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钢套箱连续下放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牵引钢筋和与所述牵引钢筋自上而下依次套接的上扁担梁、千斤顶、承重梁和下扁担梁,以及串接所述上扁担梁、承重梁和下扁担梁的悬吊钢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放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扁担梁、所述承重梁、所述下扁担梁均设有供所述牵引钢筋穿过的牵引通孔和供所述悬吊钢筋穿过的悬吊通孔;
并且,在所述牵引通孔处设置有牵引固定组件;
在所述悬吊通孔处设置有悬吊固定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钢筋包括若干通过连接器接驳的钢筋;所述牵引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器的外径以便于所述连接器自牵引通孔中通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放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牵引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牵引通孔上端开口处的牵引垫板、及螺旋在所述牵引钢筋上的牵引螺帽;
所述牵引螺帽的外径小于所述牵引通孔的直径以便于所述牵引螺帽自所述牵引通孔中通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放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牵引垫板由中央部分开设槽孔的板材制成,其所述板材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牵引通孔的直径,并且所述槽孔的开口尺寸大于所述牵引钢筋横截面的直径且小于牵引螺帽的外径,以阻挡所述牵引螺帽落入所述牵引通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为与所述板材边缘平齐的U型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放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牵引钢筋上,每个所述连接器的两端分别至少设置有三个牵引螺帽。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放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悬吊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扁担梁悬吊通孔处的上端开口处、所述承重梁悬吊通孔处的上端开口处、所述下扁担梁悬吊通孔处的上下两端开口处的悬吊垫板,以及螺旋在所述悬吊钢筋上的与所述悬吊垫板配套设置的悬吊螺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放系统,所述悬吊垫板由中央部分开设定位孔的板材制成,所述定位孔为U型孔、腰型孔或圆形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下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扁担梁和所述下扁担梁均由工字钢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下放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重梁固定于工程界面上。
12.一种钢套箱连续下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如权利要求1~11所述的钢套箱连续下放系统,其包括以下步骤:
在钢套箱上连接由多段钢筋组成并通过连接器接驳形成的牵引钢筋;
将所述上扁担梁和下扁担梁通过所述悬吊钢筋锚固以形成可同步移动的临时扁担结构,以便于在下放过程中使所述牵引钢筋的连接器穿过所述上扁担梁;
将所述承重梁和下扁担梁通过所述悬吊钢筋锚固以形成临时承重结构,以便于在下放过程中使所述牵引钢筋的连接器穿过所述承重梁;
将所述上扁担梁、承重梁和下扁担梁之间的锚固状态进行释放,以便于在下放过程中使所述牵引钢筋的连接器穿过所述下扁担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下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临时扁担结构下放所述钢套箱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拆除所述上扁担梁的牵引通孔处的牵引垫板;
控制千斤顶顶升所述临时扁担结构,从而悬吊起所述钢套箱,以使得承重梁上表面的牵引螺帽松动;
上调承重梁上表面的牵引螺帽至预设位置;
控制千斤顶回落,使得所述钢套箱下放直至所述连接器穿过所述上扁担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下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临时承重结构下放所述钢套箱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拆除所述承重梁的牵引通孔处的牵引垫板;
控制千斤顶顶升所述上扁担梁,从而悬吊起所述钢套箱,以使得所述下扁担梁上表面的牵引螺帽松动;
上调下扁担梁上表面的牵引螺帽至预设位置;
控制千斤顶回落,使得所述钢套箱下放直至所述连接器穿过所述承重梁。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下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释放所述上扁担梁、承重梁和下扁担梁之间的锚固状态之后的下放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拆除所述下扁担梁的牵引通孔处的牵引垫板;
控制千斤顶顶升所述上扁担梁,从而悬吊起所述钢套箱,以使得所述承重梁上表面的牵引螺帽松动;
上调承重梁上表面的牵引螺帽至预设位置;
控制千斤顶回落,使得所述钢套箱下放直至所述连接器穿过所述下扁担梁。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下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前置步骤:
将所述承重梁固定在基桩钢护筒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