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U全塑型塑胶跑道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25421发布日期:2019-01-25 16:52阅读:2167来源:国知局
SPU全塑型塑胶跑道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塑胶跑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SPU全塑型塑胶跑道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塑胶跑道又称全天候田径运动跑道,它是由聚氨酯预聚体、混合聚醚、废轮胎橡胶、EPDM橡胶粒、颜料、助剂和填料组成。塑胶跑道具有平整度好、抗压强度高、硬度弹性适当和物理性能稳定的特性,有利于运动员速度和技术的发挥,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降低摔伤率。塑胶跑道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色彩,还具有一定的抗紫外线能力和耐老化力,因此被国际公认为最佳全天候室外运动场地坪材料。

2015年,多地出现了“毒跑道”事件,经调查发现,这些塑胶跑道中的甲苯和二甲苯严重超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目前,许多技术人员对塑胶跑道的成分和结构均做了一些改进,使得现在的跑道使用起来更加健康。但是,一些塑胶跑道仍然存在透气功能差和鼓泡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塑胶跑道的质量,降低了人们对塑胶跑道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SPU全塑型塑胶跑道及施工方法,具有环保、安全和无气味的优点,具有良好的透气功能和弹性,消除了鼓泡现象,还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易于推广。

一种SPU全塑型塑胶跑道,包括基础层以及在基础层上依次铺设的封底层、弹性层、封孔层和喷面层;所述基础层材料采用混泥土或沥青,弹性层和喷面层中均含有弹性塑化粉剂;所述封底层、弹性层、封孔层和喷面层均含有改性聚氨酯,改性聚氨酯含有99.92-99.96wt%的聚氨酯和0.04-0.08wt%的有机硅;所述封底层的成分包括单组分改性聚氨酯,弹性层的成分包括单组分改性聚氨酯和弹性塑化粉剂,封孔层的成分包括双组分改性聚氨酯,喷面层的成分包括双组分改性聚氨酯和弹性塑化粉剂;双组分改性聚氨酯含有A和B,A采用密度为1.05-1.10g/cm3的改性聚氨酯,B采用密度为1.25-1.30g/cm3的改性聚氨酯。

封底层可以封住基础层的水汽,使其不往上窜,加强了基础层的强度,保证了基础层与弹性层的粘接强度;弹性层为塑胶跑道提供充足的弹性,吸收人们对跑道的冲击力,从而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同时给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运动场所;封孔层可以起到找平的效果,并防止喷面层施工时材料下渗到弹性层,同时也提高了弹性层和喷面层的粘接强度;喷面层中加入的弹性塑化粉剂使得其表面呈粗糙的凹凸状,增强了抗滑效果,有效地防止了跌伤。改性聚氨酯对混泥土或者沥青地面均有非常优异的结合力,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了塑胶跑道容易起泡、施工不环保、使用寿命短和日常维护不便的缺陷,可抵抗各种自然条件的侵蚀,提高了塑胶跑道的使用质量。将弹性塑化粉剂加入弹性层和喷面层中,使得塑胶跑道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适中的硬度,有利于运动员速度和技术的发挥,提高运动成绩,降低摔伤率。单组分改性聚氨酯和双组分改性聚氨酯在塑胶跑道中的分层应用,进一步的提高了塑胶跑道的耐蚀性和使用寿命,并有效地控制了成本。

优选地,所述喷面层还包括高强止滑粉和催化剂,喷面层的双组分改性聚氨酯的重量百分比为90-97.5%,高强止滑粉和弹性塑化粉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6%,催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0.5-4%;双组分改性聚氨酯中A的重量百分比为20%,B的重量百分比为80%;双组分改性聚氨酯中A的重量百分比为20%,B的重量百分比为80%。

优选地,所述喷面层的双组分改性聚氨酯的重量百分比为91-93%,高强止滑粉和弹性塑化粉剂的重量百分比为5-6%,催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3%。

优选地,所述喷面层的双组分改性聚氨酯的重量百分比为94-96%,高强止滑粉和弹性塑化粉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5-3.5%,催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5-2.5%。

优选地,所述喷面层的双组分改性聚氨酯的重量百分比为97-97.5%,高强止滑粉和弹性塑化粉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催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0.5-1%。

优选地,所述封底层和封孔层的厚度为1mm,有效地提高了基础层与弹性层之间以及弹性层和喷面层之间的粘接强度;所述弹性层的厚度为7-10mm,可保证弹性层拥有充足的弹性;所述喷面层的厚度为1-3mm。

一种上述的SPU全塑型塑胶跑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基础层铺设:确定施工范围,对施工范围内的地面进行清洁和平整,然后再对平整后的地面铺设混泥土或沥青;

b.封底层铺设:将单组分改性聚氨酯铺设在混泥土或沥青的表面,其厚度为1mm;

c.弹性层铺设:将单组分改性聚氨酯和弹性塑化粉剂搅拌均匀,铺设在封底层的表面,其厚度为7mm-10mm;

d.封孔层铺设:将双组分改性聚氨酯铺设在弹性层的表面,其厚度为1mm;

e.喷面层铺设:将配比好的双组分改性聚氨酯、高强止滑粉、弹性塑化粉剂以及催化剂搅拌均匀,铺设在封孔层的表面,其中双组份改性聚氨酯中A的重量百分比为20%,B的重量百分比为80%。

优选地,所述步骤e完成后,可通过划线漆对塑胶跑道表面进行划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采用含有聚氨酯和有机硅的改性聚氨酯铺设塑胶跑道,不含石蜡、MOCA、重金属和苯类溶剂,实现了环保施工和绿色跑道,有效地解决了塑胶跑道容易起泡、使用寿命短和日常维护不便的缺陷,可抵抗各种自然条件的侵蚀,提高了塑胶跑道的使用质量。同时,改性聚氨酯对混泥土或者沥青地面均有非常优异的结合力。而且,喷面层中加入的弹性塑化粉剂使得其表面呈粗糙的凹凸状,增强了抗滑效果,有效地防止了跌伤。封底层和封孔层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基础层与弹性层之间以及弹性层和喷面层之间的粘接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基础层,2-封底层,3-弹性层,4-封孔层,5-喷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SPU全塑型塑胶跑道(SPU是改性聚氨酯,即有机硅和聚氨酯的化合物),包括基础层1以及在基础层1上依次铺设的封底层2、弹性层3、封孔层4和喷面层5;基础层1材料采用混泥土或沥青,弹性层3和喷面层5中均含有弹性塑化粉剂;将弹性塑化粉剂加入弹性层3和喷面层5中,使得塑胶跑道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适中的硬度,有利于运动员速度和技术的发挥,提高运动成绩,降低摔伤率。封底层2可以封住基础层1的水汽,使其不往上窜,加强了基础层1的强度,保证了基础层1与弹性层3的粘接强度;弹性层3为塑胶跑道提供充足的弹性,吸收人们对跑道的冲击力,从而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同时给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运动场所;封孔层4可以起到找平的效果,并防止喷面层5施工时材料下渗到弹性层3,同时也提高了弹性层3和喷面层5的粘接强度;喷面层5中加入的弹性塑化粉剂使得其表面呈粗糙的凹凸状,增强了抗滑效果,有效地防止了跌伤。

封底层2、弹性层3、封孔层4和喷面层5均含有改性聚氨酯,改性聚氨酯含有99.92-99.96wt%的聚氨酯和0.04-0.08wt%的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对混泥土或者沥青地面均有非常优异的结合力,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了塑胶跑道容易起泡、施工不环保、使用寿命短和日常维护不便的缺陷,可抵抗各种自然条件的侵蚀,提高了塑胶跑道的使用质量。封底层2的成分包括单组分改性聚氨酯,弹性层3的成分包括单组分改性聚氨酯和弹性塑化粉剂,封孔层4的成分包括双组分改性聚氨酯,喷面层5的成分包括双组分改性聚氨酯和弹性塑化粉剂;双组分改性聚氨酯含有A和B,A采用密度为1.05-1.10g/cm3的改性聚氨酯,B采用密度为1.25-1.30g/cm3的改性聚氨酯。单组分改性聚氨酯和双组分改性聚氨酯在塑胶跑道中的分层应用,进一步的提高了塑胶跑道的耐蚀性和使用寿命,并有效地控制了成本。

喷面层5还包括高强止滑粉和催化剂,其中双组分改性聚氨酯的重量百分比为91%,高强止滑粉和弹性塑化粉剂的重量百分比为6%,催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双组分改性聚氨酯中A的重量百分比为20%,B的重量百分比为80%。经检测,该跑道不含笨、甲苯、二甲苯以及游离甲苯二异氰酸,不含可溶性的重金属铅、镉、铬和汞,该跑道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跑道,在给人们提供运动场所的同时也保护的人们的健康。该跑道的冲击吸收为46.2%,垂直变形为1.5mm,抗滑值为71,拉伸强度为1.1MPa,拉断延伸率为75.4%,均达到了国标GB/T14833-2011的技术要求。本实施例的双组分改性聚氨酯用量较低,弹性塑化粉剂用量较高;因此该跑道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保证了充足的弹性。封底层2和封孔层4的厚度为1mm,有效地提高了基础层1与弹性层3之间以及弹性层3和喷面层5之间的粘接强度。弹性层3的厚度为7-10mm,可保证弹性层3拥有充足的弹性。喷面层5的厚度为1-3mm。

如上所述的SPU全塑型塑胶跑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基础层1铺设:确定施工范围,对施工范围内的地面进行清洁和平整,然后再对平整后的地面铺设混泥土或沥青;

b.封底层2铺设:将单组分改性聚氨酯铺设在混泥土或沥青的表面,其厚度为1mm;

c.弹性层3铺设:将单组分改性聚氨酯和弹性塑化粉剂搅拌均匀,铺设在封底层2的表面,其厚度为7mm-10mm;

d.封孔层4铺设:将双组分改性聚氨酯铺设在弹性层3的表面,其厚度为1mm;

e.喷面层5铺设:将重量百分比为91%的双组分改性聚氨酯、重量百分比为6%的高强止滑粉和弹性塑化粉剂以及重量百分比为3%催化剂搅拌均匀,铺设在封孔层4的表面,其厚度为1mm-3mm;其中双组分改性聚氨酯中A的重量百分比为20%,B的重量百分比为80%;

f.划线:喷面层5完成后,通过划线漆对塑胶跑道表面进行划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包括的组件及其铺设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双组分改性聚氨酯的重量百分比为93%,高强止滑粉和弹性塑化粉剂的重量百分比为5%,催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经检测,该跑道不含笨、甲苯、二甲苯以及游离甲苯二异氰酸,不含可溶性的重金属铅、镉、铬和汞,该跑道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跑道,在给人们提供运动场所的同时也保护的人们的健康。该跑道的冲击吸收为44.3%,垂直变形为1.2mm,抗滑值为68,拉伸强度为1MPa,拉断延伸率为71.2%,均达到了国标GB/T14833-2011的技术要求。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双组分改性聚氨酯用量增加了,弹性塑化粉剂用量减少了,使得该跑道的弹性略微下降,硬度得到了适当提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包括的组件及其铺设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双组分改性聚氨酯的重量百分比为94%,高强止滑粉和弹性塑化粉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5%,催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5%。经检测,该跑道不含笨、甲苯、二甲苯以及游离甲苯二异氰酸,不含可溶性的重金属铅、镉、铬和汞,该跑道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跑道,在给人们提供运动场所的同时也保护的人们的健康。该跑道的冲击吸收为42.8%,垂直变形为1.12mm,抗滑值为66,拉伸强度为0.95MPa,拉断延伸率为69.3%,均达到了国标GB/T14833-2011的技术要求。与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双组分改性聚氨酯用量增加,弹性塑化粉剂用量减少,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弹性,提高了硬度。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所包括的组件及其铺设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双组分改性聚氨酯的重量百分比为96%,高强止滑粉和弹性塑化粉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5%,催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5%。经检测,该跑道不含笨、甲苯、二甲苯以及游离甲苯二异氰酸,不含可溶性的重金属铅、镉、铬和汞,该跑道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跑道,在给人们提供运动场所的同时也保护的人们的健康。该跑道的冲击吸收为40.1%,垂直变形为1.03mm,抗滑值为64,拉伸强度为0.91MPa,拉断延伸率为68.1%,均达到了国标GB/T14833-2011的技术要求。与实施例3相比,本实施例的双组分改性聚氨酯用量增加,弹性塑化粉剂用量减少,降低了跑道的弹性,提高了跑道的硬度。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所包括的组件及其铺设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双组分改性聚氨酯的重量百分比为97%,高强止滑粉和弹性塑化粉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催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经检测,该跑道不含笨、甲苯、二甲苯以及游离甲苯二异氰酸,不含可溶性的重金属铅、镉、铬和汞,该跑道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跑道,在给人们提供运动场所的同时也保护的人们的健康。该跑道的冲击吸收为39.3%,垂直变形为0.98mm,抗滑值为63,拉伸强度为0.88MPa,拉断延伸率为67.2%,均达到了国标GB/T14833-2011的技术要求。与实施例4相比,本实施例的双组分改性聚氨酯用量增加,弹性塑化粉剂用量减少,降低了跑道的弹性,提高了跑道的硬度,使得该跑道兼具良好的弹性和硬度,提高了人们运动时脚与地面的接触感。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所包括的组件及其铺设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双组分改性聚氨酯的重量百分比为97.5%,高强止滑粉和弹性塑化粉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催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0.5%。经检测,该跑道不含笨、甲苯、二甲苯以及游离甲苯二异氰酸,不含可溶性的重金属铅、镉、铬和汞,该跑道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跑道,在给人们提供运动场所的同时也保护的人们的健康。该跑道的冲击吸收为38.5%,垂直变形为0.93mm,抗滑值为62.5,拉伸强度为0.86MPa,拉断延伸率为66.5%,均达到了国标GB/T14833-2011的技术要求。与实施例5相比,本实施例的双组分改性聚氨酯用量增加,弹性塑化粉剂用量减少,降低了跑道的弹性,提高了跑道的硬度,使得该跑道具备了最佳配合的弹性和硬度,极大的提高了人们运动时脚与地面的接触感,提高了人们对塑胶跑道的体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