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锥自动收放车抓锥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领域自动抓取功能施工的作业设备,尤其是涉及用于摆放和回收交通锥的自动收放车的抓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高速公路或城市街道路面在进行维修保养施工时,先期由施工人员在特定的维修保养路线进行交通锥的摆放布置,维修保养后期对既定的路线摆放的交通锥回收作业。这些工作往往由2至3名施工人员人工作业方式完成,作业速度缓慢、作业危险性高,尤其在高速路上施工,上述问题体现得更为明显。
[0003]目前,国内的一些企业着手对交通自动缩回装备进行试探性研究,但起步较晚,受制于在交通自动回收装备这方面的技术实力薄弱,导致开发产品仅处于半自动化状态,仍需要部分人工作业。
[0004]欧美等国外的交通自动回收装备起步较早,全自动化设备作业方式已逐步替代人工施工作业的原始模式;交通锥自动收放车抓锥装置是实现交通自动回收车全自动化功能重要部件,但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交通锥自动收放车抓锥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交通锥自动收放车抓锥装置,包括横梁、前夹紧板、后夹紧板、液压缸、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交通锥插柱,所述液压缸水平安装在横梁的正上方,后夹紧板的顶端通过第一铰轴铰接在横梁的正下方,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位于液压缸的缸体前方,且活塞杆的端头通过第二铰轴与前夹紧板的顶端铰接,所述交通锥插柱固设在后夹紧板下部的正前方,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通过第三铰轴铰接在液压缸的缸体前方,且第三铰轴位于液压缸的活塞杆的正下方,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铰轴铰接在前夹紧板的上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铰接在第二铰轴上,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五铰轴铰接在后夹紧板上部的正前方。
[0007]交通锥自动收放车抓锥装置的工作流程是:在施工作业时,交通锥自动收放车在高速公路上按特定路线行驶,液压缸活塞杆收回,前夹紧板、后夹紧板张开,前、后夹紧板松开将交通锥放下;液压缸活塞杆伸出,前夹紧板、后夹紧板闭合,前、后夹紧板将交通锥夹紧抓取,实现交通锥自动收放车自动化施工作业。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交通锥插柱为前小后大的半圆锥,且交通锥插柱的外壁与交通锥的内壁匹配。增大交通锥插柱与交通锥的接触面积,提高作业的可靠性。
[0009]进一步,所述前夹紧板的下部设置有与交通锥外壁匹配的半圆形缺槽,交通锥插柱的前端穿过半圆形缺槽后伸到前夹紧板的前方。增大交通锥插柱与前夹紧板的接触面积,提高作业的可靠性。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施工作业时,前夹紧板、后夹紧板将交通锥底座夹紧,锥形台与交通锥内壁贴合,将交通锥自动收放车上交通锥抓取放到路面,也可将路面交通锥抓取回收到交通锥自动收放车上。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满足交通锥自动收放车的自动化施工需要。
【附图说明】
[ΟΟ??]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12]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结合图1一图2所示,一种交通锥自动收放车抓锥装置,主要由横梁1、前夹紧板2、后夹紧板3、液压缸4、第一连接板5、第二连接板6、交通锥插柱7、第一铰轴A、第二铰轴B、第三铰轴C、第四铰轴D和第五铰轴E组成。
[0015]液压缸4水平安装在横梁I的正上方,横梁I用于安装固定液压缸4的缸体。后夹紧板3的顶端通过第一铰轴A铰接在横梁I的正下方,后夹紧板3的下端悬空。液压缸4的活塞杆位于液压缸4的缸体前方,活塞杆可前后伸缩。活塞杆的端头通过第二铰轴B与前夹紧板2的顶端铰接。交通锥插柱7固设在后夹紧板3下部的正前方。
[0016]第一连接板5—端通过第三铰轴C铰接在液压缸4的缸体前方,在液压缸4的缸体前方设置有安装支耳用于布设第三铰轴C,且第三铰轴C位于液压缸4的活塞杆的正下方,第一连接板5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铰轴D铰接在前夹紧板2的上部。第二连接板6的一端铰接在第二铰轴B上,第二连接板6的另一端通过第五铰轴E铰接在后夹紧板3上部的正前方。
[0017]最好是,交通锥插柱7为前小后大的半圆锥,且交通锥插柱7的外壁与交通锥的内壁匹配。另外,前夹紧板2的下部设置有与交通锥外壁匹配的半圆形缺槽2a,交通锥插柱7的前端穿过半圆形缺槽2a后伸到前夹紧板2的前方。为保证能顺利插入交通锥的内腔中,交通锥插柱7的拔模斜度大于17°。
[0018]当液压缸4的活塞杆向后缩回时,活塞杆带动前夹紧板2绕第二铰轴B顺时针转动,第一连接板5绕第三铰轴C顺时针转动,并通过第二连接板6推动后夹紧板3绕着第一铰轴A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前夹紧板2与后夹紧板3分开,交通锥插柱7脱离交通锥,完成放锥过程;当液压缸4的活塞杆向前伸出,使前夹紧板2与后夹紧板3回位,交通锥插柱7插入交通锥内,前夹紧板2与后夹紧板3将交通锥夹紧,实现交通锥的抓取过程。
【主权项】
1.一种交通锥自动收放车抓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I)、前夹紧板(2)、后夹紧板(3)、液压缸(4)、第一连接板(5)、第二连接板(6)和交通锥插柱(7),所述液压缸(4)水平安装在横梁(I)的正上方,后夹紧板(3)的顶端通过第一铰轴(A)铰接在横梁(I)的正下方,所述液压缸(4)的活塞杆位于液压缸(4)的缸体前方,且活塞杆的端头通过第二铰轴(B)与前夹紧板(2)的顶端铰接,所述交通锥插柱(7)固设在后夹紧板(3)下部的正前方,所述第一连接板(5) 一端通过第三铰轴(C)铰接在液压缸(4)的缸体前方,且第三铰轴(C)位于液压缸(4)的活塞杆的正下方,第一连接板(5)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铰轴(D)铰接在前夹紧板(2)的上部,所述第二连接板(6)的一端铰接在第二铰轴(B)上,第二连接板(6)的另一端通过第五铰轴(E)铰接在后夹紧板(3)上部的正前方。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锥自动收放车抓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锥插柱(7)为前小后大的半圆锥,且交通锥插柱(7)的外壁与交通锥的内壁匹配。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锥自动收放车抓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夹紧板(2)的下部设置有与交通锥外壁匹配的半圆形缺槽(2a),交通锥插柱(7)的前端穿过半圆形缺槽(2a)后伸到前夹紧板(2)的前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通锥自动收放车抓锥装置,包括横梁、前夹紧板、后夹紧板、液压缸、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液压缸水平安装在横梁的正上方,后夹紧板的顶端通过第一铰轴铰接在横梁的正下方,液压缸的活塞杆位于液压缸的缸体前方,活塞杆的端头通过第二铰轴与前夹紧板的顶端铰接,交通锥插柱固设在后夹紧板下部的正前方,第一连接板一端通过第三铰轴铰接在液压缸的缸体前方,第三铰轴位于液压缸的活塞杆的正下方,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铰轴铰接在前夹紧板上部,第二连接板的一端铰接在第二铰轴上,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五铰轴铰接在后夹紧板上部的正前方。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满足交通锥自动收放车的自动化施工需要。
【IPC分类】E01F9/70
【公开号】CN205382443
【申请号】CN201620228623
【发明人】计京宝, 文杰, 王鸿举, 张国强, 杜治云, 余智云, 毛盛敏, 李新德
【申请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凯瑞特种车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1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