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桁行走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桁行走装置,包括主桁,还包括沿已浇筑箱梁纵向布置且锚固于已浇筑箱梁上的轨道,所述轨道一端固定有反力架,所述反力架外侧固定有动力输出端朝外的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动力输出端固定有钢板,所述反力架内侧的轨道上设有撤除锚固装置后能够沿轨道移动的小车,所述轨道上设有靠近轨道另一端、与轨道滑动配合的滑船,所述主桁一端悬空、另一端及中间分别搁置于小车及滑船上,所述钢板固定有穿过反力架与滑船固定的钢筋,所述小车和滑船停下时主桁通过锚固于已浇筑箱梁上的锚固装置固定于轨道上。本实用新型具有行走平稳、操控便捷、滑动摩擦力小、结构简单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
【专利说明】一种主桁行走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主桁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桥梁工程中,悬浇段的施工对挂篮的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在倒梯形展翅箱梁较宽时,现有的主桁显得自重大、结构复杂且稳定性差,相应的主桁行走装置也无法适应较宽的倒梯形展翅箱梁的施工要求,需要开发出新的与较宽的倒梯形展翅箱梁的施工作业相适应的主桁行走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主桁行走装置,使其具有行走平稳、操控便捷、滑动摩擦力小、结构简单的特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主桁行走装置,包括主桁,还包括沿已浇筑箱梁纵向布置且锚固于已浇筑箱梁上的轨道,所述轨道一端固定有反力架,所述反力架外侧固定有动力输出端朝外的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动力输出端固定有钢板,所述反力架内侧的轨道上设有撤除锚固装置后能够沿轨道移动的小车,所述轨道上设有靠近轨道另一端、与轨道滑动配合的滑船,所述主桁一端悬空、另一端及中间分别搁置于小车及滑船上,所述钢板固定有穿过反力架与滑船固定的钢筋,所述小车和滑船停下时主桁通过锚固于已浇筑箱梁上的锚固装置固定于轨道上。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桁整体呈三角形,主桁底部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布置有第一节点板、第二节点板和第三节点板,所述第一节点板和第二节点板分别设于小车和滑船上,所述第三节点板悬空,所述小车和滑船停下时第一节点板通过锚固于已浇筑箱梁上的锚固装置固定于轨道上。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小车具有与第一节点板固定相连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方固定有机架,所述机架上方设有上旋转轴,所述上旋转轴两端分别固定有上车轮,所述机架下方两侧分别设有相对应的下旋转轴,每个下旋转轴上固定有撤除锚固装置后能够与轨道上轨板底面滚动接触的下车轮。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侧下旋转轴有两排,沿轨道走向前后设置。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已浇筑箱梁两侧的轨道与已浇筑箱梁之间垫有消除已浇筑箱梁中间与两侧高差的钢枕。
[0009]本实用新型的主桁行走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与现有的主桁行走装置比起来,本实用新型行走平稳、操控便捷、滑动摩擦力小、结构简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桁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中小车的结构主视图;[0012]图3为图2中A-A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4]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主桁行走装置,包括主桁1、轨道2、反力架3、千斤顶4、钢板
5、锚固装置6、小车7、滑船8、钢筋9和钢枕10。
[0015]所述轨道2沿已浇筑箱梁纵向布置且锚固于已浇筑箱梁上,所述轨道2 —端固定有反力架3,所述反力架3外侧固定有动力输出端朝外的千斤顶4,所述千斤顶4的动力输出端固定有钢板5,所述反力架3内侧的轨道2上设有撤除锚固装置6后能够沿轨道2移动的小车7,所述轨道2上设有靠近轨道2另一端、与轨道2滑动配合的滑船8。
[0016]所述主桁I整体呈三角形,主桁I底部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布置有第一节点板
1.1、第二节点板1.2和第三节点板1.3,所述第一节点板1.1和第二节点板1.2分别设于小车7和滑船8上,所述第三节点板1.3悬空,所述小车7和滑船8停下时第一节点板1.1通过锚固于已浇筑箱梁上的锚固装置6固定于轨道2上。
[0017]所述已浇筑箱梁两侧的轨道2与已浇筑箱梁之间垫有消除已浇筑箱梁中间与两侧高差的钢枕10。
[0018]参见图2至图3,所述小车7具有与第一节点板1.1固定相连的固定板7.1,所述固定板7.1下方固定有机架7.2,所述机架7.2上方设有上旋转轴7.3,所述上旋转轴7.3两端分别固定有上车轮7.4,所述机架7.2下方两侧分别设有沿轨道2走向前后设置的两个下旋转轴7.5,每个下旋转轴7.5上固定有撤除锚固装置6后能够与轨道2上轨板2.1底面滚动接触的下车轮7.6。
[0019]当需要移动主桁I时,首先撤除位于第一节点板1.1处锚固于已浇筑箱梁上的锚固装置6,使小车7的下车轮7.6与轨道2上轨板2.1底面接触,所述千斤顶4的动力输出端向悬空的第三节点板1.3方向一点点移动,并通过钢筋9使滑船8 —点点向前移动,并带动主桁I和小车7向前运动,使整个挂篮(图中未示出)随着主桁I的移动而逐步进行桥梁的施工。
[0020]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0021]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主桁行走装置,包括主桁(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已浇筑箱梁纵向布置且锚固于已浇筑箱梁上的轨道(2),所述轨道(2)—端固定有反力架(3),所述反力架(3)外侧固定有动力输出端朝外的千斤顶(4),所述千斤顶(4)的动力输出端固定有钢板(5),所述反力架(3)内侧的轨道(2)上设有撤除锚固装置(6)后能够沿轨道(2)移动的小车(7),所述轨道(2 )上设有靠近轨道(2 )另一端、与轨道(2 )滑动配合的滑船(8 ),所述主桁(I) 一端悬空、另一端及中间分别搁置于小车(7)及滑船(8)上,所述钢板(5)固定有穿过反力架(3)与滑船(8)固定的钢筋(9),所述小车(7)和滑船(8)停下时主桁(I)通过锚固于已浇筑箱梁上的锚固装置(6)固定于轨道(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桁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桁(I)整体呈三角形,主桁(I)底部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布置有第一节点板(1.1)、第二节点板(1.2)和第三节点板(1.3 ),所述第一节点板(1.1)和第二节点板(1.2 )分别设于小车(7 )和滑船(8 )上,所述第三节点板(1.3)悬空,所述小车(7)和滑船(8)停下时第一节点板(1.1)通过锚固于已浇筑箱梁上的锚固装置(6)固定于轨道(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桁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7)具有与第一节点板(1.1)固定相连的固定板(7.1),所述固定板(7.1)下方固定有机架(7.2),所述机架(7.2)上方设有上旋转轴(7.3),所述上旋转轴(7.3)两端分别固定有上车轮(7.4),所述机架(7.2)下方两侧分别设有相对应的下旋转轴(7.5),每个下旋转轴(7.5)上固定有撤除锚固装置(6)后能够与轨道(2)上轨板(2.1)底面滚动接触的下车轮(7.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主桁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侧下旋转轴(7.4)有两排,沿轨道(2)走向前后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主桁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已浇筑箱梁两侧的轨道(2)与已浇筑箱梁之间垫有消除已浇筑箱梁中间与两侧高差的钢枕(10)。
【文档编号】E01D21/00GK203475324SQ201320512802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1日
【发明者】朱晓明, 姜玉龙, 桌鑫, 李松, 徐习宝, 王冰, 赵军科, 田新平 申请人: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