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的铺装拼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7120阅读:949来源:国知局
人行道的铺装拼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行道的铺装拼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城市的旧街区改造运动、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化提升过程中,道路两侧往往地块零碎、现状建筑及构筑物侵占道路红线、现状市政基础设施散乱,现状道路人行道的宽度宽窄不一。在新建设的城市道路工程中,道路断面也呈现多样化发展,人行道的宽度设定一般不考虑铺装和砖的模数。因此现在普遍的铺装拼贴方法和方案存在一定的弊端:1)切割零碎:老旧方法一般采用单一砖或一种拼花样式通铺到底,因旧城道路人行道宽窄不一,常常造成拼花不完整或主体砖切割零碎,造成面材浪费,且影响整体外观;2)拼缝不整齐:不考虑砖的拼贴模数机械性简单拼贴,收口和拼缝处错乱无章。3)施工不文明:按老旧拼贴方法,铺装收口和拼缝处需要现场切割铺装面砖,造成施工期间粉尘、噪音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行道的铺装拼接结构,在铺装基础层上设有主砖和辅砖,辅砖用于主砖和路沿石之间的缓冲过渡,避免在施工时不必要地切割主砖,造成主砖材料浪费,主砖拼缝不整齐,还会产生粉尘、噪音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行道的铺装拼接结构,包括主砖、辅砖和铺装基础层,所述主砖的面积大于所述辅砖的面积,所述铺装基础层的一侧设有路沿石,所述主砖铺设在所述铺装基础层上,所述主砖和路沿石之间的所述铺装基础层上铺设多排所述辅砖。

作为优选的,所述辅砖上表面为正方形。

作为优选的,所述辅砖的边长为90~100mm。

作为优选的,所述铺装基础层相邻于人行道上的树池,所述主砖和树池之间的所述铺装基础层上铺设多排所述辅砖。

作为优选的,所述铺装基础层相邻于人行道旁的绿化带,所述主砖和绿化带之间的所述铺装基础层上铺设多排所述辅砖。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人行道护栏,所述人行道护栏的支撑柱穿过所述辅砖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辅砖下方的所述铺装基础层。

作为优选的,所述铺装基础层包括砂浆层和素砼垫层,所述砂浆层铺设在所述素砼垫层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素砼垫层的底面设有一凹腔,所述凹腔的开口竖直朝下开设。

作为优选的,多排所述辅砖为2~6排所述辅砖。

本发明的人行道铺装拼接结构,在主砖和路沿石之间的铺装基础层上铺设多排辅砖,其中主砖面积大于辅砖面积,这样设置有效避免了在施工时不必要地切割主砖,造成主砖切割零碎,浪费主砖材料,而且零碎的主砖还会导致拼缝不整齐,施工期间大量切割砖块产生粉尘和噪音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人行道的铺装拼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人行道的铺装拼接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人行道的铺装拼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人行道的铺装拼接结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其中,1、主砖;2、辅砖;3、铺装基础层;31、砂浆层;32、素砼垫层;33、凹腔;4、路沿石;5、树池;6、绿化带;7、人行道护栏;71、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图1所示,示意性的显示了本发明的人行道的铺装拼接结构,包括主砖1、辅砖2和铺装基础层3,主砖1的面积大于辅砖2的面积,铺装基础层3的一侧设有路沿石4,主砖1铺设在铺装基础层3上,主砖1和路沿石4之间的铺装基础层3上铺设多排辅砖2;其中,主砖1为现有的人行道地砖,辅砖2则是设在主砖1与路沿石4之间的缓冲区,在现有的人行道路面铺装结构中,当已铺设的主砖和路沿石之间的空隙已无法容纳下一块主砖时,一般会将主砖切割成合适的大小,再嵌入已铺设的主砖和路沿石之间的空隙中,这样会造成主砖材料的浪费;若人行道路面铺装采用多块主砖拼成具有美观性的拼花,当遇到上述已铺设的主砖和路沿石之间的狭小空隙,多块主砖组成的拼花会因为空隙位置不足而使得拼花图案不完整,不但影响外观,而且极其浪费路面铺装材料。相比之下,在已铺设的主砖1和路沿石4之间铺设比主砖1面积更小的辅砖2作为缓冲区,能够避免切割主砖1,少了切割工序从而大大降低了施工期间的粉尘、噪音污染,还间接地节省了主砖1的材料。分区域铺设的主砖1和辅砖2可保证主砖1与辅砖2之间、主砖1与主砖1之间、辅砖2与辅砖2之间的拼缝整齐。其中,多排辅砖2为2~6排辅砖2。

辅砖2的上表面优选为正方形,其边长为90~100mm,以确保在铺设辅砖2时尽可能少的切割辅砖2,尽量降低施工期间的粉尘和噪音污染。

结合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人行道上设有树池5,铺装基础层3相邻于树池5,主砖1和树池5之间的铺装基础层3上铺设多排辅砖2,尤其是在华南地区的某些人行道树池5内种的是榕树,榕树根系盘踞造成每个树池5的实际大小并不相同,在传统的路面铺装中,一般使用压条石对主砖铺装进行收边处理,甚至有些树池不收边,主砖直接相邻于树池,树池和已铺设的主砖直接的空隙无法铺设一块完整的主砖时,就对主砖进行切割,又造成了主砖材料的浪费;而本结构在已铺设的主砖1和树池5之间铺设多排辅砖2作为缓冲区,当某些树池5较小时,辅砖2铺设的排数更多,某些树池5较大时,辅砖2就少铺设几排,以尽可能地少切割主砖1。人行道旁还设有绿化带6,绿化带6紧邻着铺装基础层3,主砖1和绿化带6之间的铺装基础层3上铺设多排辅砖2。和路沿石4一样,绿化带6和已铺设的主砖1直接的空隙可能已容不下一整块主砖,若再使用主砖1进行铺设,必须要对主砖1进行切割再铺设,因此要在主砖1和绿化带6之间铺设辅砖2作为缓冲区。当然,人行道的边缘还设有人行道护栏7,人行道护栏7的支撑柱71穿过辅砖2并固定连接于辅砖2下方的铺装基础层3,人行道护栏7的支撑柱71先固定连接在铺装基础层3,再在支撑柱71的四周铺设辅砖2,可降低路面铺装材料的浪费,对比传统直接在主砖上切割出孔槽,埋入支撑柱,若拆除了人行道护栏,主砖上的支撑柱孔槽将难以完美填充;倘若采用了本结构,拆除人行道护栏7后,直接在支撑柱7孔槽出铺设与其四周相同的辅砖2,即可完美填充。

铺装基础层3包括砂浆层31和素砼垫层32,砂浆层31铺设在素砼垫层32上,素砼垫层32的底面设有一凹腔33,凹腔33的开口竖直朝下开设,素砼垫层32用于承载主砖1、辅砖2等路面结构的重量,砂浆层31用于路面找平,而凹腔33负责限制素砼垫层32下方的土石不外散,导致路面沉降。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人行道铺装拼接结构,在主砖和路沿石之间的铺装基础层上铺设多排辅砖,其中主砖面积大于辅砖面积,这样设置有效避免了在施工时不必要地切割主砖,造成主砖切割零碎,浪费主砖材料,而且零碎的主砖还会导致拼缝不整齐,施工期间大量切割砖块产生粉尘和噪音污染。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