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水毁涵洞八字翼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8204阅读:3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水毁涵洞八字翼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涵洞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水毁涵洞八字翼墙。



背景技术:

涵洞主要用于收纳、扩散水流。八字翼墙是最常用的涵洞洞口型式,传统的涵洞八字翼墙采用浆砌片石建造,其结构简单,工程量小,造价较低,施工简单。但传统的八字翼墙的抗水毁能力较差,当洪水来临时,洪水容易在八字翼墙的端部产生涡流冲刷,造成墙底掏空、墙后填料被带走,最终有可能造成八字翼墙墙体倒塌毁坏,路基被冲毁,从而导致交通被中断。有鉴于此,仍然需要对涵洞八字翼墙进行改进,以增强涵洞的抗水毁能力。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水毁涵洞八字翼墙,从而克服现有的八字翼墙的抗水毁能力较差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水毁涵洞八字翼墙,其中,包括:墙身,其外侧面自上而下向外倾斜,以使该墙身的纵向截面呈直角梯形状;且该墙身的顶面自后至前向下倾斜;墙身主筋,所述墙身内设置有上下两排沿所述墙身的长度方向分布的该墙身主筋,下排该墙身主筋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平行,上排该墙身主筋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墙身的顶面平行;以及墙身箍筋,若干个该墙身箍筋前后平行地竖直设置于所述墙身内;每个该墙 身箍筋呈与其所在的所述墙身的位置的纵向截面对应的直角梯形状,下排的所述墙身主筋与每个该墙身箍筋的底边固定连接,上排的所述墙身主筋与每个该墙身箍筋的顶边固定连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墙身主筋为直径为20mm的螺纹钢筋,所述墙身箍筋由直径为8mm的螺纹钢筋弯曲而成。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上排所述墙身主筋包括两个所述墙身主筋;下排所述墙身主筋包括三个所述墙身主筋。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下排所述墙身主筋与所述墙身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40cm,上排所述墙身主筋与所述墙身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40cm。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两侧的所述墙身主筋与其所靠近的所述墙身的侧面之间的距离为20cm。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墙身内于上下两排所述墙身主筋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排与所述顶面平行的所述墙身主筋。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墙身上设置有锚具。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涵洞的进口和出口的同一侧的两个八字翼墙的所述墙身上的所述锚具通过预应力筋连接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墙身主筋通过墙身箍筋连接在一起,从而能够增加八字翼墙的整体稳定性,以提高涵洞八字翼墙的抗洪水冲刷能力,涵洞不会由于局部墙体被洪水冲毁而造成整个八字翼墙的倒塌。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涵洞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图1的右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I-I截面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涵洞;2-八字翼墙,21-外侧面,22-顶面;3-墙身主筋;4-墙身箍筋;5-锚具;6-预应力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至图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抗水毁涵洞八字翼墙的结构示意图,该抗水毁涵洞八字翼墙包括墙身2、墙身主筋3以及墙身箍筋4,参考图1,涵洞1的进出口均设置有八字翼墙,八字翼墙的墙身向外侧倾斜,从而使涵洞1的进出口呈八字状。参考图1和图3,墙身2的内侧面为垂直面,且外侧面21为倾斜面,外侧面21自上而下向外倾斜,以使墙身2的纵向截面呈梯形状,即墙身2在宽度方向上是上窄下宽的。参考图2,墙身2的顶面22也是一个斜面,顶面22自后至前向下倾斜。

继续参考图3,墙身2内设置有上下两排沿墙身2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墙身主筋3,即墙身主筋3的轴线平行于墙身2的内侧面。下排墙身主筋3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平行,上排墙身主筋3所在的平面与墙身3的顶面22平行。优选地,墙身2内于上下两排墙身主筋3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排与顶面22平行的墙身主筋3,其具体的数量可以由墙身2的高度来决定。若干个墙身箍筋4前后平行地竖直设置于墙身2内,墙身箍筋4所形成的平面平行于墙身2的前端面,每个墙身箍筋4呈与其所在的墙身2的位置的纵向截面对应的直角梯形状,这个梯形小于墙身2的纵向截面的梯形。下排的墙身主筋3与每个 墙身箍筋4的底边固定连接,上排的墙身主筋3与每个墙身箍筋4的顶边固定连接。可以是墙身主筋3通过捆绑的方式与墙身箍筋4进行固定连接。优选地,墙身主筋3为直径为20mm的螺纹钢筋,墙身箍筋4由直径为8mm的螺纹钢筋弯曲而成。本实用新型墙身主筋3通过墙身箍筋4连接在一起,从而能够增加八字翼墙的整体稳定性,以提高涵洞八字翼墙的抗洪水冲刷能力,涵洞1不会由于局部墙体被洪水冲毁而造成整个八字翼墙的倒塌。

继续参考图3,优选地,上排墙身主筋3包括两个墙身主筋3,下排墙身主筋3包括三个墙身主筋3,上排墙身主筋3的两个墙身主筋3与墙身箍筋4的两个顶角连接,下排墙身主筋3的两侧的两个墙身主筋3与墙身箍筋4的两个底角连接。墙身主筋3合理地分布有利于使墙身2的强度保持一致,且节约材料,并进一步提高墙身2的整体稳定性。进一步优选地,下排墙身主筋3与墙身2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40cm,上排墙身主筋3与墙身2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40cm,且位于两侧的墙身主筋3与其所靠近的墙身2的侧面之间的距离为20cm。本实用新型的墙身主筋3在墙身2内的位置布置合理,墙身2的抗裂性能好。继续参考图1和图2,优选地,墙身2上设置有锚具5,以进一步提高墙身2的强度和稳定性。进一步优选地,继续参考图1,位于涵洞1的进口和出口的同一侧的两个八字翼墙的墙身2上的锚具5通过预应力筋6连接在一起,预应力筋6能够使涵洞的进出口同侧的两个八字翼墙形成整体,以进一步提高抵抗洪水冲刷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八字翼墙的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砌筑完成八字翼墙的基础后,待墙身2砌筑高度达40cm,分别沿墙身2的两侧距离对应的侧面20cm的地方各放置一个墙身主筋3,墙身主筋3,并在中间也放置另一个墙身主筋3,这三个墙身主筋3成排分布,且轴线平行于墙身2的内侧面。

步骤二:竖立放置若干个前后平行的墙身箍筋4,墙身箍筋4等距分布,然后将已放好的下位的三个墙身主筋3与墙身箍筋4的底边绑扎起来。

步骤三:继续砌筑墙身2,待砌筑达到墙身2的高度一半时,在墙身2中央放置塑料管,将涵洞1进出口同侧的八字翼墙的墙身2连接起来。

步骤四:待墙身2砌筑高度距离预设的顶面22的高度为40cm时,分别在墙身2的两侧距离对应的侧面20cm的地方各放置一个墙身主筋3,这两个墙身主筋3与预设的顶面22平行,并使这两个墙身主筋3与墙身箍筋4的顶边绑扎在一起。

步骤五:砌筑完成八字翼墙的墙身2后,待墙身2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在塑料管中放置直径为25mm的热轧螺纹钢筋作为预应力筋6,然后将塑料管抽出。并于墙身2处放置与预应力筋6的端部连接的锚具5,再使用千斤顶将预应力筋6张拉至要求的应力并锚固于八字翼墙的墙身2的中央,接着使用水泥浆填充预应力筋6与墙身6之间的空隙。使用锚具5和预应力筋6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涵洞1的八字翼墙的墙身2的开裂,而且将涵洞1的进出口八字翼墙的墙身2连接起来,增加了涵洞1的整体,提高了涵洞1的抗水毁的能力。

步骤六:修筑涵洞1其他的附属设施,在涵洞台背填筑透水性材料并压实,以完成涵洞1的修建。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