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车道控制伸缩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871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潮汐车道控制伸缩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段控制装置,尤其是一种潮汐车道控制伸缩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造成了出行距离增加,人们出行对机 动化的依赖程度加大。大量的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人口聚集效应与日俱增,各种社会经济活 动频繁,直接刺激了极大的交通需求,并且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收入的不断提高,机动化 程度快速提高,小汽车大量进入社会各部门和私人家庭,交通结构和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 变化,导致城市道路的交通流量(主要是机动车流量)急剧增加。此外,由于房价的飙升, 不少的人都选择在城区工作,而居住在郊区。同时由于机动车的废气排放,环境的污染,从 而也加大了交通的压力。城市巨大的交通需求与有限的交通供给之间出现了严重失衡,各 大城市都出现了交通拥堵现象,交通面临十分突出的矛盾,严重影响着城市的生产生活以 及经济建设的发展。传统解决正常城市交通拥堵的传统方法主要有加宽道路、修建多车道、修建环城 路等,然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形成“交通拥堵一道路设施建设一更多的交通量一交通拥堵” 这样的恶性循环现象。然而这些方法实施的规则是针对预先建立的日常重复的交通模式而 制定的。另外,很多路段由于地形地理条件限制,道路拓宽难度较大。这些方法并不能对交 通拥堵做出实时的、动态的响应,也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迅速改变交通处理方案,所以并不 能对交通拥堵做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潮汐车道,又称“可变车道”,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变化某些车道上的行车时间或 行车种类的一种交通组织方式。可变车道具有能合理使用道路,充分提高道路利用率,提高 道路通行能力的优点。在国外,可变车道已被列为车道管理的一种常用手段,如美国的旧金 山金门大桥。在我国,也已有少数城市采用了可变车道这样的管理方式,如上海、南京、杭州 等。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特定情况下“潮汐式”交通带来的交通拥挤状况。但是传统的潮汐车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比如2个信号灯之 间的距离过长或者视距受阻时,就无法使司机正常判断该车道是属于上行还是下行车道, 从而可能带来撞车的潜在隐患。同时车道之间无分隔杆,对于车辆运行速度和安全都会带 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潮汐车道控制伸缩杆,它解决了潮汐车道上存在 的安全隐患,并且动力来源合理,安全性高,便于灵活控制、维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潮汐车道控制伸缩杆,包括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通 过通气管与气压缸连接,并在通气管上设有油雾器、调压阀及过滤器,在过滤器与气压缸之 间的通气管上设有单控电磁换向阀;在气压缸上连接控制板,在控制板上连接有交通灯。所述的控制板包括单片机控制装置,在单片机控制装置上连接有光耦,在光耦上连接有可控硅,在可控硅上连接有电磁气阀,电磁气阀通过控制线与气压缸连接。在单片机控制装置上连接有红外信号接收器。在空气压缩机上并联一个以上的气压缸,在每个气压缸与过滤器之间的通气管上 均设有单控电磁换向阀。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空气作为伸缩杆的 动力源,利用单片机控制装置来控制气压缸,以实现改变车道的目的;伸缩杆式的结构能自 动形成中央分隔带能在改变车道时形成分隔带,并提高交通灯进行指示,避免了存在的安 全隐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动力来源合理,安全性高,便于灵活控制、维修,使用效果好。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压缸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潮汐车道控制伸缩杆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空气压缩机 1,空气压缩机1通过通气管2与12个气压缸3并联,并在通气管2上设有油雾器4、调压阀 5及过滤器6,在过滤器6与每个气压缸3之间的通气管2上设有单控电磁换向阀7 ;在气 压缸3上连接控制板8,在控制板8上连接有交通灯14 ;控制板8包括单片机控制装置9, 在单片机控制装置9上连接有光耦10,在光耦10上连接有可控硅11,在可控硅11上连接 有电磁气阀12,电磁气阀12通过控制线15与气压缸3连接;在单片机控制装置9上连接 有红外信号接收器13,通过配置相应的遥控器16将信号发送到外信号接收器13上,再将信 号传输到单片机控制装置9上。各部件均采用现有的常规方式进行连接。正常状态下,车道按照原来的“3进3出”,3条车道进城3条车道出城的形式运 行。到潮汐拥堵开始时,可以分以下几阶段。1)提示即将进入潮汐状态。由ITS实时检测,达到启动系统标准时,由控制系统给 出信号启动智能变宽系统,数码管记时30s,上行(车辆较多的)车道绿色变宽箭头开始闪 烁,下行(车辆较少的)车道红色变窄箭头将闪烁,提示即将进入潮汐状态。2)改变车道。①倒计时牌熄灭,两相显示红灯,对向车辆停止进入,原绿色变宽灯 和红色变窄灯保持闪烁,提示车道正在改变;②在离可变车道终点前50 m处的电子“左 侧变窄”警告牌亮,提醒驾驶员到双黄线内的自己方向的车道;③气压缸3开始一个接一 个的伸降,使上行车道增多一个,下行车道减少一个。车道变成“4进2出”潮汐状态。3)进入潮汐拥堵状态。①等气压缸3上升完毕后,红绿灯变绿,绿色变宽灯和红色 变窄灯亮,不再闪烁,表示已经是进入潮汐状态。②可变车道上方所有双面提示信号灯正面 绿箭头亮表示拥挤方向的车辆可以进入可变车道行使;③可变车道上方所有双面提示信 号灯反面(即交通量小的方向的驾驶员正面看到的那一面)红叉亮,目的是提醒驾驶员该 道被对向行驶的车辆占用,禁止驶入。此时,必须指出与对向车辆的分界线是可变车道的 双白虚线,不得越线行使。4)提示即将退出潮汐状态。当高峰起快结束,将恢复正常惯例运行。在结束前30s,上行车道红色变窄箭头将闪烁,下行车道绿色变宽箭头开始闪烁,提示即将退出潮汐 状态。5)改变车道。①倒计时牌熄灭,两相显示红灯,对向车辆停止进入,原绿色变宽灯 和红色变窄灯保持闪烁,提示车道正在改变;②在离可变车道终点前50 m处的电子“左 侧变窄”警告牌灭,恢复正常状态;③气压缸3开始一个接一个的伸降,使下行车道增加 一个,下行车道减少一个。恢复成3进3出正常状态。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改变传统的中央分隔带固定模式,更加合理利用了道 路资源,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具备环保、节能的特点;采用气压为动力装置,气体采用 的就是空气,对环境无影响;当压力达到一定值后,空气压缩机可自动断开电源,以实现节 能;可以由智能控制转变为手动,以应对突发事件,灵活性大;对于潮汐拥堵路段的改造, 施工简单、造价低,同时单个杆件独立工作,便于维修,维护;能有效避免由单一的信号灯控 制处理系统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权利要求1.一种潮汐车道控制伸缩杆,包括空气压缩机(1),其特征在于空气压缩机(1)通过 通气管(2)与气压缸(3)连接,并在通气管(2)上设有油雾器(4)、调压阀(5)及过滤器(6), 在过滤器(6 )与气压缸(3 )之间的通气管(2 )上设有单控电磁换向阀(7 );在气压缸(3 )上 连接控制板(8 ),在控制板(8 )上连接有交通灯(14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汐车道控制伸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板(8)包括单 片机控制装置(9),在单片机控制装置(9)上连接有光耦(10),在光耦(10)上连接有可控 硅(11 ),在可控硅(11)上连接有电磁气阀(12),电磁气阀(12)通过控制线(13)与气压缸 (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潮汐车道控制伸缩杆,其特征在于在单片机控制装置(9)上 连接有红外信号接收器(1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潮汐车道控制伸缩杆,其特征在于在空气压缩机(1)上 并联一个以上的气压缸(3),在每个气压缸(3 )与过滤器(6)之间的通气管(2)上均设有单 控电磁换向阀(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潮汐车道控制伸缩杆,包括空气压缩机(1),空气压缩机(1)通过通气管(2)与气压缸(3)连接,并在通气管(2)上设有油雾器(4)、调压阀(5)及过滤器(6),在过滤器(6)与气压缸(3)之间的通气管(2)上设有单控电磁换向阀(7);在气压缸(3)上连接控制板(8),在控制板(8)上连接有交通灯(14)。本实用新型采用空气作为伸缩杆的动力源,利用单片机控制装置来控制气压缸,以实现改变车道的目的;伸缩杆式的结构能自动形成中央分隔带能在改变车道时形成分隔带,并提高交通灯进行指示,避免了存在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动力来源合理,安全性高,便于灵活控制、维修,使用效果好。
文档编号E01F15/10GK201843105SQ201020598919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0日
发明者吴克虎, 夏开宗, 柏国海, 田毅, 胡洪瑜, 苏锦配, 谢涛 申请人:贵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