下,本发明能使桥梁结构梁体温度沿着竖向保持稳定的能力,或者产生尽可能小的竖向梯度温度;(2)桥梁结构竖向梯度温度的降低,可有效改善桥梁结构的受力状况;1.梯度温度荷载的减小,进而带来桥梁结构截面尺寸减小和材料用量的7降低,梁体自重相应减小,桥梁下部结构的设计荷载也同步降低。从而显著地降低桥梁的建设成本。2.大量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当桥面铺装层内设置隔温层后,通过调整隔温层材料导热系数及其厚度,桥面板顶面的梯度温度峰值可下降30%70%。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中的桥面铺装隔温体系之后,将给新桥结构设计和在役桥梁的维修改造提供一种改善不利温度应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最终产生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3.本发明不仅可用于跨河、江、海桥梁设计施工中,还可用于城市高架、高速公路、^Uf于天桥等桥梁设计施工中,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即既可用于公路桥梁建设,也可用于市政桥梁建设中。4.以下是隔温层采用不同厚度和材料时的部分实测数据(针对试验对象,连续一年进行跟踪观测),表中入=1.6和^=1.0表示未采用隔热措施时桥面板表面最高梯度温度。(1)桥面采用5cm厚混凝土铺装时,加装隔热层后桥面板表面的最高梯度温度。<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2)桥面采用10cm混凝土铺装,在防水层中添加隔热材料后桥面板表面的最高梯度温度<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3)桥面采用混凝土铺装,在混凝土铺装层中添加隔热材料后桥面板表面的最高梯度温度\^测温度导热系数入=0.3"0.5入=0.8入=1.6隔热层厚6cra2024.22628.6隔热层厚8cm1720.821.825隔热层厚lOcra1417.619.723(4)桥面采用5cm沥青混凝土铺装,在防水层中添加隔热材料后桥面板表面的最高梯度温度导热系数入=0.03A=0.05入=0.1"1.6隔热层厚lcm11.71520.531.6.(5)桥面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在沥青混凝土中添加隔热材料后桥面板表面的最高梯度温度"^^^实测温度隔温沥青'^fe^5^导热系数"0.3入=0.5"0.8入=1.05cm14.318.521.324.18cm10.114.117.522lOcm8.512.615.419(6)f^面采用5cm厚沥青混凝土铺装时,在混凝土调平层中添加隔热材料后桥面板表面的最高梯度温度导热系数"0.3"0.5入=0.8入=1.6隔热层厚6cm12.616.71923.6隔热层厚8cm8.812.915.520隔热层厚lOcm6.39.812.418.图1是丰发明的桥梁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发明的桥梁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发明的桥梁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是本发明的桥梁结构示意图之四。9图5是本发明的桥梁结构示意图之五。图6是本发明的桥梁结构示意图之六。图7是本发明的桥梁结构示意图之七。图8是本发明的桥梁结构示意图之八。图9是本发明的桥梁结构示意图之九。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7所示。一种降低桥梁主梁结构不利温度效应的方法,它至少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实现(1)在表面的防水混凝土层中添加隔温材料,以便在桥梁主梁结构1顶面形成具有隔温防水混凝土铺装层7;如图1所示。(2)在桥梁主梁结构1与防水层2之间铺装一层由耐压材料组成的隔温层4,以便减少或阻断表面混凝土铺装层的热量向桥梁主梁结构1的传递;如图2所示。(3)向位于桥梁主梁结构1与混凝土铺装层3之间的防水层中添加隔温材料,以便在桥梁主梁结构与混凝土铺装层之间形成一个能减少或阻断热量传递的防水隔温层8;如图3所示。(4)向位于沥青混凝土铺装层6和桥梁主结构1之间的防水混凝土调平层中加入隔温材料形成隔温防水混凝土调平层9,阻断和减少沥青混凝土铺装层6与桥梁主结构1之间的热交换;如图4所示。(5)在防水层2和混凝土调平层5之间增铺一层隔温层4,减少或阻断表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6与混凝土调平层5之间的热量传递;如图5所示。(6)向防水层中添加隔温材料,形成防水隔温层10,以减少或阻断表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6与混凝土调平层5之间的热量传递。如图6所示。(7)向表面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中添加隔温材料,形成隔温沥青混凝土铺装层11,以减少或阻断表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与防水层2之间的热量传递。如图7。上述七种方式中如果单独实施,则以第2和第5种方法效果较好,对于表面铺装混凝土铺装层的桥梁而言,将第2种和第1、3种混合使用效果较好。对于表面铺装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的桥梁而言,则将第5种和第4、6、7种方式混合使用隔热效果最好,但成本略有增加。此外,当主梁结构釆用全钢架结构时可采用第4-7种方式加以实施,此时只需省去混凝土调平层即可。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一种降低桥梁主梁结构不利温度效应的桥面铺装结构,包括依次铺装在混凝土桥梁主梁结构1上的防水层2和混凝土铺装层3,在防水层2和桥梁主梁结构1之间以及防水层2与混凝土铺装层3之间同时或单独设有隔温层4,所述隔温层4的厚度为1100mm,且导热系数不大于0.8W/mk。具体实施时,为了提高隔热效果,还可在混凝土铺装层3或防水层2中混合组成隔温层4的隔热材料,如图1、3所示,混合的量可少于上述的隔温层4所用材料的量,可参照均铺后形成最低隔温层厚度的量进行掺加。隔温层4可由纤维状绝热材料、多孔状绝热材料或层状绝热材料制成;所述的纤维状绝热材料包括玻璃棉、岩矿棉、硅酸铝棉及其制品,以及以植物秸秆、废报纸类有机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纤维板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多孔状绝热材料包括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微孔硅酸盐、泡沫石棉、泡沫玻璃、加气混凝土、泡沫塑料、陶粒砼或泡沫砼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层状绝热材料包括铝箔、金属或非金属镀膜玻璃及以织物为基材的镀膜制品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一种降低桥梁主梁结构不利温度效应的桥面铺装结构,包括依次铺装在混凝土桥梁主梁结构1上的混凝土调平层5、防水层2和沥青混凝土铺装层6,其中(a)在沥青混凝土铺装层6与防水层2之间;(b)在防水层2与混凝土调平层5之间;(C)在桥梁主梁结构1与混凝土调平层5之间;在上述(a)、(b)、(c)中至少有一个设有隔温层4,所述隔温层4的厚度为1-lO'Omm,且导热系数不大于0.8W/mk。同上所述一样,具体实施时为了提高隔热效果,还可所述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层6、防水层2及混凝土调平层5三者中至少有一个混合有组成隔温层4的隔热材料,如图4、6、7所示,混合的量可少于上述的隔温层4所用材料的量,可参照均铺后形成最低隔温层厚度的量进行掺加。实施例四。如图8所示。一种降低桥梁主梁结构不利温度效应的桥面铺装结构,包括依次铺装在钢质桥梁主梁结构1上的防水层2和沥青混凝土铺装层3,在防水层2和桥钢质梁主梁结构1之间和/或防水层2与沥青混凝土铺装层3之间设有隔温层4,所述隔温层4的厚度为1100mm,且导热系数不大于0.8W/mk。具体实施时,为了提高隔热效果,还可在沥青混凝土铺装层3或防水层2中混合组成隔温层4的隔热材料形成防水隔温层12(如图9所示),混合的量可少于上述的隔温层4所用材料的量,可参照均铺后形成最低隔温层厚度的量进行掺加。隔温层4可由纤维状绝热材料、多孔状绝热材料或层状绝热材料制成;所述的纤维状绝热材料包括玻璃棉、岩矿棉、硅酸铝棉及其制品,以及以植物秸秆、废报纸类有机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纤维板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多孔状绝热材料包括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微孔硅酸盐、泡沫石棉、泡沫玻璃、加气混凝土、泡沫塑料、陶粒砼或泡沫砼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层状绝热材料包括铝箔、金属或非金属镀膜玻璃及以织物为基材的镀膜制品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众所周知,传热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导热、对流和热辐射。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与导热系数有关,其数值越大,导热能力越强;导热系数的大小,主12要取决于传热介质的组成和结构,同时还与温度、湿度、压力、表观密度、孔隙的大小与特征、热流方向有关。在材料的实际传热过程中,单纯的导热、对流、热辐射往往并不常见,通常情况下,三者都会同时存在,且可相互转换。根据隔热作用机理的不同,可以分为阻隔型、反射型和辐射型3类。总之要隔温,就是最大限度地阻抗热流的传递。因此,本发明的隔热层所使用的材料必须具有较小的导热系数、换热系数和辐射换热系数,同时尽量使材料不吸水和吸潮、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温度、化学稳定性、耐久性等性能,满足桥梁结构材料的各项力学指标。因此,本发明的隔热层所采用的绝热材料按化学组成分有无机绝热材料、有机绝热材料、复合材料三大类;按形态分有纤维状、多孔(微孔、气泡)状、散粒状、层状等。随着人们珍惜能源、保护环境意识的提高,绝热、环保新材料层出不穷,现常用的新型绝热材料有纤维状绝热材料,例如玻璃棉、岩矿棉、硅酸铝棉及其制品及以植物秸秆、废报纸等有机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纤维板材;多孔状绝热材料,例如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微孔硅酸盐、泡沫石棉、泡沬玻璃、加气混凝土、泡沫塑料类(聚氨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酚醛、脲醛泡沫塑料等);层状绝热材料,例如铝箔、金属或非金属镀膜玻璃及以织物为基材的镀膜制品。除以上之外,还有许多绝热材料的节能环保性能也逐渐被提高,如复合板材、玻璃、塑料等。桥梁桥面铺装大多采用普通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普通水泥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在1.5W/mk3.3W/mk之间,常规沥青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在0.8W/m*k1.8W/n^k之间。本发明推荐采用的隔热材料导热系数如下①轻骨料陶粒混凝土导热系数(0.20.75)W/m*k;②硬质聚氨酯泡沫导热系数0.022W/mk0.027W/mk;③泡沫混凝土导热系数0.087W/mk0.3W/mk;④大掺量粉煤灰防水隔热材料导热系数《0.103W/mk;水泥聚苯板保温隔热材料导热系数0.05W/mk0.09W/mk;⑥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0.09W/mk0.22W/mk;⑦水泥珍珠岩制品导热系数0.14W/mk0.17W/mk;⑧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导热系数0.30.65W/mk左右;⑨常温下的隔温涂料导热系数0.030.04W/mk左右。⑩同常规桥面铺装材料相比,添加上述隔热材料后,整个桥面的导热系数将大大降低,在桥面铺装层中设置一层或多层隔温层后,桥梁主梁结构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可以得到有效阻隔,其竖向梯度温度峰值可降低30%-70%,工程投资总额可减少5%10%,直接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这就是本发明能降低桥梁主梁结构梯度温度荷载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可降低桥梁的建设成本以及养护维修成本。因此,在桥梁铺装过程中增设隔温层或同时向铺装材料中添加隔温材料是对传统设计理念和施工规范的创造性突破,其经济意义和效益十分明显,必将对我国的交通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具体实施时既可以通过对混凝土进行改性使之具有明显的隔热作用后直接作为桥面铺装材料使用,此时,导热系数在入《0.8W/m'k,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施工性能应满足桥梁设计、施工规范对混凝土的各项要求,厚度》5cm。当采用其他隔热材料作为隔温层时应满足以下要求①隔温层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至少应有不低于桥面沥青铺装层或者混凝土铺装层使用年限的寿命(15年左右),抗拉强度》2.5MPa;②在环境条件-15'C90'C范围内,仍能满足第①条的要求。同时,在经受沥青层摊铺温度约15(TC后,不影响其正常使用功能及耐久性。隔温层与其接触的沥青混凝土或混凝土应有相融性,二者之间的粘结力不低于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或混凝土铺装层)与主梁之间的粘结力,层间抗剪强度在25。C时》1.5MPa,在35。C时礼0MPa;③隔温层在粗糙桥面板上具有良好的密贴性,粘结后不得夹有空气层;④隔温层施工应便于操作,施工性能、千燥时间、机械性能、力学指标、耐候性等均应符合桥梁设计和施工规范标准,满足桥梁正常使用要求。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权利要求1、一种降低桥梁主梁结构不利温度效应的方法,其特征是至少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实现(1)在表面的防水混凝土层中添加隔温材料,以便在桥梁主梁结构顶面形成具有隔温防水混凝土铺装层;(2)在桥梁主梁结构与防水层之间铺装一层由耐压材料组成的隔温层,以便减少或阻断表面混凝土铺装层的热量向桥梁主梁结构内部传递;(3)向位于桥梁主梁结构与混凝土铺装层之间的防水层中添加隔温材料,以便在桥梁主梁结构与混凝土铺装层之间形成一个能减少或阻断热量传递的防水隔温层;(4)向位于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和桥梁主结构之间的防水混凝土调平层中加入隔温材料形成隔温防水混凝土调平层,阻断和减少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与桥梁主梁结构之间的热交换;(5)在防水层和混凝土调平层之间增铺一层隔温层,减少或阻断表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与混凝土调平层之间的热量传递;(6)向防水层中添加隔温材料,形成防水隔温层,以减少或阻断表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与混凝土调平层之间的热量传递;(7)向表面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中添加隔温材料,形成隔温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以减少或阻断表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与防水层之间的热量传递。2、一种降低桥梁主梁结构不利温度效应的桥面铺装结构,包括依次铺装在桥梁主梁结构(1)上的防水层(2)和混凝土铺装层(3),其特征是在防水层(2)和桥梁主梁结构(1)之间和/或防水层(2)与混凝土铺装层(3)之间设有隔温层(4),所述隔温层(4)的厚度为l-100mm,且导热系数不大于0.8W/m.k。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面铺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混凝土铺装层(3)或防水层(2)中混合有组成隔温层(4)的隔热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桥面铺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隔温层(4)由纤维状绝热材料、多孔状绝热材料或层状绝热材料制成;所述的纤维状绝热材料包括玻璃棉、岩矿棉、硅酸铝棉及其制品,以及以植物秸秆、废报纸类有机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纤维板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多孔状绝热材料包括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微孔硅酸盐、泡沫石棉、泡沬玻璃、加气混凝土、泡沫塑料、陶粒砼或泡沫砼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层状绝热材料包括铝箔、金属或非金属镀膜玻璃及以织物为基材的镀膜制品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5、一种降低桥梁主梁结构不利温度效应的桥面铺装结构,包括依次铺装在桥梁主梁结构(1)上的混凝土调平层(5)、防水层(2)和沥青混凝土铺装层(6),其特征是(a)在沥青混凝土铺装层(6)与防水层(2)之间;(b)在防水层(2)与混凝土调平层(5)之间;(C)在桥梁主梁结构(1)与混凝土调平层(5)之间;在上述(a)、(b)、(c)中至少有一个设有隔温层(4),所述隔温层(4)的厚度为l-100mm,且导热系数不大于0.8W/m-k。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桥面铺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层(6)、防水层(2)及混凝土调平层(5)三者中至少有一个混合有组成隔温层(4)的隔热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桥面铺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隔温层(4)由纤维状绝热材料、多孔状绝热材料或层状绝热材料制成;所述的纤维状绝热材料包括玻璃棉、岩矿棉、硅酸铝棉及其制品,以及以植物秸秆、废报纸类有机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纤维板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多孔状绝热材料包括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微孔硅酸盐、泡沫石棉、泡沫玻璃、加气混凝土、泡沫塑料、陶粒砼或泡沬砼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层状绝热材料包括铝箔、金属或非金属镀膜玻璃及以织物为基材的镀膜制品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全文摘要一种降低桥梁主梁结构不利温度效应的方法及其铺装结构,其特征是在铺装层之间增加隔温材料层或直接向各铺装层中添加相应的隔温材料以减少或阻断桥梁主梁结构同桥面间的热量传递它可降低桥梁主梁结构的梯度温度荷载,减少桥梁建设或养护成本,并可延长桥梁结构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E01D19/08GK101581071SQ200910027029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申请日期2009年6月8日优先权日2009年6月8日发明者刘其伟,罗文林申请人:刘其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