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轧花彩喷人行道施工工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2605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行道施工工法,具体涉及一种沥青轧花彩喷人行道施工工法,属于市政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行道景观美化需求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传统沥青轧花彩喷施工中存在以下问题:轧花施工难度大同时使轧花后沥青边角容易剥落,喷涂后的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泽度不够;轧花交界处重复压印及轧花范围外被压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沥青轧花彩喷人行道施工工法,既提高了施工效率,增加了人行道使用寿命,又使传统人行道路面光彩亮丽。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沥青轧花彩喷人行道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沥青路面施工;施工放样;沥青路面加热;摆放模具、模压造型;底层及面层涂装;喷涂面层保护膜;干燥成型。

优选地,沥青路面施工中采用温拌沥青作为轧花人行道基层材料,沥青油石比为6.0%,粒径为5-10mm碎石骨料含量为25%-30%,0.6mm以下的细骨料颗粒的含量为22%-25%,0.075mm以下的填料的含量不低于6%;温拌沥青混凝土施工温度为120-130℃,温拌沥青面层的压实度为≥96%,沥青路面平整度为≤4mm。

优选地,施工放样过程如下:首先划出施工区域的主轴线,采用弹线的方法标记;依据标记主轴平行线;依分割,以3:4:5比例划出垂直线;以平行线原理画出垂直线平行线;标记红外加热装置加热位置参考线。

优选地,沥青路面加热利用红外加热机,控制沥青表面温度为120℃-140℃,红外加热机正常运行的液化气压力设定值在4-6psi,加热软化深度标准为1.5-1.8cm,每次移动应重叠20cm范围。

优选地,模压造型采用以双向平板夯进行压印,移动方向与红外加热机移动方向相同,模压要求的深度标准为0.8-1.0cm。

优选地,底层及面层涂装过程如下:

1)现场准备:强力吹风机清理现场,需要保护的构筑物进行贴覆,用帆布或塑胶保护预定拌合涂料的场地,准备施工用水,空压机、喷枪、自动涂刷机试运转;

2)用清水流通自动喷枪所有管路,并调整喷枪;

3)倒入涂料,于桶内试喷,调整入气量与入料量(具体参数值)以得到最佳喷涂效果;

4)喷涂底层涂料前,对沥青路面喷洒清水湿润;

5)喷枪距离地面45-60cm,枪口垂直地面以往复螺旋轨迹移动;由专人用毛刷跟于喷枪后反复刷涂;且用挡板对路缘石进行遮挡保护;

6)在底层涂料完全干燥后,进行面层涂料的涂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沥青轧花彩喷人行道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喷涂面层保护膜采用喷雾器喷洒,每壶保护膜可喷98㎡,按1:1水量调和。

优选地,其还包括盲道施工,盲道施工步骤如下:

a、材料准备

(1)盲道涂料采用改性热熔材料,改性热熔材料组成和含量如下:c5石油树脂15-20%,eva30%,聚乙烯蜡20%,二辛酯25%,余为填料;

(2)制作盲道模具:用厚度为5mm的铁质制作模具,模具安装前检查确认模具的尺寸及模具厚度,并涂刷脱模剂;

b、路面清理;人工对路面清扫后,使用吹风机吹扫路面;

c、摆放模具:在路面干净的条件下,按照盲预留位置摆放盲道模具并固定,检查无误后再进行盲道的喷涂工作;

d、盲道施工:

(1)把改性热熔材料装入加热装置中均匀加热至220℃,喷涂时采用人工将改性热熔材料倒入模具内,用灰板将改性热熔材料均匀涂抹于模板中,待改性热熔材料凝固成型前将模具周边材料刮除,凝固成型后拆除模板;

(2)模板拆除后及时进行盲道面层保护膜涂刷,保护膜施工时用毛刷均匀涂刷于盲道面层。

优选地,沥青轧花彩喷人行道结构包括基层和设置在基层上的面层,其中基层由16cm或18cm石灰土和16cm或18cm二灰碎石构成,石灰土占总的基层质量百分数为10%;面层表面从上而下依次包括沥青轧花彩喷层、ac-10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粘层油、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和透层油。

优选地,ac-10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为3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为4cm。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耐久性好,易于养护。与传统沥青路面轧花相比降低了轧花施工难度,使轧花后边角不易剥落,并增强喷涂后的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泽度,后期养护维修成本极低。

2.更具安全性、美观性、实用性。解决了对原轧花模具无法压印盲道的不足,新工法使盲道条牢固的黏贴在沥青路面上,而且具有醒目的色彩和夜间反光效果。

3.有效防止重复压印以及轧花范围以外沥青路面被压印。

4.施工便捷。与传统铺装人行道相比沥青轧花人行道在原有沥青路面上直接施工,施工周期短、通行快。

5.色彩丰富。丰富的色彩充分弥补了传统人行道颜色单一的不足,美化了人行道景观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考图1,一种沥青轧花彩喷人行道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沥青路面施工;施工放样;沥青路面加热;摆放模具、模压造型;底层及面层涂装;喷涂面层保护膜;干燥成型。

各个步骤具体施工要求如下:

一、沥青路面施工

1、采用ac-10温拌沥青作为轧花人行道基层材料。

2、为使人行道轧花效果达到最优效果,经试验将沥青油石比调整到6.0%,将粒径为5-10mm碎石骨料,控制在25%-30%,0.6mm以下的细骨料颗粒的含量为22%-25%,0.075mm以下的填料的含量不低于6%。

3、温拌沥青混凝土施工温度为120-130℃,施工中为防止沥青温度过低,运输时应用苫布覆盖保温。运输、摊铺、碾压等各个施工环节应紧凑,加快施工进度。

4、为了降低温拌沥青面层的弯沉值,温拌沥青面层的压实度为≥96%,注意对路缘石边缘、检查井及雨水口周围等构筑物沥青路面的细部碾压处理。

5、人行道轧花施工队沥青路面平整度要求高,施工中应加强对路面平整度的检查处理,沥青路面平整度为≤4mm。

二、清扫路面

1、将沥青路面上的泥土、水泥、油渍等附着物清理干净。

2、保证沥青路面的清洁与干燥。

3、采用吹风机或其他吹风设备清理场地。

三、施工放样

1、测量放线是沥青轧花彩喷工艺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决定轧花线型和效果的最重要的工序之一。

2、首先划出施工区域的主轴线,采用弹线的方法标记。

3、依据分割标记主轴平行线。

4、依分割,以3:4:5比例划出垂直线。

5、以平行线原理画出垂直线平行线。

6、标记红外加热装置加热位置参考线。

四、沥青路面加热

1、启动红外加热机,将红外加热机置于预定位置,将温度加热到120℃,用测温枪测定。

2、先将加热次数设定于12次进行加热一般一分钟3次,10分钟后,视当天温度与沥青状况进行调整。一般而言,在夏天大约需3分钟即9次加热即可达到最佳温度,随着气温的上升,可缩短1-2分钟。

3、红外加热机正常运行的液化气压力设定值在4-6psi之间。

4、加热软化深度标准为1.5-1.8cm,每次移动应重叠20cm范围。

5、如果沥青表面温度上升过快,则表面洒适量的水降温。

6、为防止沥青路面烤焦,用测温枪测严格控制沥青表面加热温度不得超过140℃。

7、加热时应在已轧花部位边缘喷洒少量水,以防止重复加热损伤路面。

五、摆放模具

1、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放置模具前先洒少量的水,让沥青表面紧实。

2、两人一组依据放样线将模具置于预定位置。

3、注意模压过程中模具不能出现任意摆动现象。

4、为防止重复压印以及轧花范围以外沥青路面被压印,采取在模具边缘底垫石棉板。

六、模压造型

1、以双向平板夯进行压印,移动方向与红外加热机移动方向相同,确保双向平板夯把模具边缘全部压实,全区压印深度一致。

2、模压要求的深度标准为0.8-1.0cm。

3、压印完成后,先洒少量水,至少两人缓慢抬起模具,放置空闲区域。

4、如果模压造型深度不一致,用手提加热器与手动工具进行处理。

5、避免重复压印,如有重复压印,立即用沥青混合细料修补。

6、模压注意事项

(1)温度太低勉强压印,会大幅降低模具使用寿命。

(2)温度太低模具易跳动而造成重复压印或压歪。

(3)如果压印勾缝线呈现白色或钢索纹路出现于压印勾缝中,表面温度过低。

(4)如果压印勾缝边缘为锐角,地表温度过高,易造成角隅崩落及涂料涂刷困难。

七、涂料拌合

涂层组合:底层涂料+面层涂料+面层保护膜。

1、按照配合比将涂料、色料、骨料和水依次导入容器内。

2、水温不应超过30℃。

3、开始搅拌,拌合3分钟,拌合时,搅拌器离桶底约2-3cm,偏离中心约15度,以形成漩涡。

八、涂料喷涂

1、现场准备:

(1)强力吹风机清理现场。

(2)用牛皮纸胶带贴于需要保护的构筑物位置。

(3)用帆布或塑胶保护预定拌合涂料的场地。

(4)准备施工用水,空压机、喷枪、自动涂刷机等设备试运转。

2、先用清水流通自动喷枪所有管路,并调整自动喷枪设定。

3、倒入涂料,于桶内试喷,调整入气量与入料量以得到最佳喷涂效果。

4、喷涂底层涂料前,如果沥青路面温度过高,应喷洒少量清水湿润,避免涂层过快干燥。

5、喷枪距离地面45-60cm,枪口垂直地面以往复螺旋轨迹移动;由专人用毛刷跟于喷枪后反复刷涂;应有专人用挡板对路缘石等进行遮挡保护,避免污染其它构筑物。

6、在底层涂料完全干燥后,进行面层涂料的涂装。面层涂装前不需在已完成底层涂料上洒水。

九、喷涂面层保护膜

1、待面层涂料完成干燥固化后,方可进行保护涂层的施作,采用喷雾器喷洒。

2、每壶保护膜可喷98㎡,按1:1水量调和。

3、预留足够的时间供其干燥,如果在太阳下山前无法干燥,或24小时内可能下雨,则不可喷涂施作。

十、盲道施工

1、材料准备

(1)盲道涂料采用改性热熔材料,改性热熔材料组成和含量如下:c5石油树脂15-20%,eva30%,聚乙烯蜡20%,二辛酯25%,余为填料;

(2)制作厚度为5mm的铁质模具,模具安装前检查确认模具的尺寸及模具厚度,并涂刷脱模剂。

2、路面清理;人工对路面清扫后,使用吹风机吹扫路面,路面清扫必须干净,无尘土。

3、摆放模具:在路面干净的条件下,按照盲预留位置摆放盲道模具并固定,检查无误后再进行盲道的喷涂工作。

4、盲道施工:

(1)把改性热熔材料装入加热装置中均匀加热到220℃,喷涂时采用人工将热熔材料倒入模具,用灰板将改性热熔材料均匀涂抹于模板中,待热熔材料凝固成型前将模具周边材料刮除,凝固成型后拆除模板。

(2)模板拆除后及时进行盲道面层保护膜涂刷,保护膜施工时用毛刷均匀涂刷于盲道面层。

(3)注意对周围路面及构筑物的保护,避免造成污染。

采用本发明施工工法与传统方法经济效益对比如下:

1.工程概况

潍坊市月河路(仓南街—宝通街)道路工程,施工内容包括道路、排水、照明(土建部分)以及电力工程。

为潍坊市一条南北向城市主干道,本工程北起仓南街,经规划胥山街、规划高家街、长松路、规划玉泉街,南至宝通街,全长3178.167米。高家街至仓南街段,道路控制线宽度为50米;宝通街至高家街段,道路控制线宽度为80米,道路两侧主要以村庄,农田为主。

2.本发明的结构层

面层:表面水泥原色彩喷轧花处理+3cmac-10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粘层油+4cm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透层油;

基层:18cm二灰碎石+18cm12%石灰土。

3、传统人行道板结构层

花岗岩火烧板厚3cm+1:2.5水泥砂浆厚3cm+现浇c20水泥砼厚15cm+12%石灰土厚18cm+20cm10%石灰土(原槽拌和)。

4、综合单价分析(取费单位元/)

采用本发明施工工法工程造价:

c1=301.51元/㎡×3178.167m×2m=191.6498万元

若采用传统人行道板人行道工程造价:

c2=323.37元/㎡×3178.167m×2m=205.5447万元

c2-c1=191.6498万元-205.5447万元=13.8467万元

从上面的工程造价比较可以看出,人行道工程采用沥青轧花彩喷技术比传统花岗岩人行道板铺装工程造价低13.8467万元。

此外在工程养护期间,沥青轧花彩喷人行道几乎不需养护维修,而花岗岩板铺装人行道存在后期破损严重的问题,按经验花岗岩板人行道每年养护维修费用约0.8万元,两年维修养护期费用将增加1.6万元。

综上,本发明施工工法的应用实践证明,该施工工法具有较好的技术先进性、经济适用性,对工期较紧的施工工程具有施工进度快、后期养护维修成本极低的优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