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复合沥青应力吸收膜属于道路建设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在沥青路面结构基层上加铺沥青面层以及在旧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之间的防裂防水封层膜。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量的迅速增加和重载的日益增多,以水泥稳定碎石为主的半刚性基层,因为其板体性强承载能力高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半刚性材料结合料为水泥,其本身的温缩和干缩性质在外界温、湿度变化时容易导致基层开裂。
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引起的沥青路面等病害是不可避免的,道路工程界对防治或减缓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的措施一直在试验及探索过程中,相关技术中对沥青面层抗裂性能的研究普遍都侧重于改善沥青路面结构材料方面,比如采用柔性基层作为半刚性基层和面层之间过渡,近年来有的施工管理部门甚至于在铺设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后每隔几十米进行预切缝,然后在切缝处铺设防裂布(聚酯长丝土工布或聚酯玻纤布)。
柔性基层由于造价昂贵且不符合我国现有的国情,因此未得到广泛的应用;预切缝处理方法,目前经过很多工程成功实践,但其铺设防裂布,不仅增加了施工工序,且防裂布和基层间的粘结不容易控制,且未能给路面提供一层连续不变形的防水层。
旧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常用方法是将旧水泥路面按设计要求处理达到相应技术要求后,在其上铺设防裂布(聚酯长丝土工布或聚酯玻纤布)。然而加铺沥青面层与旧水泥路面之间容易产生滑移,施工控制不好,会引起工程质量事故。
因此,急切需要研究开发一种适用于在沥青路面结构基层上加铺沥青面层以及在旧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之间的防裂防水封层膜,为当前所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复合沥青应力吸收膜,用作防裂防水封层,对半刚性基层的反射裂缝、白加黑水泥路面反射裂缝所产生的应力起到吸收作用,形成连续的防水封层,有效预防雨水下渗对基层或就水泥路面的冲刷。这种应力吸收膜在施工前预先生产成型,在施工时铺设碾压即可。
本实用新型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复合沥青应力吸收膜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耐磨隔离层、上复合层、胎基、下复合层和防护层;
所述耐磨隔离层由规格在20-40目石英砂组成;
上复合层和下复合层均由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组成;
所述防护层采用高密度聚乙烯PE膜;
所述胎基为高模量胎基布,高模量胎基布采用聚酯长丝土工布或聚酯玻纤布。
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由SBS改性沥青、橡胶粉、滑石粉、添加剂一、添加剂二和石油树脂组成。
耐磨隔离层的厚度为0.1mm。
上复合层总厚度为0.4~0.6mm。
下复合层厚度为0.6~0.8mm。
所述上复合层厚度小于下复合层厚度,从而增加复合沥青应力吸收膜与基层的粘结强度。
所述添加剂一为废机油。
所述添加剂二为4,4’- 二硫化二吗啉。
SBS改性沥青的基质为SBS沥青。
其中,橡胶粉的质量为SBS改性沥青质量的15~25%,添加剂一的质量为所述橡胶粉质量的0.3~0.9%,添加剂二的质量为橡胶粉质量的0.2~0.6%;所述石油树脂作为助粘剂,加入量为总质量的2~4%;SBS改性沥青、橡胶粉、滑石粉、添加剂一、添加剂二和石油树脂混合组成上复合层。
所述高模量胎基布的单位面积质量≥150g/m2 ,纵横向拉力≥8kN/m, CBR顶破强度≥550N,熔点≥230℃。
所述耐磨隔离层由规格在20-40目石英砂在高温下均匀的撒铺而成。
所述防护层采用高密度聚乙烯保护膜,是结构最简单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以特殊聚乙烯(PE)塑料薄膜为基材的高密度聚乙烯保护膜。
本实用新型复合沥青应力吸收膜的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上复合层以及下复合层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2)上复合层、下复合层和胎基结合;3)粘贴防护层和耐磨隔离层;4)冷却裁卷;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上复合层和下复合层的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
1-1)将SBS改性沥青加热至220℃熔化后输送至搅拌罐中;
1-2)加入橡胶粉搅拌5~6.5小时,使橡胶粉和SBS改性沥青混合均匀,期间保持搅拌罐中温度在200-220℃;
1-3)在橡胶粉和SBS改性沥青混合均匀后,加入添加剂一和添加剂二均匀搅拌1.5~2.5小时;
1-4)加入石油树脂搅拌40~50分钟;
1-5)加入滑石粉搅拌35~45分钟。
所述步骤1-1)是用导热油炉对盛有SBS改性沥青的储罐加热使SBS改性沥青熔化。
2)上复合层、下复合层和胎基结合
将高模量胎基布即聚酯长丝土工布或聚酯玻纤布摊开铺设,浸润在沥青池内,将沥青池内的通过步骤1)得到的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附着在胎基材料上下表面,形成上复合层和下复合层,使得高分子聚合物充分渗透入胎基材料从而使其形成牢固的结合;
3)粘贴防护层和耐磨隔离层
将步骤2)得到的具有上、下复合层的胎基用冷却水进行冷却,冷却至90℃时,采用喷撒设备在上复合层的上表面撒铺均匀20-40目石英砂形成耐磨隔离层;将PE膜粘贴在下复合层的下表面,经压延机压延,得到初成品;
4)使用冷却水将步骤3)得到的初成品冷却至20℃,分裁成卷,得到复合沥青应力吸收膜。
本实用新型复合沥青应力吸收膜的上复合层和下复合层在热熔状态下与高模量胎基布复合的,改性沥青材料能充分渗透入胎基从而使其与胎基结合牢固,因此上复合层和下复合层与胎基是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的。为了保证复合沥青应力吸收膜与基层的粘结强度,上复合层厚度小于下复合层。基于本实用新型复合沥青应力吸收膜特殊的结构层,上下复合层高聚改性沥青材料做为两层应力吸收层,既有很高的高粘弹性,又有很好的低温柔性,能够适应路面温度变形的需要,充分吸收路面基层反射裂缝的应力。复合沥青应力吸收膜中的高强胎基能使开裂断面具有一定的抗裂能力,减少裂缝张开变形,降低裂缝尖端的应力集中。由于本实用新型复合沥青应力吸收膜预先进行工业化加工成型,按照严格的施工规范,因而它具有一般封层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很好地起到防裂防水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复合沥青应力吸收膜具有如下优点:
1、能对半刚性基层的反射裂缝、白加黑水泥路面反射裂缝所产生的应力起到一定的吸收作用,防治路面裂缝及伴生病害,延长使用寿命。
2、能给下卧层提供一个全封闭的防水层,防止路面水下渗冲刷基层;
3、上表面附砂,施工时方便胶轮压路机碾压,不会产生压路机带起问题;
4、易于按施工条件加工成形,现场道路施工操作简单;
5、具备较强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柔韧性;
6、对工程现场没有污染,对环境没有影响;
7、本产品易于工厂化加工,且制作成卷材方便运输和储存。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复合沥青应力吸收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耐磨隔离层,2、上复合层,3、胎基,4、下复合层,5、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本实用新型复合沥青应力吸收膜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耐磨隔离层1、上复合层2、胎基3、下复合层4和防护层5;
所述耐磨隔离层1由规格在20-40目石英砂组成;
上复合层2和下复合层4均由SBS改性沥青、橡胶粉、滑石粉、添加剂一、添加剂二和石油树脂组成;
所述防护层5采用高密度聚乙烯保护PE膜;
所述胎基3为高模量胎基布,高模量胎基布采用聚酯长丝土工布或聚酯玻纤布。
本实用新型复合沥青应力吸收膜使用时,最优的施工温度在15℃以上,将下支撑层用吹鼓机吹鼓干净,均匀喷洒热沥青油,用量为0.3~0.6L/m²,将成卷的复合沥青应力吸收膜展开,以道路方向为轴线,PE膜一面朝下,撕掉下面的PE膜,将复合沥青应力吸收膜平坦地铺贴在支撑面上。搭接部位宽度应在8~10cm。其上采用胶轮压路机碾压数遍,保证与下卧层粘结牢靠。本产品要求高温180℃,无变形;整体低温下-20℃无裂纹;与铝板粘附性≥4.0N/mm;拉伸断裂强度纵横向≥8KN/M。
下面将具体举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复合沥青应力吸收膜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1:
1)制备上复合层和下复合层的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
1-1)将SBS改性沥青加热至220℃熔化后输送至搅拌罐中;
1-2)加入橡胶粉搅拌5小时,使橡胶粉和SBS改性沥青混合均匀,期间保持搅拌罐中温度在200-220℃;
1-3)在橡胶粉和SBS改性沥青混合均匀后,加入添加剂一和添加剂二均匀搅拌1.5小时;
1-4)加入石油树脂搅拌40;
1-5)加入滑石粉搅拌35分钟;
2)上复合层、下复合层和胎基结合
将高模量胎基布即聚酯长丝土工布或聚酯玻纤布摊开铺设,浸润在沥青池内,将沥青池内的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附着在胎基材料上下表面,形成上复合层和下复合层,使得高分子聚合物充分渗透入胎基材料从而使其形成牢固的结合;
3)粘贴防护层和耐磨隔离层
将步骤2)得到的具有上、下复合层的胎基用冷却水进行冷却,冷却至90℃时,采用喷撒设备在上复合层的上表面撒铺20-40目石英砂形成耐磨隔离层;将高密度聚乙烯保护膜粘贴在下复合层的下表面,经压延机压延,得到初成品;
4)使用冷却水将步骤3)得到的初成品冷却至20℃,分裁成卷,得到复合沥青应力吸收膜。
实施例2:
1)制备上复合层和下复合层的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
1-1)将SBS改性沥青加热至220℃熔化后输送至搅拌罐中;
1-2)加入橡胶粉搅拌6小时,使橡胶粉和SBS改性沥青混合均匀,期间保持搅拌罐中温度在200-220℃;
1-3)在橡胶粉和SBS改性沥青混合均匀后,加入添加剂一和添加剂二均匀搅拌2小时;
1-4)加入石油树脂搅拌45分钟;
1-5)加入滑石粉搅拌40分钟。
2)上复合层、下复合层和胎基结合
将高模量胎基布即聚酯长丝土工布或聚酯玻纤布摊开铺设,浸润在涂盖池内,将涂盖池内的高分子改性沥青附着在胎基材料上下表面,形成上复合层和下复合层,使得高分子聚合物充分渗透入胎基材料从而使其形成牢固的结合;
3)粘贴防护层和耐磨隔离层
将步骤2)得到的具有上、下复合层的胎基用冷却水进行冷却,冷却至90℃时,采用喷撒设备在上复合层的上表面撒铺20-40目石英砂形成耐磨隔离层;将高密度聚乙烯保护膜粘贴在下复合层的下表面,经压延机压延,得到初成品;
4)使用冷却水将步骤3)得到的初成品冷却至20℃,分裁成卷,得到复合沥青应力吸收膜。
实施例3:
1)制备上复合层和下复合层的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
1-1)将SBS改性沥青加热至220℃熔化后输送至搅拌罐中;
1-2)加入橡胶粉搅拌6.5小时,使橡胶粉和SBS改性沥青混合均匀,期间保持搅拌罐中温度在200-220℃;
1-3)在橡胶粉和SBS改性沥青混合均匀后,加入添加剂一和添加剂二均匀搅拌2.5小时;
1-4)加入石油树脂搅拌50分钟;
1-5)加入滑石粉搅拌45分钟。
2)上复合层、下复合层和胎基结合
将高模量胎基布即聚酯长丝土工布或聚酯玻纤布摊开铺设,浸润在涂盖池内,将涂盖池内的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附着在胎基材料上下表面,形成上复合层和下复合层,使得高分子聚合物充分渗透入胎基材料从而使其形成牢固的结合;
3)粘贴防护层和耐磨隔离层
将步骤2)得到的具有上、下复合层的胎基用冷却水进行冷却,冷却至90℃时,采用喷撒设备在上复合层的上表面撒铺20-40目石英砂形成耐磨隔离层;将高密度聚乙烯保护膜粘贴在下复合层的下表面,经压延机压延,得到初成品;
4)使用冷却水将步骤3)得到的初成品冷却至20℃,分裁成卷,得到复合沥青应力吸收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