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9755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路沿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铺路设施,特别是指一种路沿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路沿是需要将先制备好路沿,通过拼接的方式进行铺设。因此,该路沿的铺设必须经过预制、运输、安装等工序, 一是工序繁锁,二是运输成本高,并且二次安装费时。基于目前路沿的铺设方法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路沿机,其可以令路沿的铺设速度快且效率高,实现自动化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路沿机,其令路沿的铺设的质量高、结构强度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种路沿机,其包括车体及与车体连接的制路沿机构,该制路沿机构包括料斗、输送装置及模具料斗;模具料斗是设于车体一侧,其下部为路沿成型模具,料进入料斗经输送装置进入模具料斗中由成型模具成型出路沿。 所述制路沿机构还包括挤压装置与振动装置;挤压装置包括挤压头,连接于小车上,而小车由液压缸带动;振动装置包括一伸置于成型模具模腔中的振动棒,及带动振动棒工作的电机,该振动棒与电机的输出轴为偏心设置。 所述振动装置的电机输出轴通过胶垫套用固定套固定在成型模具上。[0009] 所述成型模具的两侧设有便于挤压装置的小车滑动的轨道。 所述制路沿机构还包括一设在模具料斗后部的磨面装置,其包括一固定在成型模具外部的电机,及电机带动的一转轮,转轮偏心的枢接一组连杆,连杆前部枢接磨轮,该磨轮是跨置在路沿上,并与路沿的顶面与两侧面接触。[0011 ] 所述磨轮与转轮之间的连接杆上连接一辅助进料口 。 所述料斗是固定在车体后部,在料斗的前面下部开设有料口以连接输送装置的下部,输送装置为一内设螺旋叶片的长筒,其呈倾斜的设置在车体一侧,该输送装置的筒体上部开设有出料口 ;该出料口是对准一开口朝向车体侧面外部的导料槽,导料槽开口对准模具料斗。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路沿机工作时,是把混凝土放入车体后部的料斗中,通过输送装置进入模具料斗,料会进入成型模具成型,与此同时,车体依预设有速度向前移动,而路沿便沿预设有位置依次成型出,因此该路沿机打破了传统的预制方法,取消了原来的预制、运输、安装等工序,直接在路基上挤压成型,整机通过电脑控制,实行全自动工作,特点是速度快,效率高,可制作各种不同规格的路沿产品,它极大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0014] 另外,挤压装置、振动装置及磨面装置的设置,可在路沿成型时振动加实,并挤压成型,以保证路沿成型的结构强度;再经打磨以保证成型后的路沿外观的平整性,提高路沿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1 ;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2 ;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挤压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挤压装置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振动装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磨面装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磨面装置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路沿机,是包括车体1及与车体1连接的制路沿机构,该制路沿机构包括料斗2、输送装置3、导料槽4、模具料斗5、挤压装置6、振动装置7及磨面装置8。 其中料斗2是固定在车体1的后部,在料斗2的前面下部开设有料口 21以连接输送装置3的下部,输送装置3为一内设螺旋叶片32的长筒,其呈倾斜的设置在车体1 一侧,该输送装置3的筒体上部开设有出料口 31 ;该出料口 31是对准一开口朝向车体1侧面外部的导料槽4,导料槽4的后部是固定在车体1侧面的上部,前部向下倾斜;导料槽4开口对准模具料斗5,模具料斗5下部是路沿A的成型模具51 ;在模具料斗5前部连接与模具料斗5相通的挤压装置6,挤压装置6下部为与成型模具51的模腔相通的振动装置7 ;而磨面装置8是设在模具料斗5的后部。 如图3、4所示,该挤压装置6是包括挤压头61,由滑动的小车62带着挤压头61,而小车62由液压缸63带动,另在成型模具51的两侧设有小车滑动的轨道。小车62在轨道上做直线往返运动,推动挤压头61不断地把料斗里面的混凝土向成型模具51的模腔挤压成型,并可通过电脑调节整机负载来控制产品的强度。 如图5所示,该振动装置7包括一伸置于成型模具51模腔中的振动棒71,及带动振动棒71工作的电机72,电机72的输出轴721通过胶垫套73用固定套74固定在成型模具51上,该振动杆71与电机的输出轴721为偏心设置,如此方令振动棒71实现振动工作。当模具料斗5中的料填满后,振动棒71开始工作,把模具料斗5底部的料充分的激活起来,使水泥充分的液化,和砂子更快的混合起来并充分的起到振动加实的作用,增强产品的强度。 如图6、7所示,该磨面装置8包括一固定在模具51外部的电机81,及电机81带动的一转轮82,转轮82偏心的枢接一组连杆83,连杆83前部枢接磨轮84,该磨轮84是跨置在路沿A上,并与路沿A的顶面与两侧面接触,电机81带动转动82转动时,可以通过连杆83带动磨轮84前后移动,以对成型的路沿A进行打磨去平,保证路沿A的外观平整性;为进一步令路沿A的表面更加光滑,在磨轮84与转轮82之间的连接杆83上连接一辅助进料口 85,以便在成型后的路沿A上再铺覆一层水泥浆,之后磨轮84再进行打磨,如此可进一步提高路沿A外观的平整性。 当本实用新型的路沿机工作时,是把混凝土放入车体1后部的料斗2中,通过输送装置3中的螺旋叶片32把料提升位差,再通过其上部的出料口 31送入导料槽4,通过导料槽4落差使料直接进入模具料斗5,料会进入成型模具51中,通过振动装置7与挤压装置6的振动加实,并挤压成型,与此同时,车体1依预设的速度向前移动,而路沿A便沿预设有位置依次成型出,而位于模具料斗5后部的磨面装置8对成型出的路沿A进一步打磨去平,如此便实现了路沿A的铺设工作。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路沿机打破了传统的预制方法,取消了原来的预制、运输、安装等工序,直接在路基上挤压成型,整机通过电脑控制,实行全自动工作,特点是速度快,效率高,可制作各种不同规格的路沿产品,它极大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一种路沿机,其特征在于是包括车体及与车体连接的制路沿机构,该制路沿机构包括料斗、输送装置及模具料斗;模具料斗是设于车体一侧,其下部为路沿成型模具,料进入料斗经输送装置进入模具料斗中由成型模具成型出路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沿机,其特征在于制路沿机构还包括挤压装置与振动装置;挤压装置包括挤压头,连接于小车上,而小车由液压缸带动;振动装置包括一伸置于成型模具模腔中的振动棒,及带动振动棒工作的电机,该振动棒与电机的输出轴为偏心设置。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路沿机,其特征在于振动装置的电机输出轴通过胶垫套用固定套固定在成型模具上。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路沿机,其特征在于成型模具的两侧设有便于挤压装置的小车滑动的轨道。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沿机,其特征在于制路沿机构还包括一设在模具料斗后部的磨面装置,其包括一固定在成型模具外部的电机,及电机带动的一转轮,转轮偏心的枢接一组连杆,连杆前部枢接磨轮,该磨轮是跨置在路沿上,并与路沿的顶面与两侧面接触。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路沿机,其特征在于磨轮与转轮之间的连接杆上连接一辅助进料口。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路沿机,其特征在于料斗是固定在车体后部,在料斗的前面下部开设有料口以连接输送装置的下部,输送装置为一内设螺旋叶片的长筒,其呈倾斜的设置在车体一侧,该输送装置的筒体上部开设有出料口 ;该出料口是对准一开口朝向车体侧面外部的导料槽,导料槽开口对准模具料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路沿机,其包括车体及与车体连接的制路沿机构,该制路沿机构包括料斗、输送装置及模具料斗;模具料斗是设于车体一侧,其下部为路沿成型模具,料进入料斗经输送装置进入模具料斗中由成型模具成型出路沿。工作时,是把混凝土放入车体后部的料斗中,通过输送装置进入模具料斗,料会进入成型模具成型,与此同时,车体依预设有速度向前移动,而路沿便沿预设有位置依次成型出,因此该路沿机打破了传统的预制方法,取消了原来的预制、运输、安装等工序,直接在路基上挤压成型,整机通过电脑控制,实行全自动工作,特点是速度快,效率高,可制作各种不同规格的路沿产品,它极大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E01C19/12GK201473855SQ20092013978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7日
发明者傅志昌 申请人:卓越(福建)机械制造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