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6768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地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地砖。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地砖其正反面一般均为平面,铺设时都是先用水泥砂浆对土地地面找平,然后直接将地砖通过水泥砂浆的粘接力铺设于地面上。由于水泥砂浆层的下方为土层,其质地松软,受雨水和长期踩踏的影响易变形,稳定性较差,因此土层的平面发生凹凸变形会直接引起水泥砂浆粘接层被破环,从而导致地砖与地面的结合力消失。这种情况下,一旦行人踩到松动的地砖上,沉积在地砖的底面以及相邻地砖之间缝隙中的雨水,就会猛然溅起,将行人的裤子溅湿、弄脏,这一现象已成为各个城市广场铺地的通病。因此很多城市的广场都出现了将人行道地砖拆了又铺,铺了又拆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溅水的地砖。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砖,包括若干可拆卸连接的地砖单元,所述地砖单元包括四个侧缘,两个相对的侧缘构成一组,同组侧缘的一侧缘上设有凹部,另一侧缘上设有凸部,一所述地砖单元的凸部嵌于另一所述地砖单元的凹部中固定相邻地砖单元,且凹部与凸部之间穿设有固定相邻地砖单元的卡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一地砖单元的凸部嵌于另一所述地砖单元的凹部中,可增大地砖单元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相邻地砖之间缝隙中的雨水溅起;且可限制地砖单元之间仅能水平方向移动,通过插入卡位件便可限制水平方向的自由度,达到固定相邻地砖单元的效果,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凸部的高度由内至外递增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上述侧缘的凸部插入相邻凹部中,便可限制相邻地砖单元仅能沿凹部的轨道滑动,将相邻地砖单元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部所在的侧缘上开设有容纳卡位件的凹槽以及与凹槽相连通的滑槽,滑槽中设有与滑槽滑动连接且用于遮蔽卡位件的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起到遮蔽保护卡位件的作用,避免卡位件与外界的雨水等长期接触,影响其使用寿命。同时因卡位件不受损伤,也更便于拆卸地砖单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板与滑槽之间设有两端分别与滑板和滑槽抵触连接的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动滑板打开凹槽时,弹簧受压产生反弹力,推动滑板重新闭合凹槽,可用于保持凹槽封闭状态,避免雨水、脏物等进入凹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的两端均突出凹槽的两端设置,滑板覆盖于凹槽上且突出凹槽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滑板完全覆盖于凹槽上,使滑板受到的支撑力均匀,在受压时更不易损坏;更好的保证了凹槽的密封性,避免雨水等进入凹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板上设有便于对滑板施力的施力凸块。

因滑板设置于凹槽内且当滑动滑板时弹簧压缩会产生一定反弹力,因此推动滑板打开凹槽较为不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施力凸块更便于对滑板施力,可打开滑板,对滑板内的卡位件进行更换或是拆卸地砖单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部的外端呈圆弧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当相邻地砖单元的接触处受压时,其相接触的棱边应力集中,容易造成磨损,通过将凸部的外端呈圆弧型设置,可避免应力集中,减小磨损;其次,可减小凸部与凹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摩擦,更便于凸部插入凹部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砖单元上开设有导流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积存于地砖上的水可通过导流孔流至地表,被土地吸收,避免地砖上雨水积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孔呈上小下大的锥型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避免穿高跟鞋的女士走在该地砖单元上时,出现高跟鞋鞋跟卡入导流孔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砖单元上穿设有排水孔,同一地砖单元上的排水孔与导流孔相连通,且相邻地砖单元的排水孔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砖上的积水过多时,积水可通过导流孔汇聚至排水孔,然后可在边缘的排水孔上连接管道,通过管道将积水引入绿化用水的储水池中或是直接引入下水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设置凹部、凸部和卡位件,更好的固定了相邻地砖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其不发生偏移;

其二,通过设置滑板,在不影响地砖单元使用的同时,更好的遮蔽了卡位件,避免卡位件因外界的雨水等因素而出现生锈腐蚀的情况,便于对地砖单元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地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地砖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2中卡位件结构图;

图6为实施例2中地砖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3中地砖的主视图;

图8为实施例3中相邻地砖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中:1、地砖单元;2、凹部;3、凸部;4、卡位件;5、凹槽;6、滑槽;7、滑板;8、弹簧;9、排水孔;10、施力凸块;11、导流孔;12、通孔一;13、通孔二;14、卡位凸块;15、卡槽;17、侧缘组一;18、侧缘组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一种地砖,包括若干地砖单元1,地砖单元1之间可拆卸连接。地砖单元1呈四边形设置,包括四个侧缘,将相对的两个侧缘构成一组,可分为侧缘组一17和侧缘组二18。侧缘组一17和侧缘组二18上分别形成相对应的凹部2和凸部3,通过将一地砖单元1的凸部3嵌于另一地砖单元1的凹部2中可固定相邻地砖单元1。

如图1和2所示,侧缘组一17上的凹部2和凸部3均与地砖单元1侧边等长,凹部2的高度由内至外递减,呈等腰梯形设置;凸部3的高度则由内至外递增设置,通过将凸部3插入凹部2中,便可固定相邻地砖单元1。

如图1、2和4所示,侧缘组二18上凹部2和凸部3长度小于地砖单元1侧边,使相邻侧缘的凹部2和凸部3不重叠。凸部3的外端呈圆弧型设置,便于将凸部3插入凹部2中。如图4所示,凹部2和凸部3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通孔一12和通孔二13,通过将卡位件4穿过通孔一12和通孔二13可固定相邻地砖单元1。卡位件4可选用螺栓、螺杆或销等,在本实施例中选用沉头螺栓,螺栓头与地砖单元1高度齐平。

如图3所示,地砖单元1上开设有若干导流孔11,导流孔11呈上小下大的锥型孔设置。地砖单元1中穿设有排水孔9,排水孔9与导流孔11相连通,且相邻地砖单元1的排水孔9相连通。

实施例2:实施例2中卡位件4的设置与实施例1中的不同。如图5和6所示,卡位件4上设有卡位凸块14,卡位凸块14呈一字型设置,此时通孔一12和通孔二13也均呈“一”字设置,通孔二13上延伸设有限制卡位凸块14位置的卡槽15,卡槽15可设置为直径等于卡位凸块14长度的圆形槽。将卡位件4依次插入通孔一12和通孔二13中,并使卡位凸块14嵌入卡槽15中;旋转卡位凸块14,使卡位凸块14与通孔二13交错,便可固定相邻地砖单元1,使其不发生相对移动。

实施例3:实施例3中卡位件4的设置与实施例1中的不同。如图7和8所示,通孔一12上方开设有容纳卡位件4的凹槽5,凹槽5向外延伸形成与凹槽5相连通的滑槽6,滑槽6中设有与滑槽6滑动连接且用于遮蔽卡位件4的滑板7。滑槽6的两端均突出凹槽5的两端设置,滑板7覆盖于凹槽5上且突出凹槽5设置。滑板7与滑槽6之间设有两端分别与滑板7和滑槽6抵触连接的弹簧8。当滑动滑板7打开凹槽5时,弹簧8压缩产生反弹力推动滑板7复位,因此滑板7上设有便于操作人员对滑板7施力的施力凸块10,如图7所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