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空压冲击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8540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空压冲击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施工用压实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在低矮狭小空间下做夯实作业的手持式空压冲击夯,包括壳体,设置壳体顶部的手柄,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空压部件,以及位于壳体底部、与空压部件可拆卸连接的冲击部件,所述空压部件能带动冲击部件向外冲击或向内回收,所述冲击部件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连接杆底部的冲击底板;所述连接杆内部设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为圆柱形,第一腔体内部设置有第一重锤,所述第一重锤能够沿第一腔体上下移动,在第一腔体内部、第一重锤与连接杆顶部内壁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持式空压冲击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冲击力强,夯实效果好,冲击部件易于更换的优点。
【专利说明】手持式空压冲击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桥涵施工用压实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在低矮狭小空间下做夯实作业的手持式空压冲击夯。

【背景技术】
[0002]冲击夯是利用冲击和冲击振动作用分层夯实回填土的压实机械。国内现有冲击夯主要是汽油冲击夯、电动冲击夯和振动冲击夯等。现有成熟产品在低矮狭小空间下夯实工作效率低,甚至无法作业。针对此现状,目前,使用者通过对现有破碎工具风镐进行改进,在原有风镇基础上,对镇纤进彳丁改进加工,在镇纤的端部焊接一个底板,制造一种以空气压缩为动力,能够在低矮狭小空间下做夯实作业的手持压实机械。但此种手持压实机械,由于其冲击压实部分,即镐钎及焊接在镐钎端部的底板,自重小,手持夯实效果不好,且在根据所要施工的具体空间要求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底板时,由于底板直接焊接在镐钎端部,不易更换,也导致夯实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夯实效果好,且冲击部件可方便更换的手持式空压冲击夯。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空压冲击夯,包括壳体,设置壳体顶部的手柄,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空压部件,以及位于壳体底部、与空压部件可拆卸连接的冲击部件,所述空压部件能带动冲击部件向外冲击或向内回收,所述冲击部件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连接杆底部的冲击底板;所述连接杆内部设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为圆柱形,第一腔体内部设置有第一重锤,所述第一重锤能够沿第一腔体上下移动,在第一腔体内部、第一重锤与连接杆顶部内壁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0005]所述冲击底板为圆柱形板状结构,其内部设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为圆柱形,第一腔体底部与第二腔体顶部贯通,第二腔体的端面直径大于第一腔体的端面直径,第二腔体内部设有第二重锤,第二重锤能够沿第二腔体上下移动。
[0006]所述连接杆顶端与空压部件底端通过螺纹结构可拆卸连接。
[000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以空气压缩为动力,能够在低矮狭小空间下由工作人员手持进行夯实作业,连接杆的第一腔体内设置的重锤在空压部件推动冲击部件向外冲击时能够对要夯实的地面形成较强的冲击力,使夯实效果得到提升;在第一腔体内部、第一重锤与连接杆顶部内壁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可以在冲击部件回收时将第一重锤的动能转化为弹簧势能蓄积,在冲击部件向外冲击时,再将能量转换给第一重锤,使得冲击部件的冲击力更强;进一步的将冲击底部内设置成第二腔体,在第二腔体内设置第二重锤,也能加强冲击强度,达到较好的夯实效果;连接杆顶端与空压部件底端通过螺纹结构可拆卸连接,可以使得在不同的需夯实空间操作时,可以便于更换不同尺寸的冲击部件,达到更好的夯实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持式空压冲击夯实施例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持式空压冲击夯实施例1中冲击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持式空压冲击夯实施例2中冲击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壳体;2、手柄;3、空压部件;4、冲击部件;41、连接杆;42、冲击底板;43、第一重锤;44、压缩弹簧;45、第二重锤。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手持式空压冲击夯,通过对现有破碎工具风镐进行改进,在原有风镐基础上,利用其原有的主体及其内部的空压部件3,并对镐钎进行改进加工,将原有镐钎在距离顶端5-8cm处截断,在截断处焊接螺母,并通过螺纹结构在原有镐钎的底端可拆卸连接一个冲击部件4,而制造一种以空气压缩为动力,能够在低矮狭小空间下做夯实作业的手持压实机械。所述手持式空压冲击夯包括壳体1,在壳体I顶部设置有手柄2,在壳体I内部设置有空压部件3,以及位于壳体I底部、与空压部件3可拆卸连接的冲击部件4,空压部件3能带动冲击部件4向外冲击或向内回收;所述冲击部件4包括连接杆41和设置在连接杆41底部的冲击底板42,其中连接杆41内部设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为圆柱形,第一腔体内部设置有第一重锤43,第一重锤43可以选择由铅块制成,第一重锤43为圆柱形,其端面直径略小于第一腔体的端面直径,且能够沿第一腔体上下移动,在第一腔体内部、第一重锤43与连接杆41顶部内壁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44,连接杆41顶端被车削出与外螺纹机构,其与空压部件3底端,即与原镐钎的底端上焊接的螺母通过螺纹结构可拆卸连接。
[0013]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式空压冲击夯与实施例1相比,冲击底板42为圆柱形板状结构,其内部设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为圆柱形,第一腔体底部与第二腔体顶部贯通,第二腔体的端面直径大于第一腔体的端面直径,第二腔体内部设有第二重锤45,第二重锤45也可以选择由铅块制成,第二重锤45为圆柱形,其端面直径略小于第二腔体的端面直径,能够沿第二腔体上下移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式空压冲击夯与实施例1相比,其余部件及连接关系均与实施例1所公开的手持式空压冲击夯相同,此处不再复述。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式空压冲击夯,包括壳体,设置壳体顶部的手柄,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空压部件,以及位于壳体底部、与空压部件可拆卸连接的冲击部件,所述空压部件能带动冲击部件向外冲击或向内回收,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部件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连接杆底部的冲击底板;所述连接杆内部设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为圆柱形,第一腔体内部设置有第一重锤,所述第一重锤能够沿第一腔体上下移动,在第一腔体内部、第一重锤与连接杆顶部内壁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空压冲击夯,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底板为圆柱形板状结构,其内部设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为圆柱形,第一腔体底部与第二腔体顶部贯通,第二腔体的端面直径大于第一腔体的端面直径,第二腔体内部设有第二重锤,第二重锤能够沿第二腔体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持式空压冲击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顶端与空压部件底端通过螺纹结构可拆卸连接。
【文档编号】E01C19/35GK204252113SQ201420718414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6日
【发明者】耿继光, 牛凯杰, 刘澜波, 刘永锋, 杨兴旺, 付伟超, 寇军杰, 祝晓磊, 何伟娜, 杨延召, 魏俊杰, 郭培源 申请人:河南万里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