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砖,特别涉及一种耐用联锁砖。
背景技术:
在目前国内道路建设中,采用水泥稳定碎石这一半刚硬结构作路面基层为主流。但由于温度热胀冷缩的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产生的温度裂缝不能避免,对沥青路面造成的反射裂缝已经成为影响道路路面使用寿命的最主要因素。并且由于水泥稳定碎石结构为减少收缩裂缝,水泥用量受到严格限制(6%以下),使得这种结构强度低(高速公路设计3.5MPa)抗冲击疲劳能力不强,在道路重载车辆的反复冲击下路基损坏严重,已经成为我国道路路面损坏的最主要因素。
因此,现有公开号为CN201746757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双向互锁砖,具有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双向互锁砖还包括:两下承压面,所述两下承压面对称分布于所述双向互锁砖两侧面,各所述下承压面与所述下端面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两上承压面,所述两上承压面对称分布于所述双向互锁砖的另两侧面,各所述上承压面与所述下端面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
但是,这种互锁砖只对横向的双向限位,在长期使用中,仍存在砖体一侧纵向翘起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用联锁砖,在实用过程中不会产生纵向位移,因此各联锁砖之间联锁强度更大,也更耐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耐用联锁砖,包括两个相对的拼接面,其中一个拼接面的中间位置内凹形成锁槽,所述锁槽为沿联锁砖的厚度方向贯穿砖体的通槽;其中另一个拼接面的中间位置外凸形成锁块,一个联锁砖的锁块可嵌入另一个联锁砖的锁槽内;
所述锁槽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限位槽,所述锁块表面的中间位置设有限位块,一个联锁砖的限位块可嵌另一个联锁砖的限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锁块嵌入锁槽,可阻止联锁砖产生横向位移,利用限位块嵌入限位槽,可阻止联锁砖产生纵向位移,这样,增加了联锁砖之间联锁强度更大,使单个砖体在长期使用时不易翘起,更耐用。
优选的:所述限位槽的槽口设有扩口。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端部设有倒角。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凸出于锁块表面的高度大于限位槽的深度。
优选的:砖体周缘设有导流面。
优选的:所述限位槽宽度大于拼接面长度的二分之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槽的槽口处采用了扩口,使限位块更容易嵌入限位槽内,同理,在限位块的端部采用了倒角,也可达到相同的效果;由于限位块的高度大于限位槽的深度,使得拼接后的两个砖体之间留有缝隙,一来可以排水,二来提供砖体产生微形变的空间;在砖体周缘设置导流面,有助于排水;加宽锁槽宽度,意味着加大锁块宽度,可增加联锁砖之间的联锁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多个联锁砖拼接的立体图;
图2a是联锁砖的立体图一;
图2b是联锁砖的立体图二。
图中,1、拼接面;2、锁槽;3、锁块;4、导流面;5、限位槽;51、扩口;6、限位块;61、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耐用联锁砖,包括两个相对的拼接面1,其中一个拼接面1的中间位置内凹形成锁槽2,所述锁槽2为沿联锁砖的厚度方向贯穿砖体的通槽;其中另一个拼接面1的中间位置外凸形成锁块3,一个联锁砖的锁块3可嵌入另一个联锁砖的锁槽2内;利用锁块3嵌入锁槽2,可阻止联锁砖产生横向位移。另外,砖体周缘设有导流面4,这样,两个拼接的联锁砖之间形成排水沟道,有利于将联锁砖表面的积水排掉。
参见图2a,图中示出了联锁砖在一个拼接面1处的立体状态,锁槽2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限位槽5,参见图2b,图中示出了联锁砖在另一个拼接面1处的立体状态,所述锁块3表面的中间位置设有限位块6,结合图1,一个联锁砖的限位块6可嵌另一个联锁砖的限位槽5内。利用限位块6嵌入限位槽5,可阻止联锁砖产生纵向位移,这样,增加了联锁砖之间联锁强度更大,使单个砖体在长期使用时不易翘起,更耐用。
参见图2a,限位槽5的槽口设有扩口51。在限位槽5的槽口处采用了扩口51,使限位块6更容易嵌入限位槽5内。参见图2b,限位块6的端部设有倒角61。在限位块6的端部采用了倒角61,也使限位块6更容易嵌入限位槽5内。
另外,限位块6凸出于锁块3表面的高度大于限位槽5的深度。限位槽5宽度大于拼接面1长度的二分之一。这样,由于限位块6的高度大于限位槽5的深度,使得拼接后的两个砖体之间留有缝隙,一来可以排水,二来提供砖体产生微形变的空间;在砖体周缘设置导流面4,有助于排水;加宽锁槽2宽度,意味着加大锁块3宽度,可增加联锁砖之间的联锁强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