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蓄水透水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05255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堵蓄水透水砖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堵蓄水透水砖,其包括砖体,所述砖体的上表面设有呈纵横交错布置的集雨槽,所述集雨槽包括纵向集雨槽和横向集雨槽,所述纵向集雨槽和横向集雨槽的十字交汇处设有疏泄孔,所述疏泄孔由上而下逐渐扩大贯穿所述砖体。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透水铺装面层堵塞而导致透水持续性差的问题。
【专利说明】
一种防堵蓄水透水砖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面砖,尤其涉及一种防堵蓄水透水砖。
【背景技术】
[0002]海绵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建立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今后我国城镇建设的重大任务。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道路与铺装等覆盖物约占建成区面积的三分之一的面积,透水铺装是“源头、分散、小规模”低影响开发技术(LID)的截雨措施。
[0003]目前,一般铺砖透水受到三大难题的困扰:1、铺砖不透水。雨水无法渗透,直接排到排水沟,增加排洪压力;2、采用透水砖,但堵塞失效快。灰尘等垃圾堵塞很快失去透水效果,一段时间后,等同于铺砖不透水;3、需要经常清洗,养护费用高。透水砖在高压水枪清洗之后能恢复部分透水功能,但水费、人工费、水车折旧费、燃油费等养护费用高居不下。所有这些导致了雨水源头控制弱,无法达到海绵城市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堵蓄水透水砖,能够解决透水铺装面层堵塞而导致透水持续性差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堵蓄水透水砖,其包括砖体,所述砖体的上表面设有呈纵横交错布置的集雨槽,所述集雨槽包括纵向集雨槽和横向集雨槽,所述纵向集雨槽和横向集雨槽的十字交汇处设有疏泄孔,所述疏泄孔由上而下逐渐扩大贯穿所述砖体。
[0006]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砖体呈正四棱台状。
[0007]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砖体的顶部的四个周边均设有半条集雨槽,两个所述砖体拼装后,两边的半条集雨槽构成完整的集雨槽。
[0008]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纵向集雨槽和横向集雨槽的T字交汇处设有半圆形疏泄孔,所述半圆形疏泄孔由上而下逐渐扩大贯穿所述砖体,两个所述砖体拼装后,两个的半圆形疏泄孔构成完整的疏泄孔。
[0009]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纵向集雨槽和横向集雨槽的L字交汇处设有四分一圆形疏泄孔,所述四分一圆形疏泄孔由上而下逐渐扩大贯穿所述砖体,四个所述砖体呈田字拼装后,四个的四分一圆形疏泄孔构成完整的疏泄孔。
[0010]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集雨槽的截面为梯形,所述集雨槽的开口宽,底部窄。
[0011]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疏泄孔在所述砖体的上表面上的直径小于或等于3mm。
[0012]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堵蓄水透水砖,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I)集雨和渗透功能。通过上述集雨槽和疏泄孔的设计,落在地面的雨水会流向集雨槽,并通过疏泄孔流往砖体底部进行疏水,使雨水顺利向下渗透。
[0014](2)防堵功能。疏泄孔由上而下逐渐扩大贯穿砖体的设计,大大降低了被垃圾堵塞的机会,极大地延长了透水砖的透水寿命。大于3mm的垃圾则留在砖的表面,很容易被常规的清扫或清洗掉。
[0015](3)蓄水功能。雨水通过上述的结构向透水砖的透水垫层渗透,而透水砖本身的正四棱台状结构和集雨槽、疏泄孔的空间可以临时蓄存超过排渗量的雨水,极大地满足了海面城市源头控制和截留雨水的要求。
[0016](4)防滑功能。透水砖表面密集的集雨槽可起到防滑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路面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堵蓄水透水砖的主视图;
[0019]图2是图1所示结构A-A向的截面图;
[0020]图3是两块透水砖铺装后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一种防堵蓄水透水砖,其包括砖体I,所述砖体I的上表面设有呈纵横交错布置的集雨槽2,所述集雨槽2包括纵向集雨槽2a和横向集雨槽2b,所述纵向集雨槽2a和横向集雨槽2b的十字交汇处设有疏泄孔3,所述疏泄孔3由上而下逐渐扩大贯穿所述砖体I。由此,通过上述集雨槽2和疏泄孔3的设计,落在地面的雨水会流向集雨槽2,并通过疏泄孔3流往砖体I底部进行疏水,使雨水顺利向下渗透。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疏泄孔3是由上而下逐渐扩大贯穿砖体I,能大大降低了被垃圾堵塞的机会,极大地延长了透水砖的透水寿命。由于集雨槽2密集在透水砖表面,可起到防滑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路面的安全性。
[0023]具体实施时,所述砖体I呈正四棱台状,四个侧面的外形是一样的,可方便透水砖之间的铺装,同时,其上宽下窄的结构以增大透水砖的储水空间。优选的,所述砖体I的厚度为100mm,上表面330*330mm,下表面300*300mm。根据实际需要,所述砖体I的上表面共设有四条井字的集雨槽2,所述集雨槽2的截面为梯形,集雨槽2的开口宽(设计为9mm),底部窄(设计为3mm),深度设计3mm。所述疏泄孔3在所述砖体I的上表面上的直径小于或等于3mm。由此,通过上述集雨槽2和疏泄孔3的尺寸设计,能使大于3mm的垃圾留在砖体I的表面,方便被常规的清扫或清洗掉。还需要说明的是,透水砖本身的正四棱台状结构和集雨槽2、疏泄孔3的空间可以临时蓄存超过排渗量的雨水,极大地满足了海面城市源头控制和截留雨水的要求。
[0024]更佳地,所述砖体I的顶部的四个周边均设有半条集雨槽4,两个所述砖体I拼装后,两边的半条集雨槽4构成完整的集雨槽2。所述纵向集雨槽2a和横向集雨槽2b的T字交汇处设有半圆形疏泄孔5,所述半圆形疏泄孔5由上而下逐渐扩大贯穿所述砖体1,两个所述砖体I拼装后,两个的半圆形疏泄孔5构成完整的疏泄孔3。所述纵向集雨槽2a和横向集雨槽2b的L字交汇处设有四分一圆形疏泄孔6,所述四分一圆形疏泄孔6由上而下逐渐扩大贯穿所述砖体I,四个所述砖体I呈田字拼装后,四个的四分一圆形疏泄孔6构成完整的疏泄孔3。这样的设计,透水砖铺装后,能够使透水砖与透水砖之间形成集雨槽2和疏泄孔3,进一步提高地面集雨、渗透和蓄水的效果。
[0025]综上所述,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防堵蓄水透水砖,具有透水好、防堵塞、能蓄水并还具备防滑的作用,据估算,海绵城市每平方公里投入1-1.5亿,具有巨大的投资空间,符合“源头、分散、小规模”低影响开发技术(LID)的截雨措施,对解决“暴雨淹城”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0026]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防堵蓄水透水砖,包括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的上表面设有呈纵横交错布置的集雨槽,所述集雨槽包括纵向集雨槽和横向集雨槽,所述纵向集雨槽和横向集雨槽的十字交汇处设有疏泄孔,所述疏泄孔由上而下逐渐扩大贯穿所述砖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蓄水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呈正四棱台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堵蓄水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的顶部的四个周边均设有半条集雨槽,两个所述砖体拼装后,两边的半条集雨槽构成完整的集雨槽。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堵蓄水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集雨槽和横向集雨槽的T字交汇处设有半圆形疏泄孔,所述半圆形疏泄孔由上而下逐渐扩大贯穿所述砖体,两个所述砖体拼装后,两个的半圆形疏泄孔构成完整的疏泄孔。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堵蓄水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集雨槽和横向集雨槽的L字交汇处设有四分一圆形疏泄孔,所述四分一圆形疏泄孔由上而下逐渐扩大贯穿所述砖体,四个所述砖体呈田字拼装后,四个的四分一圆形疏泄孔构成完整的疏泄孔。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防堵蓄水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槽的截面为梯形,所述集雨槽的开口宽,底部窄。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防堵蓄水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泄孔在所述砖体的上表面上的直径小于或等于3mm。
【文档编号】E01C5/00GK205711620SQ201620417991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5月9日
【发明人】张乔松, 代色平, 李晓东
【申请人】张乔松, 代色平, 李晓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