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用的水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0210阅读:10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用的水马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市政用的水马。



背景技术:

水马是一种用于分割路面或形成阻挡的障碍物,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等的施工情况下;现有水马一般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一个整体形状,其体型比较大,因此,其挡风面也较大,在实际使用中经常被风刮倒,为了稳定摆放水马,其底部通常设计梯形结构,来增大水马的底部与地面接触面,但这种设计结构也会造成水马的体型大,难于储存和运输,增加了水马的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用的水马,便于运输,减少运输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用的水马,包括塑料壳体,所述塑料壳体由基座和挡板构成,所述挡板连接在基座的上面,其特征是:所述基座包括左支撑板、右支撑板以及用于撑开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撑开组件,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相对设置并且分别与挡板相铰接,所述撑开组件包括相互套接的撑开套和撑开轴,其中撑开套铰接在左支撑板上,其中撑开套设有定位螺纹孔,所述撑开轴铰接在右支撑板上,当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向外撑开时,所述撑开轴朝撑开套外移动,此时螺丝穿过定位螺纹孔抵接在撑开轴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挡板开设锥形孔,在锥形孔的小端口设有环形突起,所述锥形孔内设有挡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锥形孔的底部设有导向凸筋,所述挡块与导向凸筋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凸筋与导向槽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基座包括左支撑板、右支撑板以及用于撑开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撑开组件,当需要使用时,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向外撑开,所述撑开轴朝撑开套外移动,此时螺丝穿过定位螺纹孔抵接在撑开轴上,可以把基座牢固固定在地面,不会发生倾斜,当不需要使用时,松开螺丝,使得撑开轴与撑开套可以相对移动,使得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向内移动,有效减少水马的整体体积,便于运输和存储,降低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用的水马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用的水马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用的水马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1、塑料壳体;11、基座;111、左支撑板;112、右支撑板;12、挡板;121、锥形孔;122、环形突起;123、导向凸筋;2、撑开组件;21、撑开套;211、定位螺纹孔;22、撑开轴;3、挡块;31、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用的水马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市政用的水马,包括塑料壳体1,所述塑料壳体1由基座11和挡板12构成,所述挡板12连接在基座11的上面,所述基座11包括左支撑板111、右支撑板112以及用于撑开左支撑板111和右支撑板112的撑开组件2,所述左支撑板111和右支撑板112相对设置并且分别与挡板12相铰接,所述撑开组件2包括相互套接的撑开套21和撑开轴22,其中撑开套21铰接在左支撑板111上,其中撑开套21设有定位螺纹孔211,所述撑开轴22铰接在右支撑板112上,当左支撑板111和右支撑板112向外撑开时,所述撑开轴22朝撑开套21外移动,此时螺丝穿过定位螺纹孔211抵接在撑开轴22上。

所述挡板12开设锥形孔121,在锥形孔121的小端口设有环形突起122,所述锥形孔121内设有挡块3,有挡块3可拆卸安装锥形孔121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是否安装,当需要安装时,只需把挡块3对准锥形孔121压入锥形孔121内,由于锥形孔121的大端口朝外,向锥形孔121按压挡块3时,能牢固固定挡块3,同时在锥形孔121的小端口设有环形突起122,可以有效避免挡块3从锥形孔121的小端口脱落,当不需要安装挡块3,只需要冲锥形孔121的小端口推动挡块3,就可以拆卸下来,非常方便,有效减少水马整体的重量。

所述锥形孔121的底部设有导向凸筋123,所述挡块3与导向凸筋123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导向槽31,所述导向凸筋123与导向槽31相配合,这样便于安装或者拆卸挡块3,非常方便。

由于所述基座11包括左支撑板111、右支撑板112以及用于撑开左支撑板111和右支撑板112的撑开组件2,当需要使用时,所述左支撑板111和右支撑板112向外撑开,所述撑开轴22朝撑开套21外移动,此时螺丝穿过定位螺纹孔211抵接在撑开轴22上,可以把基座11牢固固定在地面,不会发生倾斜,当不需要使用时,松开螺丝,使得撑开轴22与撑开套21可以相对移动,使得所述左支撑板111和右支撑板112向内移动,有效减少水马的整体体积,便于运输和存储,降低运输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