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沿石。
背景技术:
路沿石是指用石料或者混凝土浇注成型的条块状物体用在路面边缘的界石,也称道牙石或缘石,它是在路面上区分车行道、人行道、绿地、隔离带和道路其他部分的界线,起到保障行人、车辆交通安全和保证路面边缘整齐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建设投资的增加,我国的公路,高速公路,高架桥等快速车道通车里程在近几年有了一个里程碑的突破,混凝土路沿石的使用量和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目前,用于制备路沿石的材料为普通混凝土,部分混凝土路沿石直接使用,部分混凝土路沿石采用了一定厚度的防护涂层。但是由于普通混凝土的耐久性较差,在雨雪冲刷、化冰盐、冻融循环等的侵蚀下普通混凝土路沿石服役一段时间后就需要进行更换。这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修补施工会带来道路的拥堵和安全隐患。
纤维水泥板(fiber cement flat sheets、FC板)是以水泥为基本材料和胶黏剂,以矿物纤维水泥和其它纤维为增强材料,经制浆、成型、养护等工序而制成的板材,纤维水泥平板应用在国内各类发电厂、化工企业等电缆工程的防火阻燃。也是大型商场、酒店、宾馆、文件会馆、封闭式服装市场、轻工市场、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室内装饰防火阻燃工程的最佳防火阻燃材料。
因此,急需设计一种路沿石,其安装方便,而且耐久性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路沿石结构,其有效解决了普通路沿石的重量较大,运输安装费工费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路沿石,其包括芯部和壳体部;
所述芯部沿所述路沿石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芯部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所述壳体部设置于所述芯部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外表面上;
所述芯部采用普通混凝土或者轻质混凝土制备;所述壳体部采用纤维水泥制备。
可选的,所述壳体部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耐候性涂层。
可选的,所述耐候性涂层采用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或聚脲防水涂料制备。
可选的,所述壳体部的左上角呈倒角结构,所述芯部的左上角呈倒角结构。
可选的,在所述壳体部的左侧表面、上侧表面以及倒角表面上的所述耐候性涂层上设置有耐磨涂层。
可选的,所述芯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壳体部的内壁面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凸起为长条状凸起,所述长条状凸起沿所述芯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的,所述芯部为两个,包括上芯部和下芯部,所述上芯部的横截面为具有倒角的矩形,所述下芯部的横截面为矩形。
可选的,所述壳体部的壁厚为5-3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路沿石有效延长了路沿石的使用寿命,达到了少更换或免更换的目的,节约资源,提高道路安全性问题。而且采用一体成型纤维水泥制作的壳体部可以制备长度大于2米的路沿石,有效解决了普通路沿石的重量较大,运输安装费工费时的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路沿石可以进行现场浇注或者工厂预制,而不需要多余的模具,实现了工艺简化,节约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路沿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路沿石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路沿石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壳体部;2-芯部;3-耐候性涂层;4-耐磨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沿石,其包括芯部和包围所述芯部的壳体部。
所述芯部采用普通混凝土或者轻质混凝土制备;采用普通混凝土时,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或者相关标准即可;当然也可以采用轻质混凝土,此时也需要满足设计要求或者相关标准。所述壳体部采用纤维水泥制备,即采用纤维水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备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壳体部。
即本实施例中,所述路沿石为纤维水泥板复合各种混凝土制备的路沿石,其采用一体成型纤维水泥板制备路沿石的壳体部,采用普通混凝土或者轻质混凝土制备其芯部,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路沿石的耐久性,可以在壳体部的整个表面增加耐候性涂层,即所述壳体部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耐候性涂层,为了增加路沿石的耐磨性可以在迎车面增加耐磨涂层。
本实施例中,所述芯部沿所述路沿石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芯部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壳体部设置于所述芯部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外表面上。
而且,所述壳体部的左上角呈倒角结构,在所述壳体部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耐候性涂层,在所述壳体部的左侧表面、上侧表面以及倒角表面上的所述耐候性涂层上设置有耐磨涂层。所述耐候性涂层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外界腐蚀性粒子侵蚀纤维水泥板以及其内部的混凝土结构,一般采用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聚脲防水涂料等防水涂料。所述耐磨性涂层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车辆轮胎对路沿石的碾压和摩擦造成路沿石的破坏,一般采用聚氨酯耐磨胶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部的密度为1.5-2.0g/cm3,即所述壳体部采用的纤维水泥板为高密度纤维水泥板,而且所述壳体部的壁厚为5-30mm,所述壳体部以半包围或者全包围的形式设置在芯部的外侧。
为增强芯部的外表面和壳体部内表面的结合力,本实施例中,所述芯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同时,所述壳体部的内壁面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凹槽内,从而增加所述壳体部和芯部的结合力;更优选地,所述凸起为长条状凸起,所述长条状凸起沿所述路沿石的长度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中,为增强所述壳体部的强度,所述壳体部内设置有肋条,所述肋条可以为钢筋,而且所述肋条沿所述路沿石的长度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路沿石的使用寿命问题,即本实用新型的路沿石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达到了少更换或免更换的目的,节约资源,提高道路安全性问题。
2、采用一体成型纤维水泥制作的壳体部可以制备长度大于2米的路沿石,有效解决了普通路沿石的重量较大,运输安装费工费时的问题。
3、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路沿石,由于采用一体成型纤维水泥制备的壳体部,因此可以进行现场浇注或者工厂预制,而不需要多余的模具,实现了工艺简化,节约成本的效果。
实施例2
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沿石,具体为一种纤维水泥板复合路沿石,采用一体成型纤维水泥板制备路沿石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壳体部,采用普通混凝土或者轻质混凝土制备其芯部。所述路沿石的芯部采用普通混凝土,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或者相关标准;还可以采用轻质混凝土,同样需要满足设计要求或者相关标准。
所述壳体部为高密度(1.5-2.0g/cm3)纤维水泥板,其板面厚度在5-30mm,全包围的形式设置在混凝土的外侧;在所述壳体部的内侧设置有凹槽,在所述芯部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以通过所述凹槽和凸起的配合,增加壳体部和路沿石的芯部的结合力。
实施例3
参考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沿石,具体为一种纤维水泥板复合路沿石,采用一体成型纤维水泥板制备路沿石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壳体部,采用普通混凝土或者轻质混凝土制备其芯部。所述路沿石的芯部采用普通混凝土,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或者相关标准;还可以采用轻质混凝土,同样需要满足设计要求或者相关标准。
所述壳体部为高密度(1.5-2.0g/cm3)纤维水泥板,其板面厚度在5-30mm,全包围的形式设置在混凝土的外侧;在所述壳体部的内侧设置有凹槽,在所述芯部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以通过所述凹槽和凸起的配合,增加壳体部和路沿石的芯部的结合力。
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路沿石的耐久性,可以在壳体部的整个外表面增加耐候性涂层。所述耐候性涂层3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外界腐蚀性粒子侵蚀壳体部以及其内部的混凝土结构,所述耐候性涂层一般采用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聚脲防水涂料等防水涂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芯部为两个,即包括上芯部和下芯部,所述上芯部的横截面为具有倒角的矩形,所述下芯部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上芯部沿高度方向设置于所述下芯部的上方;更优选地,所述上芯部和下芯部之间形成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部一体浇筑成型。
实施例4
参考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沿石,具体为一种纤维水泥板复合路沿石,采用一体成型纤维水泥板制备路沿石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壳体部,采用普通混凝土或者轻质混凝土制备其芯部。所述路沿石的芯部采用普通混凝土,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或者相关标准;还可以采用轻质混凝土,同样需要满足设计要求或者相关标准。
所述壳体部为高密度(1.5-2.0g/cm3)纤维水泥板,其板面厚度在5-30mm,全包围的形式设置在混凝土的外侧;在所述壳体部的内侧设置有凹槽,在所述芯部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以通过所述凹槽和凸起的配合,增加壳体部和路沿石的芯部的结合力。
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路沿石的耐久性,可以在壳体部的整个外表面增加耐候性涂层。所述耐候性涂层3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外界腐蚀性粒子侵蚀壳体部以及其内部的混凝土结构,所述耐候性涂层一般采用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聚脲防水涂料等防水涂料。
本实施例中,为增强所述壳体部的强度,所述壳体部内设置有肋条,所述肋条可以为钢筋,而且所述肋条沿所述路沿石的长度方向设置。
同时,为了增加路沿石的耐磨性,还可以在迎车面增加耐磨涂层。所述耐磨性涂层4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车辆轮胎对路沿石的碾压和摩擦造成路沿石的破坏,一般采用聚氨酯耐磨胶等。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