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缆索护栏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84790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护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景观缆索护栏。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景观缆索护栏,包括钢制端部立柱,钢制中间立柱,缆索和缆索固定件,所述缆索固定件与所述钢制中间立柱固定且两者之间形成缆索可穿过的容纳空间,所述缆索从所述容纳空间穿过。在车辆与景观缆索护栏发生撞击时,钢制中间立柱可能会发生倾倒,由于缆索被固定在容纳空间内,缆索会随着钢制中间立柱受到拉扯,缆索往往会对车辆形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景观缆索护栏,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在受到车辆碰撞时,缆索往往会对车辆造成二次伤害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景观缆索护栏,包括:至少两个设置在道路同侧的钢制立柱,其朝向道路使用者的侧面是迎车面;至少一个受拉伸的缆索;每个钢制立柱固定有与所述缆索一一对应的固定钩,所述固定钩的第一端扣合在所述钢制立柱的迎车面形成与所述缆索一一对应的空腔且所述空腔的贯通方向与钢制立柱长度方向相垂直;每个所述缆索穿过与之对应空腔。优选的,每个钢制立柱的迎车面设置有与固定钩一一对应的扣合孔,每个固定钩的第一端伸入所述扣合孔内。优选的,所述固定钩是J形固定钩;所述J形固定钩包括固定杆和形成在其端部的钩形部;所述固定杆与所述钢制立柱固定,所述钩形部的第一端伸入到所述扣合孔内。优选的,所述钩形部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固定杆的上方。优选的,所述固定杆远离钩形部的一端形成有螺纹,所述钢制立柱具有安装孔;所述固定杆远离钩形部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通过所述固定杆的螺纹和螺母将其与钢制立柱固定。优选的,还包括索端锚具,调节螺杆和与地面固定的端部锚板;所述索端锚具的一端与所述缆索固定,另一端与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固定;所述调节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端部锚板固定。优选的,所述端部锚板包括底板和形成于之上的侧板;所述侧板具有通孔,所述调节螺杆穿过所述侧板的通孔通过螺母将其与侧板固定。优选的,还包括J形地脚螺栓;所述底板具有通孔,所述J形地脚螺栓的J形端部伸入至地面以下,所述J形地脚螺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底板的通孔通过螺母将其与底板固定。优选的,所述底板和侧板之间的夹角为30度至80度之间的任一值。优选的,所述底板和侧板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加强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景观缆索护栏,每个钢制立柱固定有与所述缆索一一对应的固定钩,固定钩的第一端扣合在所述钢制立柱的迎车面形成与所述缆索一一对应的空腔且所述空腔的贯通方向与钢制立柱长度方向相垂直,每个所述缆索穿过与之对应空腔。每个受拉伸的缆索穿过与之对应的空腔设置在固定钩和钢制立柱的迎车面之间,缆索因受到拉伸产生拉应力。这样,在车辆碰撞景观缆索护栏时,缆索可以吸收碰撞能量,抵抗车辆的碰撞。固定钩本身是半开口的结构,而固定钩的第一端是扣合在所述钢制立柱的迎车面,这样固定钩的第一端和钢制立柱的迎车面之间不是固定的,只是扣合在一起。在景观缆索护栏受到车辆碰撞时,在固定钩的第一端和钢制立柱的迎车面之间可能会产生间隙,缆索可以从固定钩和钢制立柱之间脱离,减少缆索对车辆造成二次伤害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景观缆索护栏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景观缆索护栏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景观缆索护栏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景观缆索护栏的固定钩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景观缆索护栏的端部锚板的示意图。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100钢制立柱,200缆索,300固定钩,310固定杆,320钩形部,400索端锚具,500调节螺杆,600端部锚板,610底板,620侧板,630加强筋,700J形地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景观缆索护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至少两个设置在道路同侧的钢制立柱100,其朝向道路使用者的侧面是迎车面;至少一个受拉伸的缆索200;每个钢制立柱100固定有与所述缆索一一对应的固定钩300,所述固定钩的第一端扣合在所述钢制立柱的迎车面形成与所述缆索一一对应的空腔且所述空腔的贯通方向与钢制立柱100长度方向相垂直;每个所述缆索200穿过与之对应空腔。本实施例的景观缆索护栏,每个钢制立柱固定有与所述缆索一一对应的固定钩,固定钩的第一端扣合在所述钢制立柱的迎车面形成与所述缆索一一对应的空腔且所述空腔的贯通方向与钢制立柱长度方向相垂直,每个所述缆索穿过与之对应空腔。每个受拉伸的缆索穿过与之对应的空腔设置在固定钩和钢制立柱的迎车面之间,缆索因受到拉伸产生拉应力。这样,在车辆碰撞景观缆索护栏时,缆索可以吸收碰撞能量,抵抗车辆的碰撞。固定钩本身是半开口的结构,而固定钩的第一端是扣合在所述钢制立柱的迎车面,这样固定钩的第一端和钢制立柱的迎车面之间不是固定的,只是扣合在一起。在景观缆索护栏受到车辆碰撞时,在固定钩的第一端和钢制立柱的迎车面之间可能会产生间隙,缆索可以从固定钩和钢制立柱之间脱离,减少缆索对车辆造成二次伤害的可能性。现有技术中因缆索无法脱离,会导致缆索对车辆造成二次伤害。为了保证景观缆索护栏在未受到碰撞时,缆索能够很好的固定,如图3所示,每个钢制立柱的迎车面设置有与固定钩一一对应的扣合孔,每个固定钩的第一端伸入所述扣合孔内。这样,每个固定钩的第一端伸入所述扣合孔内使得固定钩的第一端和钢制立柱的迎车面之间不存在间隙,使得缆索很好的固定在两者之间。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固定钩300是J形固定钩;所述J形固定钩包括固定杆310和形成在其端部的钩形部320;所述固定杆310与所述钢制立柱100固定,所述钩形部的第一端伸入到所述扣合孔内。这样,J形固定钩的结构简单,用料少,便于制造且成本较低,安装也很方便。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钩形部320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固定杆310的上方。在景观缆索护栏受到车辆碰撞时,在固定钩的第一端和钢制立柱的迎车面之间可能会产生间隔,缆索可以自固定杆的上方从固定钩和钢制立柱之间脱离,防止车辆因骑跨缆索造成二次伤害。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固定杆远离钩形部的一端形成有螺纹,所述钢制立柱具有安装孔;所述固定杆远离钩形部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通过所述固定杆的螺纹和螺母将其与钢制立柱100固定。这样,可以方便的将固定钩与钢制立柱固定。缆索受拉伸,需要对缆索的两端施加力的作用,为了实现对缆索的两端施加力的作用,需要将缆索的两端固定。如图1和图2所示,景观缆索护栏还包括索端锚具400,调节螺杆500和与地面固定的端部锚板600;所述索端锚具400的一端与所述缆索200固定,另一端与所述调节螺杆500的一端固定;所述调节螺杆500的另一端与所述端部锚板600固定。这样,通过索端锚具,调节螺杆和端部锚板,将缆索的端部固定,三者的强度较低,降低了对车辆碰撞后对车辆的二次伤害的可能性。与现有技术中的景观缆索护栏中的钢制端部立柱相比,其所需的材料更少,强度降低了,降低了对车辆碰撞后对车辆的二次伤害,同时降低了成本。具体的,端部锚板的结构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端部锚板600包括底板610和形成于之上的侧板620;所述侧板620具有通孔,所述调节螺杆500穿过所述侧板的通孔通过螺母将其与侧板固定。进一步的,为了实现端部锚板与地面固定,如图1所示,所述景观缆索护栏还包括J形地脚螺栓700;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底板610具有通孔,所述J形地脚螺栓700的J形端部伸入至地面以下,所述J形地脚螺栓70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底板610的通孔通过螺母将其与底板固定。通过将J形地脚螺栓的J形端部伸入至地面以下,J形地脚螺栓的另一端和端部锚板的底板固定,将端部锚板牢牢的固定在地面,所需的J形地脚螺栓结构简单,用料少且能保证与地面的牢固固定。具体的,所述底板和侧板之间的夹角为30度至80度之间的任一值。这个夹角可以更具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便于调节螺杆与侧板的固定即可。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底板610和侧板620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加强筋630。这样,可以使端部锚板更加结实。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