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浆池的保护路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2239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泥浆池的保护路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路基,特别涉及一种泥浆池的保护路基,属于公路建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泥浆池主要是施工成孔中,用于泥浆循环沉淀作用;为了防止泥浆池坍塌,通常在建设泥浆池时,会设有路基,用于保护泥浆池和方便机械设备进入泥浆池,以便于取出泥浆,然而,现有的路基牢固性不强,两侧易变形,容易被泥浆池中的泥浆冲塌,不便于修建公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泥浆池的保护路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路基牢固性不强,两侧易变形,容易被泥浆池中的泥浆冲塌,不便于修建公路的问题,保护路基可以保护泥浆池路基,防止路基变形,抵抗泥浆池中泥浆的冲击力,防止路基被冲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泥浆池的保护路基,包括泥浆、预应力管桩和水泥搅拌桩墙,所述泥浆上设置有泥浆层,所述泥浆层的顶端设置有硬壳层,所述硬壳层内打设有若干个预应力管桩,且若干个预应力管桩均连通所述泥浆层和所述泥浆,所述硬壳层的一侧连接有路基,所述硬壳层的另一侧打设有所述水泥搅拌桩墙,所述水泥搅拌桩墙的一侧设置有抛石斜坡,所述硬壳层的顶端铺设有细沙层,所述细沙层的顶端铺设有耕土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泥搅拌桩墙的顶端与所述硬壳层的顶端在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细沙层的厚度为50厘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路基的顶端与所述耕土层的顶端在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应力管桩之间的距离相等,若干个所述预应力管桩均使用管桩和桩帽构成。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实用性强,通过设有预应力管桩,可以支撑硬壳层,防止硬壳层下陷,同时有利于保护路基的堆建,通过设有水泥搅拌桩墙,可以加强保护路基的固定性,防止保护路基坍塌,有利于保护路基,防止路基变形,加强保护路基的抗冲击力,设有的抛石斜坡,可以减缓泥浆池对保护路基的冲击力,进行护脚,从而有利于提高保护路基的坚固性,防止路基变形坍塌。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泥搅拌桩墙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泥浆;2、泥浆层;3、硬壳层;4、预应力管桩;5、路基;6、细沙层;7、耕土层;8、水泥搅拌桩墙;9、抛石斜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泥浆池的保护路基,包括泥浆1、预应力管桩4和水泥搅拌桩墙8,泥浆1上设置有泥浆层2,泥浆层2的顶端设置有硬壳层3,硬壳层3内打设有若干个预应力管桩4,且若干个预应力管桩4均连通泥浆层2和泥浆1,硬壳层3的一侧连接有路基5,硬壳层3的另一侧打设有水泥搅拌桩墙8,水泥搅拌桩墙8的一侧设置有抛石斜坡9,硬壳层3的顶端铺设有细沙层6,细沙层6的顶端铺设有耕土层7。

进一步,水泥搅拌桩墙8的顶端与硬壳层3的顶端在同一水平面上,便于铺设细沙,细沙层6的厚度为50厘米,路基5的顶端与耕土层7的顶端在同一水平面上,便于机械设备在路基上通行,每相邻的两个预应力管桩4之间的距离相等,若干个预应力管桩4均使用管桩和桩帽构成,将一个个的管桩作为修建保护路基的平台,便于打桩。

具体的,在路基的两侧的泥浆层2上,通过采用粉剂或浆剂固化剂对软土等土体进行就地固化处理,使土体达到一定强度,形成硬壳层3,再采用锤击式管桩机,将预应力管桩4一个个打设到硬壳层3中,并保证预应力管桩4的桩帽顶与硬壳层3顶面持平,之后在就地固化边界处即硬壳层3的外侧设置两排咬合水泥搅拌桩作为封闭墙,形成水泥搅拌桩墙8,可以加强保护路基的固定性,防止保护路基坍塌,有利于保护路基,防止路基变形,加强保护路基的抗冲击力,然后在水泥搅拌桩墙8的外侧采用抛石设置抛石斜坡,进行护脚,最后,在硬壳层3的顶端铺设50厘米后的细沙层6,在细沙层6的顶端铺设耕土,形成耕土层7,可以保护路基,防止路基两侧变形坍塌。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实用性强通过设有预应力管桩4,可以支撑硬壳层3,防止硬壳层3下陷,同时有利于保护路基的堆建,通过设有水泥搅拌桩墙8,可以加强保护路基的固定性,防止保护路基坍塌,有利于保护路基5,防止路基5变形,加强保护路基5的抗冲击力,设有的抛石斜坡9,可以减缓泥浆池对保护路基的冲击力,进行护脚,从而有利于提高保护路基的坚固性,防止路基5变形坍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