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5939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防护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
背景技术
公路上养护施工作业一般都是在不中断交通的条件下进行的,但是由于养护施工作业的进行,其所在路段的条件将会发生变化,导致其与其他非作业路段的行驶条件不一致,因此行驶车辆与施工作业器械、作业人员发生碰撞的风险将会增加,从而导致养护施工作业区成为交通事故多发地段。因此为了警示养护施工作业区的位置,并起到隔离作用,指引正常行驶的车辆绕过作业区,作业区一般采用路用安全护栏进行隔离。路用安全护栏是安装在公路上进行养护施工作业的路段,将养护施工作业区与正常通行的路段隔离开,防止正常行驶路段上的车辆闯入作业区,达到保护作业区内作业人员及机械设备安全的目的。目前一般都在养路施工作业区摆放安全锥或防撞桶等,作为路用安全护栏,但是这些设施只能起到警示的作用,由于其不具有防撞能力,因此不能起到将养护施工作业区与正常通行的路段隔离开的作用。另外,在现有技术中有时也将水泥隔离墩作为路用安全护栏使用,水泥隔离墩具有一定的防撞能力,但是其自重较大,拆装、运输都不是很方便,因此在养护施工作业周期较短的工作环境不是很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安全锥或防撞桶防撞能力差、及水泥隔离墩运输、移动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包括多个安全护栏单元段,其中所述安全护栏单元段包括两根横梁1、至少两根立柱 2和底座3 ;所述底座3为长条状其横截面呈凸字形状,在该底座3底部安装脚轮,通过脚轮将该底座3放置于地面;每根立柱2垂直于所述底座3间隔安装,每根立柱2的底端与所述底座3的顶部连接,各立柱2的四个侧面与底座3的长底边垂直;每根横梁1设置在每根立柱2的顶端与底座3长底边垂直的两个平行侧面上,将每根立柱2夹在中间,且安装后的每根横梁1与底座3的长底边平行。所述底座3内部设置有至少两组骨架;每组骨架由中间焊有多个横梁的两个平行骨架构成;每个骨架的外形与所述底座3的外形一致,并且每个骨架的外表面与底座3的内表面配合,每个骨架包裹在底座内部。每个立柱2的底端连接在所述底座3内的每组骨架上;立柱2的底端焊接方形法兰盘,并在所述方形法兰盘上开有螺栓孔;[0015]在底座3和每组骨架上开有与所述方形法兰盘的螺栓孔配合的螺栓孔,通过螺栓将每个立柱的底端安装在底座3和每组骨架的顶部。所述底座3内的第一组骨架和最后一组骨架,分别连接一组底座滑动轨道;每组底座滑动轨道沿底座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其从第一组骨架或最后一组骨架起延伸到与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的连接端;每组底座滑动轨道包括,底座上滑动轨道和底座下滑动轨道,每个底座滑动轨道的横截面呈回形,采用空心型钢构成;其中,所述底座下滑动轨道的下表面的一端焊接在与其连接的该组骨架底部的内侧,所述底座上滑动轨道的上表面的一端焊接在与其连接的该组骨架顶部的内侧。与所述第一组骨架或最后一组骨架连接的一组底座滑动轨道内,设置有底座滑动
套管;在该组设置有底座滑动套管的底座滑动轨道的上下端面上,沿滑动轨道长度方向开有对应的椭圆长孔,且该底座滑动套管位于该底座滑动轨道内部的一端,开有配套的螺栓通孔;螺栓由该组底座滑动轨道上开有的椭圆长孔、及每个底座滑动套管上开有的螺栓通孔中穿出,到达该底座底部的内侧,通过螺栓在底座滑动轨道上开有的椭圆长孔内的移动,控制底座滑动套管在底座滑动轨道内的移动。该安全护栏单元段的第一组骨架或最后一组骨架连接的一组底座滑动轨道,设置的底座滑动套管中,其与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的连接端垂直于底座长底边开有螺栓通孔;且,该安全护栏单元段的最后一组骨架或第一组骨架连接的一组底座滑动轨道中,与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的连接端的垂直于底座长底边开有螺栓孔;当不同安全护栏单元段进行连接时,其中一个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座滑动套管插入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座滑动轨道中时,通过插销、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底座滑动轨道上开有的螺栓孔及该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座滑动套管上开有的螺栓孔,将两个安全护栏单元段连接。每组底座滑动套管的横截面呈回形,采用空心型钢构成;每组底座滑动套管包括底座上滑动套管和底座下滑动套管,其中在底座上滑动套管,或底座下滑动套管内设置有缆索;该缆索的一端为环状结扣,通过卡扣固定在底座滑动套管位于底座滑动轨道外的一端,及开有的螺栓孔之间,且形成的环的内部空间大于该螺栓孔的直径;该缆索的另一端固定在底座滑动轨道与骨架的连接端。该安全护栏单元段的最后一组骨架或第一组骨架连接的一组底座滑动轨道的底座下滑动轨道内,或底座上滑动轨道内设置有缆索;该缆索的一端为环状结扣,通过卡扣固定在该底座滑动轨道内部,该底座滑动轨道上下端面开有的螺栓孔之间,且形成的环的内部空间大于该螺栓孔的直径;该缆索的另一端固定在底座滑动轨道内部。每个底座下滑动轨道的远离与其连接的骨架的一端的两个平行侧面连接另一骨架;该另一骨架的连接端焊接在该底座下滑动轨道的两个平行侧面上;[0035]焊接后的另一骨架与连接立柱的骨架平行,并且该另一骨架的外表面与底座3的内表面配合,将另一骨架包裹在底座内部,两个另一骨架分别位于底座3内部的最前端和最后端。在所述底座3内部最前端和最后端的骨架底端的下表面上连接有脚轮;所述脚轮及每组连接立柱的骨架的底端的下表面作为底座的底端分别接触地面。所述横梁1的横截面呈回形,采用空心型钢构成;在所述横梁1的一端的内部设置有横梁滑动套管,该横梁滑动套管的截面呈回形,采用空心型钢构成;横梁1中设置有横梁滑动套管一端的顶部,沿横梁长度方向开有椭圆长孔,并且该横梁滑动套管位于该横梁内的一端的顶部也开有配套的螺栓孔;螺栓通过该横梁顶部开有的椭圆长孔、横梁滑动套管上开有的螺栓孔穿出,到达该横梁滑动套管底部的上表面上,与焊接在横梁滑动套管底部上表面的螺母固定,通过所述螺栓在椭圆长孔内的移动,控制横梁滑动套管在横梁内的移动。该横梁1中未设置横梁滑动套管的一端,在横梁1的上下端面上开有螺栓孔;且,横梁滑动套管位于横梁1外的一端,在该横梁滑动套管的上下端面上开有配套的螺栓通孔;当不同安全护栏单元段进行连接时,其中一个安全护栏单元段的横梁滑动套管插入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未设置横梁滑动套管的横梁的一端时,通过螺栓,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横梁上开有的螺栓孔,及该安全护栏单元段的横梁滑动套管上开有的螺栓孔,将两个安全护栏单元段连接。在所述横梁滑动套管内设置有缆索;该缆索的一端为环状结扣,通过卡扣固定在横梁滑动套管位于横梁1外的一端, 及开有的螺栓孔之间,且形成的环的内部空间大于该螺栓孔的直径;该缆索的另一端固定在横梁1中。横梁1内未设置横梁滑动套管的一端设置有缆索;该缆索的一端为环状结扣,通过卡扣固定在横梁1内部,位于横梁1上下端面开有的螺栓孔之间,且形成的环的内部空间大于该螺栓孔的直径;该缆索的另一端固定在横梁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该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包括多个安全护栏单元段,每个安全护栏单元段包括底部安装有脚轮的横截面呈“凸”字形的长条状底座,以及底部垂直间隔安装在底座顶部的立柱,每个立柱的顶端安装有两根横梁。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由多个安全护栏单元段构成,而每个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部安装有脚轮,因此可以方便的移动,具有一定的防撞能力,并且该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座横截面呈“凸”字形,车辆碰撞后可以沿侧面爬高,消耗碰撞能量,对运行的车辆具有保护作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的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安全护栏单元段的结构示意图;[005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底座中增加的骨架结构及与立柱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该第一组骨架与底座滑动轨道及底座滑动套管连接的横截面的结构视图;图4为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含有底座滑动套管的底座滑动轨道,及底座结构的纵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横梁、横梁滑动套管及缆索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不同安全护栏单元段连接在一起的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后的横梁中环状结扣与螺栓孔的纵截面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提高路用安全护栏的移动性,以及防撞能力,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由于本实用新型中该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由多个安全护栏单元段构成,而每个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部安装有脚轮,因此可以方便的移动,具有移动的防撞能力,并且该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座为长条状其横截面呈“凸”字形状,车辆碰撞后可以沿侧面爬高, 消耗碰撞能量,对运行的车辆具有保护作用。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的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安全护栏单元段的结构示意图,该安全护栏单元段包括两根横梁1、4根立柱2以及底座3。其中底座3为长条状其横截面呈“凸”字形状,且该底座3的凸字下端面为斜面 (如图1所示),在该底座3底部安装有脚轮(图1中未示出),通过脚轮将该底座3放置于地面;4根立柱2垂直于所述底座3间隔安装,每根立柱2的底端与所述底座3的顶部连接,且连接后的每根立柱2的4个侧面与所述底座3的长底边垂直,每根立柱2为立方体结构;每根横梁1设置在每根立柱2顶端与底座3长底边垂直的两个平行侧面上,将4 根立柱2夹在中间,且安装后的每根横梁1与底座3的长底边平行。具体的,可以在立柱2与横梁1安装的两个平行的侧面上开有螺栓通孔,并在两根横梁1上开有配合的螺栓孔,通过螺栓将两根横梁1安装在每根立柱2上。另外,每根立柱2在与底座3连接时,可以在每根立柱2的底端焊接方形法兰盘, 并在方形法兰盘上开有螺栓孔,同时在底座3的顶部与每根立柱2连接的位置开有配套的螺栓孔,通过螺栓将每根立柱2的底端连接在底座3的顶部。并且,为了增加连接的稳定性, 在每根立柱2与底座3的连接位置设置加劲肋11。由于该路用移动式护栏包括多个安全护栏单元段,而每个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座 3上都安装有脚轮,因此安全护栏单元段可以自由的移动,将多个安全护栏单元段依次移动排列到一起,构成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达到将施工作业区与正常行驶车辆隔离。为了增强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的稳定性,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对每个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座进行加固,例如该底座内部为实心结构。或者在底座中增加骨架。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二实施例底座中增加的骨架结构及与立柱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在该图2中包含4组骨架4,每组骨架4设置在底座3内部(图2中未示出);每组骨架4由中间焊有多个横梁的两个平行骨架4构成;每个骨架4的外形与所述底座3的外形一致,并且每个骨架4的外表面与底座3 的内表面配合,每个骨架4包裹在底座3内部。当实现立柱2与底座3的连接时,由于在该底座3的内部包裹有骨架4,因此可以将立柱2的底端连接在骨架4上。具体的每个立柱2的底端连接在底座3内的每组骨架4上时立柱2的底端焊接方形法兰盘10,并在所述方形法兰盘10上开有螺栓孔;在底座3和每组骨架4上开有与所述方形法兰盘10的螺栓孔配合的螺栓孔,通过螺栓将每个立柱2的底端安装在底座3和每组骨架4的顶部。为了增加立柱2与方形法兰盘10连接的稳定性,在本实用新型中,在立柱2与方形法兰盘10连接的空间内,连接有加劲肋11。如图2所示的该加劲肋11与立柱2及方形法兰盘10之间的连接关系。该加劲肋11为形如直角三角形的钢板,该加劲肋11的一个直角边焊接在立柱2底端的一个侧面上,该加劲肋11的另一个直角边焊接在该方形法兰盘10 与该立柱2焊接的端面上,并且,该加劲肋11的直角与立柱2及方形法兰盘10因焊接构成的直角重合。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每个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座的底部都连接有脚轮,因此在拼接构成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时,可以通过脚轮移动每个安全护栏单元段,将多个安全护栏单元段按照前后顺序,依次组成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但是为了增加连接的可靠性,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底座3内的第一组骨架4和最后一组骨架4,分别连接一组底座滑动轨道7 ;每组底座滑动轨道7沿底座3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其从第一组骨架或最后一组骨架起延伸到与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的连接端;每个底座滑动轨道7的横截面呈回形,采用空心型钢构成;每组底座滑动轨道7包括,底座上滑动轨道71和底座下滑动轨道72 ;其中,所述底座下滑动轨道72的下表面的一端焊接在与其连接的该组骨架4底部的内侧,所述底座上滑动轨道71的上表面的一端焊接在与其连接的该组骨架4顶部的内侧。图2中为了标识底座滑动轨道与骨架之间的连接关系,只示出了底座下滑动轨道的下表面的一端焊接在与其连接的一个骨架底部的内侧,为了保证底座滑动轨道与骨架连接的稳定性,需将底座滑动轨道的下表面的一端焊接在该组底座上。同时,在与所述第一组骨架4或最后一组骨架4连接的一组底座滑动轨道7内,设置有底座滑动套管8。另外为了实现不同安全护栏单元段连接的可靠性,该横梁1的横截面为“回”字形状,采用空心型钢构成;在横梁1与该底座滑动轨道7设置有底座滑动套管8的同一侧内,设置有横梁滑动套管9。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实现该安全护栏单元段的移动,可以在底座3的底部安装脚轮,或者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结构。每个底座下滑动轨道72的远离与其连接的骨架的一端的侧面连接另骨架5 (该骨架5与骨架4的结构稍有不同);该另一骨架5的连接端焊接在该底座下滑行轨道72的两个平行侧面上;焊接后的另一骨架5与连接立柱的骨架4平行,并且该另一骨架5的外表面与底座3的内表面配合,将另一骨架5包裹在底座3内部,两个另一骨架5分别位于底座3内部的最前端和最后端。在所述底座3内部最前端和最后端的骨架5底端的下表面上连接有脚轮6 ;所述脚轮6及每组连接立柱的骨架4的下表面分别作为底座3的底端接触地面。即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实现安全护栏单元段的移动,在该底座的底部可以直接安装脚轮,或者也可以在设置在该底座内的骨架上安装交流,但是为了实现脚轮的安装,及整个底座的稳定性,该安装脚轮的骨架的顶部与其他骨架的顶部平行,但是该安装脚轮的骨架的底端较其他骨架的底端高,高出的距离根据脚轮的高度确定。图3为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该第一组骨架与底座滑动轨道及底座滑动套管连接的横截面的结构视图。当与最后一个骨架连接的底座滑动轨道中包含底座滑动套管时,其横截面的结构与上述结构相同。在该图3中,底座3、底座滑动轨道7以及底座滑动套管8的连接结构可知,骨架4 具有一定的厚度,横截面呈“凸,,字形状,该骨架4的外表面与底座3的内表面配合,底座3 将骨架4严密包裹在其内部,因此可以达到对底座3的支撑,增强底座3的稳定性。该骨架4顶部的内侧与底座滑动轨道7的上表面的焊接,该骨架4底部的内侧与另一底座滑动轨道7的下表面的焊接。该底座滑动轨道7的截面呈“回”形,采用空心型钢构成。底座滑动套管8放置在每个底座滑动轨道7中。立柱2的底端焊接有方形法兰盘10,与底座3的顶部连接,并且为了增加立柱2与底座3连接的稳定性,在立柱2的每个侧面与底座3的连接端设置有加劲肋11。每根横梁1连接在每根立柱2与底座3的长底边垂直的两个平行侧面上,将立柱 2夹在中间,且安装后的每根横梁1与底座3的长底边平行。横梁1为空心钢管,其横截面呈“回”字形状,在每个横梁1中设置有横梁滑动套管9,并且为了便于横梁滑动套管9在横梁1内的移动,在横梁滑动套管9及横梁1上连接有螺栓12。图4为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横梁滑动套管、底座滑动套管、底座滑动轨道,横梁及底座的之间的位置纵截面示意图。与所述第一组骨架4或最后一组骨架4连接的一组底座滑动轨道7内,设置有底座滑动套管8 ;设置有底座滑动套管8的一组底座滑动轨道7的上下端面上,沿滑动轨道长度方向开有对应的椭圆长孔,且该底座滑动套管8位于该底座滑动轨道7内部的一端,开有配套的螺栓通孔;螺栓13由该组底座滑动轨道7上开有的椭圆长孔、及该底座滑动套管8上开有的螺栓通孔中穿出,到达该底座3底部的内侧,通过螺栓13在底座滑动轨道7上开有的椭圆
10长孔的移动,控制底座滑动套管8在底座滑动轨道7内的移动。并且,所述横梁1的横截面呈“回”字形状,采用空心型钢构成;在所述横梁1的一端的内部设置有横梁滑动套管9,该横梁滑动套管9的截面呈回形,采用空心型钢构成;横梁1中设置有横梁滑动套管9 一端的顶部,沿横梁长度方向开有椭圆长孔,并且该横梁滑动套管9位于该横梁1内的一端的顶部也开有配套的螺栓孔;螺栓12通过该横梁1顶部开有的椭圆长孔、横梁滑动套管9上开有的螺栓孔穿出,到达该横梁滑动套管9底部的上表面上,与焊接在横梁滑动套管9底部上表面的螺母固定,通过所述螺栓12在椭圆长孔内的移动,控制横梁滑动套管9在横梁1内的移动。为了实现不同安全护栏单元段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在该底座滑动套管中,和横梁滑动套管中的至少一种滑动套管中设置有缆索,即在底座滑动套管中设置有缆索,或者在横梁滑动套管中设置有缆索,再或者在底座滑动套管和横梁滑动套管中都设置有缆索。具体当该底座滑动套管8中设置有缆索时,每组底座滑动套管8的横截面呈“回” 字形状,采用空心型钢构成;每组底座滑动套管8包括底座上滑动套管81和底座下滑动套管82,其中,底座上滑动套管81,或底座下滑动套管82内设置有缆索14 ;该缆索14的一端为环状结扣,通过卡扣15固定在底座滑动套管8位于底座滑动轨道7外的一端的顶部的内侧,并位于该侧底座滑动套管8上开有的螺栓孔的下方,形成的环的内部空间大于该螺栓孔的直径;该缆索14的另一端固定在底座滑动轨道8与骨架4的连接端。为了在该底座滑动套管8中放置该缆索14,该底座滑动套管8需要采用空心型钢, 其横截面为“回”字形状,即该底座滑动套管8可以采用方形空心钢管。当该横梁滑动套管9中设置有缆索时,该横梁滑动套管9的横截面呈“回”字形状, 采用空心型钢构成;在所述横梁滑动套管9内设置有缆索14 ;该缆索14的一端为环状结扣,通过卡扣15固定在横梁滑动套管9位于横梁1外的一端的顶部的内侧,并位于该侧横梁滑动套管9上开有的螺栓孔的下方,形成的环的内部空间大于该螺栓孔的直径;该缆索14的另一端固定在横梁1中。如图4所示,焊接在骨架4上的底座滑动轨道7中设置有底座滑动套管8,在该底座滑动轨道7的上下端面上,沿滑动轨道长度方向开有对应的椭圆长孔,即底座上滑动轨道71、底座下滑动轨道72的上下端面的开孔位置在沿滑动轨道长度方向上一致。具体底座滑动轨道7的上下端面上开有的椭圆长孔的中心线可以位于上下端面沿横向方向的中心。为了与该底座滑动轨道上所开的椭圆长孔相配合,在该底座滑动套管8位于该底座滑动轨道7内的一端,开有螺栓通孔。并且螺栓13通过底座滑动轨道7上开有的椭圆长孔,以及底座滑动套管8上开有螺栓通孔穿出,达到该底座3底部的内侧,通过螺母将该螺栓13固定。在该底座滑动套管8位于底座滑动轨道7内的一端上开有螺栓通孔,当该螺栓13 通过底座滑动套管8后固定,又由于在该底座滑动轨道7的上下端面上开有椭圆长孔,该椭圆长孔的宽度大于该螺栓13的直径,因此当螺栓13在该底座滑动轨道7的椭圆长孔内移动时,可以带动该底座滑动套管8在该底座滑动轨道7内移动。但是由于底座滑动轨道7 上开有的椭圆长孔的长度有限,因此该底座滑动套管8在底座滑动轨道7内移动的距离也受到该长度的限制。图5为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横梁、横梁滑动套管及缆索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为了保证横梁滑动套管9在横梁1内的移动,在该横梁1的顶部,沿横梁长度方法开有椭圆长孔 16,螺栓12位于该椭圆长孔16内,通过螺栓12在该椭圆长孔内的移动,带动与该螺栓12 连接的横梁滑动套管9的移动。该横梁滑动套管9采用空心型钢构成,在该横梁滑动套管9中位于该横梁1外的一侧,固定有缆索14,缆索14的一端呈环状结扣,该环状结扣通过卡扣15固定在横梁滑动套管9位于横梁1外的一端。图6为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不同安全护栏单元段连接在一起的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为了实现不同安全护栏单元段之间的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安全护栏单元段的第一组骨架或最后一组骨架连接的一组底座滑动轨道,设置的底座滑动套管中,其与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的连接端垂直于底座长底边开有螺栓通孔;且,该安全护栏单元段的最后一组骨架或最后一组骨架连接的底座滑动轨道中, 与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的连接端的垂直于底座长底边开有螺栓孔。即该安全护栏单元段中未设置底座滑动套管8的一组底座滑动轨道7中,与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的连接端,在垂直于底座长底边的上下端面上开有螺栓孔;且该安全护栏单元段中底座滑动套管8位于底座滑动轨道7外的一端,即该底座滑动套管8与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的连接端,垂直于底座长底边开有配套螺栓通孔;当不同安全护栏单元段进行连接时,其中一个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座滑动套管8 插入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未设置底座滑动套管8的底座滑动轨道7的另一端时,通过插销 17、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底座滑动轨道7上开有的螺栓孔及该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座滑动套管8上开有的螺栓孔,将两个安全护栏单元段连接。同样的为了实现不同安全护栏单元段之间的连接,在安全护栏单元段的横梁1中未设置横梁滑动套管9的一端,在横梁1的上下端面上开有螺栓孔;且,横梁滑动套管位9于横梁1外的一端,在该横梁滑动套管9的上下端面上开有配套的螺栓通孔;当不同安全护栏单元段进行连接时,其中一个安全护栏单元段的横梁滑动套管9 插入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未设置横梁滑动套管9的横梁1的一端时,通过螺栓18,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横梁1上开有的螺栓孔,及该安全护栏单元段的横梁滑动套管9上开有的螺栓孔,将两个安全护栏单元段连接。并且为了连接方便,该横梁上包含横梁滑动套管的一端,及该底座滑动轨道中包含底座滑动套管的一端位于该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同一侧,如图2及图4所示。同时为了实现不同安全护栏单元段之间的连接,在该安全护栏单元段中未安装底座滑动套管8的底座下滑动轨道,或底座上滑动轨道内安装缆索14,其中该缆索14的一端为环状结扣,通过卡扣15固定在该底座滑动轨道7的底端的内侧,位于该底座滑动轨道7
12与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的连接端,并且该环状结扣的位置位于该底座滑动轨道7上下端面开有的螺栓孔之间,形成的环的内部空间大于该螺栓孔的直径;该缆索14的另一端固定在该底座滑动轨道7与该骨架4的连接端。另外,在横梁1中未设置横梁滑动套管9的一端也可以设置缆索14,当该横梁1内部设置缆索14时,如图5所示。该横梁1中未设置横梁滑动套管9,该缆索14的一端为环状结扣,通过卡扣15固定在横梁1的底端的内侧,位于该横梁1与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的连接端,并且该环状结扣位于该横梁1上下端面所开的螺栓孔之间,形成的环的内部空间大于该螺栓孔的之直径;该缆索14的另一端固定在横梁中。由于在该横梁滑动套管9、横梁1中,及底座滑动轨道7、底座滑动套管8中都设置有缆索,并且缆索14的一端设置为环状结扣。如图6所示,该缆索14的环状结扣位于底座滑动套管及横梁滑动套管上设置的连接插销17及螺栓18的位置,该底座滑动轨道及横梁内设置的环,位于与插销17及螺栓18连接的螺栓孔之间。在该图6中,位于左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和位于右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连接时, 位于左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右端的底座滑动轨道7中未设置底座滑动套管8,而位于右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左侧底座滑动轨道7中设置有底座滑动套管8。位于左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和位于右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连接时,位于左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右端的横梁 1中未设置横梁滑动套管9,而位于右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左侧横梁1中设置有横梁滑动套管9。并且位于右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座滑动轨道7的上下端面上开有椭圆长孔, 在该底座滑动套管8位于底座滑动轨道7内的一端开有与之配套的螺栓通孔,螺栓13穿出底座滑动轨道7以及底座滑动套管8,螺栓13在该底座滑动轨道7上开有的椭圆长孔中向左移动,带动该底座滑动套管8在该底座滑动轨道7中向左移动。左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紧挨右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右侧安全护栏单元段中的底座滑动套管8移动到左侧安全护栏单元段右侧的底座滑动轨道内。左侧安全护栏单元段右侧的底座滑动通轨道中未设置底座滑动套管,但在该底座滑动轨道的上下端面上开有螺栓孔,并且该右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座滑动套管8,在位于其所在的底座滑动轨道7外的一端,开有配套的螺栓通孔。因此当该右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座滑动套管8向左移动后,该底座滑动套管 8上的螺栓通孔,与左侧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座滑动轨道上开有的螺栓孔位置对应时,并且在左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座滑动轨道底部内侧设置有缆索,该缆索的位置位于该底座滑动轨道底部的内侧,该环状卡扣位于该底座滑动轨道上开有的螺纹孔的之间,而该右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座上滑动套管8中设置有缆索,并且该环状卡扣位于该底座滑动轨道8顶部的内侧,该底座滑动轨道8开有的与左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连接的螺纹孔之间,因此当采用插销17穿出该左侧底座滑动轨道及右侧底座滑动套管时,该插销17从两个环状卡扣中穿出,达到该底座底端的上表面,实现左侧安全护栏单元段与右侧安全护栏单元段的连接。另外,当该左侧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座滑动轨道上开有的螺栓孔位置,位于底座内部时,为了实现连接,在该底座的上端也开有与之配合的螺栓孔。[0143]同样,位于右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的横梁1的上端面上开有椭圆长孔,在该横梁滑动套管9位于横梁1内的一端开有与之配套的螺栓通孔,螺栓12穿过横梁1的上端以及横梁滑动套管9,与焊接在该横梁滑动套管9底部上表面的螺栓固定,螺栓12在该横梁1上开有的椭圆长孔中向左移动,带动该横梁滑动套管9在该横梁1中向左移动。左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紧挨右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右侧安全护栏单元段中的横梁滑动套管9移动到左侧安全护栏单元段右侧的横梁内。左侧安全护栏单元段右侧的横梁 1中未设置横梁滑动套管,但在该横梁的上端面上开有螺栓孔,并且该右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的横梁滑动套管9,在位于其所在的横梁1外的一端,开有配套的螺栓通孔。因此当该右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的横梁滑动套管9向左移动后,该横梁滑动套管 9上的螺栓通孔,与左侧安全护栏单元段的横梁上开有的螺栓孔位置对应时,采用螺栓18 穿出该左侧横梁及右侧横梁滑动套管9,达到该横梁底端的下表面,通过螺母固定该螺栓 18,实现左侧安全护栏单元段与右侧安全护栏单元段的连接。并且由于该左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右侧横梁1,及右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左侧横梁滑动套管9中都设置有缆索,当右侧的横梁滑动套管9移动到对应位置后,该左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的横梁中的缆索与,右侧安全护栏单元段横梁滑动套管中的缆索的环状结扣重合,并且位于连接螺栓18的左侧的安全护栏单元段的横梁1,及右侧安全护栏单元段横梁滑动套管9的螺栓孔之间,图6所示的连接时的横梁及横梁滑动套管中环状结扣与螺栓孔的纵截面的位置图如图7所示,因此当螺栓18连接两个不同的安全护栏单元段时,螺栓18可以穿过该两个重合的缆索14的环状结扣,并通过螺母固定在该横梁1底部的下表该缆索可以只设置在横梁滑动套管中,或未设置横梁滑动套管的横梁内,为了提高不同安全护栏单元段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在横梁滑动套管及未设置横梁滑动套管的横梁内可以都设置缆索。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安全护栏单元段中可以只设置一个缆索,该缆索可以位于上述所述的任意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该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包括多个安全护栏单元段,每个安全护栏单元段包括底部安装有脚轮的横截面呈“凸”字形的长条状底座,以及底部垂直间隔安装在底座顶部的立柱,每个立柱的顶端安装有两根横梁。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由多个安全护栏单元段构成,而每个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部安装有脚轮,因此可以方便的移动,具有一定的防撞能力,并且该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座横截面呈“凸”字形,车辆碰撞后可以沿侧面爬高,消耗碰撞能量,对运行的车辆具有保护作用。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1.一种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包括多个安全护栏单元段,其中所述安全护栏单元段包括两根横梁(1)、至少两根立柱(2)和底座(3);所述底座C3)为长条状其横截面呈凸字形状,在该底座C3)底部安装脚轮,通过脚轮将该底座(3)放置于地面;每根立柱( 垂直于所述底座(3)间隔安装,每根立柱O)的底端与所述底座(3)的顶部连接,各立柱O)的四个侧面与底座(3)的长底边垂直;每根横梁(1)设置在每根立柱O)的顶端与底座( 长底边垂直的两个平行侧面上, 将每根立柱( 夹在中间,且安装后的每根横梁(1)与底座(3)的长底边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内部设置有至少两组骨架;每组骨架由中间焊有多个横梁的两个平行骨架构成;每个骨架的外形与所述底座(3)的外形一致,并且每个骨架的外表面与底座(3)的内表面配合,每个骨架包裹在底座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其特征在于,每个立柱(2)的底端连接在所述底座(3)内的每组骨架上;立柱O)的底端焊接方形法兰盘,并在所述方形法兰盘上开有螺栓孔;在底座C3)和每组骨架上开有与所述方形法兰盘的螺栓孔配合的螺栓孔,通过螺栓将每个立柱的底端安装在底座C3)和每组骨架的顶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内的第一组骨架和最后一组骨架,分别连接一组底座滑动轨道;每组底座滑动轨道沿底座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其从第一组骨架或最后一组骨架起延伸到与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的连接端;每组底座滑动轨道包括,底座上滑动轨道和底座下滑动轨道,每个底座滑动轨道的横截面呈回形,采用空心型钢构成;其中,所述底座下滑动轨道的下表面的一端焊接在与其连接的该组骨架底部的内侧,所述底座上滑动轨道的上表面的一端焊接在与其连接的该组骨架顶部的内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组骨架或最后一组骨架连接的一组底座滑动轨道内,设置有底座滑动套管;在该组设置有底座滑动套管的底座滑动轨道的上下端面上,沿滑动轨道长度方向开有对应的椭圆长孔,且该底座滑动套管位于该底座滑动轨道内部的一端,开有配套的螺栓通孔;螺栓由该组底座滑动轨道上开有的椭圆长孔、及每个底座滑动套管上开有的螺栓通孔中穿出,到达该底座底部的内侧,通过螺栓在底座滑动轨道上开有的椭圆长孔内的移动,控制底座滑动套管在底座滑动轨道内的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其特征在于,该安全护栏单元段的第一组骨架或最后一组骨架连接的一组底座滑动轨道,设置的底座滑动套管中,其与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的连接端垂直于底座长底边开有螺栓通孔;且,该安全护栏单元段的最后一组骨架或第一组骨架连接的一组底座滑动轨道中,与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的连接端的垂直于底座长底边开有螺栓孔;当不同安全护栏单元段进行连接时,其中一个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座滑动套管插入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座滑动轨道中时,通过插销、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底座滑动轨道上开有的螺栓孔及该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座滑动套管上开有的螺栓孔,将两个安全护栏单元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其特征在于,每组底座滑动套管的横截面呈回形,采用空心型钢构成;每组底座滑动套管包括底座上滑动套管和底座下滑动套管,其中在底座上滑动套管, 或底座下滑动套管内设置有缆索;该缆索的一端为环状结扣,通过卡扣固定在底座滑动套管位于底座滑动轨道外的一端,及开有的螺栓孔之间,且形成的环的内部空间大于该螺栓孔的直径;该缆索的另一端固定在底座滑动轨道与骨架的连接端。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其特征在于,该安全护栏单元段的最后一组骨架或第一组骨架连接的一组底座滑动轨道的底座下滑动轨道内,或底座上滑动轨道内设置有缆索;该缆索的一端为环状结扣,通过卡扣固定在该底座滑动轨道内部,该底座滑动轨道上下端面开有的螺栓孔之间,且形成的环的内部空间大于该螺栓孔的直径;该缆索的另一端固定在底座滑动轨道内部。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其特征在于,每个底座下滑动轨道的远离与其连接的骨架的一端的两个平行侧面连接另一骨架;该另一骨架的连接端焊接在该底座下滑动轨道的两个平行侧面上;焊接后的另一骨架与连接立柱的骨架平行,并且该另一骨架的外表面与底座(3)的内表面配合,将另一骨架包裹在底座内部,两个另一骨架分别位于底座(3)内部的最前端和最后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3)内部最前端和最后端的骨架底端的下表面上连接有脚轮;所述脚轮及每组连接立柱的骨架的底端的下表面作为底座的底端分别接触地面。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的横截面呈回形,采用空心型钢构成;在所述横梁(1)的一端的内部设置有横梁滑动套管,该横梁滑动套管的截面呈回形, 采用空心型钢构成;横梁(1)中设置有横梁滑动套管一端的顶部,沿横梁长度方向开有椭圆长孔,并且该横梁滑动套管位于该横梁内的一端的顶部也开有配套的螺栓孔;螺栓通过该横梁顶部开有的椭圆长孔、横梁滑动套管上开有的螺栓孔穿出,到达该横梁滑动套管底部的上表面上,与焊接在横梁滑动套管底部上表面的螺母固定,通过所述螺栓在椭圆长孔内的移动,控制横梁滑动套管在横梁内的移动。
12.如权利要11所述的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其特征在于,该横梁(1)中未设置横梁滑动套管的一端,在横梁(1)的上下端面上开有螺栓孔;且,横梁滑动套管位于横梁(1)外的一端,在该横梁滑动套管的上下端面上开有配套的螺栓通孔;当不同安全护栏单元段进行连接时,其中一个安全护栏单元段的横梁滑动套管插入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未设置横梁滑动套管的横梁的一端时,通过螺栓,另一安全护栏单元段横梁上开有的螺栓孔,及该安全护栏单元段的横梁滑动套管上开有的螺栓孔,将两个安全护栏单元段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梁滑动套管内设置有缆索;该缆索的一端为环状结扣,通过卡扣固定在横梁滑动套管位于横梁(1)外的一端,及开有的螺栓孔之间,且形成的环的内部空间大于该螺栓孔的直径;该缆索的另一端固定在横梁(1)中。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其特征在于,横梁(1)内未设置横梁滑动套管的一端设置有缆索;该缆索的一端为环状结扣,通过卡扣固定在横梁(1)内部,位于横梁(1)上下端面开有的螺栓孔之间,且形成的环的内部空间大于该螺栓孔的直径;该缆索的另一端固定在横梁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安全锥或防撞桶防撞能力差、及水泥隔离墩运输、移动不方便的问题。该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包括多个安全护栏单元段,每个安全护栏单元段包括底部安装有脚轮的横截面呈“凸”字形的长条状底座,以及底端垂直间隔安装在底座顶部的立柱,每个立柱的顶端安装有两根横梁。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路用移动式安全护栏由多个安全护栏单元段构成,而每个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部安装有脚轮,因此可以方便的移动,具有一定的防撞能力,并且该安全护栏单元段的底座横截面呈“凸”字形,车辆碰撞后可以沿侧面爬高,消耗碰撞能量,对运行的车辆具有保护作用。
文档编号E01F15/10GK202081397SQ20112016395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0日
发明者周志伟, 李勇, 杨曼娟, 武珂缦, 王成虎 申请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