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趾小阻力弹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2163阅读:906来源:国知局
单趾小阻力弹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扣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趾小阻力弹条。



背景技术:

铁路扣件是固定钢轨的基础元件,在扣件中起到固定关键作用的零部件是扣件中的弹条。弹条具有一定的扣压力,不同线路对扣压力要求不一样。普通的地上或地下线路,在日常运营中钢轨可以随着基础一起收缩。但是在高架桥上使用时,由于高架桥基本都采用桥墩和梁型结构,扣件扣压力较大时,钢轨在热胀冷缩时,将带动桥梁,对桥墩产生拉应力,这对桥墩受力非常不利。无缝线路的梁轨相互作用产生的纵向附加力是桥上无缝线路的重要荷载,梁轨相互作用力过大会导致线路失稳、钢轨折断等问题,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目前采用的通用做法是,在桥上采用小阻力扣件,配合使用W小阻力弹条,复合垫板等,减小扣件扣压力和摩擦系数,从而降低纵向阻力,使钢轨在热胀冷缩时可有一定的活动量。因此对桥上小阻力扣件纵向阻力进行试验研究,研究扣件系统的纵向阻力影响因素对小阻力扣件的研发和养护维修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城郊地铁”的快速发展,高架线路的数量日益增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在城市道路中间的高架线路,整条线路都需要降低纵向阻力,现行的方案主要采用复合垫板配合W型小阻力弹条进行。现有结构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由于钢轨受到车辆的冲击不断振动,在重复作用载荷下,固定W型小阻力弹条的T型螺栓螺母经常发生松动,需要线路养护工人,定期对螺母进行紧固,才能保证弹条的扣压力。比较有效的方案是采用单趾弹条代替W型弹条,可以减少维护或免维护,无需定期紧固螺栓。但目前的单趾弹条扣压力都比较大,不能起到减小阻力的作用,缺少一种小阻力的单趾弹条。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扣压力较小、阻力较小的单趾小阻力弹条。

一种单趾小阻力弹条,整体呈“e”型,包括趾端、跟端、中端、第一圆弧端和第二圆弧端;所述趾端通过所述第一圆弧端与所述跟端的一端连接;所述跟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圆弧端与所述中端连接。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趾端、所述跟端和所述中端位于第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圆弧端与所述第一平面具有预设夹角。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跟端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为凹向所述“e”型内部的圆弧状。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弧状的最大深度为2毫米。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圆弧端的与所述第一平面的垂直方向对应的一侧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翘起。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趾小阻力弹条的通体直径范围为14毫米至16毫米。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趾小阻力弹条由60Si2Mn或60Si2MnA热轧弹簧钢制成。

上述单趾小阻力弹条,整体为“e”形结构,趾端为扣压钢轨轨距块部分,与跟端采用大圆弧端(即第一圆弧端)连接;中端插入铁垫板孔中进行固定;跟端与铁垫板支点接触,且与中端通过小圆弧端(即第二圆弧端)连接,可满足高架铁路线路对扣件的扣压力要求(扣压力较小),阻力较小,具有无需定期复拧,免维护等特性。且单趾小阻力弹条结构简单,无需螺栓等固定,减少了零部件数量,易于施工、养护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趾小阻力弹条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单趾小阻力弹条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一个实施例中,单趾小阻力弹条整体呈“e”型,包括趾端100、跟端200、中端300、第一圆弧端101和第二圆弧端102。趾端100通过第一圆弧端101与跟端200的一端连接。跟端20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圆弧端102与中端300连接。趾端100、跟端200和中端300通过第一圆弧端101和第二圆弧端102依次连接,形成一个“e”型结构。

其中,第一圆弧端101为大圆弧端,第二圆弧端102为小圆弧端。趾端100为扣压钢轨轨距块部分,与跟端200采用大圆弧端连接。中端300插入铁垫板孔中进行固定。跟端200为与铁垫板支点接触,与中端300采用小圆弧端连接。本实施例中,单趾小阻力弹条所提供的弹条形式,可满足高架铁路线路对扣件的扣压力要求,具有无需定期复拧,免维护等特性。且单趾小阻力弹条采用三点支撑结构,有效的保证弹条在标准组装状态下扣压力5~7KN。相对于正常弹条低4KN-5KN,本实施例中的单趾小阻力弹条可配合复合垫板使用于高架线铁路。

参见图2,一个实施例中,趾端100、跟端200和中端300位于第一平面上。第一圆弧端101与第一平面具有预设夹角。另外,第二圆弧端102的与第一平面垂直方向对应的一侧,相对于第一平面翘起,且翘起方向与所述第一圆弧端101的翘起方向相同,能够使得单趾小阻力弹条在安装过程中,不易发生退弹的情况。

参见图1,一个实施例中,跟端200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为凹向“e”型内部的圆弧状。将跟端200设置成圆弧状,可以分散弹条受力的应力分布,减少应力集中的出现,降低在使用中由于局部过载造成断裂的可能性,从而杜绝或降低弹条断裂的风险。一个实施例中,圆弧状的最大深度为D。其中,D可以小于或等于2毫米。

参见图1,一个实施例中,单趾小阻力弹条的通体直径范围可以为14毫米至16毫米。单趾小阻力弹条可以由60Si2Mn或60Si2MnA热轧弹簧钢制成。且单趾小阻力弹条经500万次疲劳试验后不得折断,残余变形不得大于1mm。

上述单趾小阻力弹条在使用过程中,中端300插在上盖板的水平孔内,趾端100压紧钢轨,跟端200与上盖板的上端面接触。

上述单趾小阻力弹条,整体为“e”形结构,趾端100为扣压钢轨轨距块部分,与跟端200采用大圆弧端(即第一圆弧端101)连接;中端300插入铁垫板孔中进行固定;跟端200与铁垫板支点接触,且与中端300通过小圆弧端(即第二圆弧端102)连接,可以满足小阻力扣件的扣压力要求,减少弹条质量,并进而减少弹条造价,减小弹条小圆弧处应力水平,具有无需定期复拧,免维护等特性。且其疲劳极限大,不易产生疲劳断裂。而且单趾小阻力弹条结构简单,无需螺栓等固定,减少了零部件数量,易于施工、养护维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