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邻位连锁缝隙透水路面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093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邻位连锁缝隙透水路面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砖,具体涉及一种邻位连锁缝隙透水路面砖。



背景技术:

透水路面砖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关键有机体,能改变传统的排水方式,大大增加排水速度,为整个海绵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目前,大多数透水路面砖采用孔隙率较大的透水性材料。主要出现四个问题:一是透水性能较好的路面砖,抗压强度低,只适用于非承载路面。二是长期使用后,透水砖的表面以及孔隙易被各种污物堵塞而不能自动清除,导致透水性能退化,生态效应急剧衰减。三是长期使用后,砖和地面连接的牢固性差,易松动,造成路面砖不平稳甚至翘起,严重影响行走。四是蓄水能力差,城市热岛效应严重。

为克服现有路面砖中存在的不足,发明人通过重新设计块型并提供了一种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采用合理的排水系统后,能集渗水与蓄水功能于一体且易保养修复的邻位连锁缝隙透水路面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路面砖存在的强度低、易堵塞、易松动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强度高、缝隙渗水、砖间蓄水、结构牢固紧凑、可防止使用期间各砖块之间出现高度差现象,可实现安全步行或行驶,后期保养修复方便、可维修的邻位连锁缝隙透水路面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邻位连锁缝隙透水路面砖,路面砖为棱柱体,棱柱体两平行侧面中心位置各设一凸榫或凹槽,另两平行侧面各设一凹槽或凸榫,凹槽宽度与凸榫凸出宽度等同,凹槽深度小于凸榫凸出长度,凸榫凸出长度为15-50mm,凸出宽度为30-60mm,保证相邻砖之间的缝隙宽度为10-30mm且缝隙可调,使雨天雨水可以快速通过砖间缝隙渗透到地下,凸榫和凹槽的结构近似且为互补,从而在铺装时起到定位互锁作用,防止铺设面高低不平现象。棱柱体顶面设有防滑栅格,能防止行人或车辆打滑,防滑栅格上涂覆有电磁波吸收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的电磁波辐射污染。

一种邻位连锁缝隙透水路面砖,主要由棱柱体和倒棱台组成,棱柱体和倒棱台为上下一体结构,棱柱体两平行侧面中心位置各设一凸榫或凹槽,另两平行侧面各设一凹槽或凸榫,凹槽宽度与凸榫凸出宽度等同,凹槽深度小于凸榫凸出长度,凸榫凸出长度为15-50mm,凸出宽度为30-60mm,保证相邻砖之间的缝隙宽度为10-30mm且缝隙可调,使雨天雨水可以快速通过砖间缝隙渗透到地下,凸榫和凹槽的结构近似且为互补,从而在铺装时起到定位互锁作用,防止铺设面高低不平现象。棱柱体顶面设有防滑栅格,能防止行人或车辆打滑,防滑栅格上涂覆有电磁波吸收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的电磁波辐射污染,倒棱台两两对侧面的中轴位置设有相互贯通的泄水孔。

进一步的,棱柱体部分高为150-200mm,长和宽为100-200mm,棱柱体的四个拐角为直角、梯形倒角或倒圆角中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棱柱体横截面为正方形、长方形、棱形或平行四边形中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倒棱台部分高为50-100mm,倒棱台顶面和棱柱体底面一致,倒棱台底面为顶面的0.4-0.6倍,路面砖下部分为倒棱台,砖和地面连接的牢固性好,不易松动。

进一步的,泄水孔为沿倒棱台侧面中轴位置从上之下、由大到小依次间隔排列的拱形结构孔,泄洪孔不仅能够起到加快积水流通的作用,还能减少用料,同时拱形结构能增强路面砖的抗压性。

进一步的,凸榫和凹槽形状为U形、耳朵形、梯形或圆弧形中任意一种,高为50-100mm。

进一步的,路面砖的材料优选的使用天然骨料或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可根据实际需求采用普通强度或者高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法为:将相邻两个棱柱体通过凸榫或凹槽进行互锁,保证相邻砖之间的缝隙宽度为10-30mm且缝隙可调,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拼装长度和宽度,采用工厂预拼装、现场吊装施工的方式进行施工,在铺设路面砖路面时,每隔一段距离留一条宽度大于路面砖凸榫凸出长度的缝隙,以便后期的维修,采用宽度为50mm的小型路面砖铺设周边部分,用路面砖铺设的透水路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用现有技术处理缝隙填充材料并重新回填,即可重获渗水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重新设计块型,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使路面砖集缝隙渗水与砖间蓄水功能于一体,大大减轻排水压力,同时储备的雨水蒸发可降低地表温度,缓解热岛效应,真正实现生态和环境效应;本实用新型的路面砖下部分为倒棱台,砖和地面连接的牢固性好,不易松动;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路面砖的凸榫和凹槽设计使相邻路面砖互锁,结构牢固紧凑,可采用吊装施工,同时可防止使用期间各砖块之间出现高度差现象;铺设的路面具有后期保养修复方便、可维修的优点。总之,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路面砖铺设的透水路面真正具备功能性和生态景观的双重效果,并和环境效应相联系,性能优于目前绝大多数路面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路面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路面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路面砖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路面砖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路面砖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U形凸榫和凹槽的形状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耳朵形凸榫和凹槽的形状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梯形凸榫和凹槽的形状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圆弧形凸榫和凹槽的形状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4的拼装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4的拼装整体及吊装示意图。

其中,1-路面砖、2-棱柱体、3-倒棱台、4-凸榫、5-凹槽、6-防滑栅格、7-电磁波吸收层、8-泄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或图3-6所示的一种邻位连锁缝隙透水路面砖,主要由棱柱体2和倒棱台3组成,棱柱体2和倒棱台3为上下一体结构,其中,棱柱体2部分高为150mm,长和宽为100mm,棱柱体2的四个拐角为直角,棱柱体2横截面为正方形。棱柱体2两平行侧面中心位置各设一凸榫4或凹槽5,另两平行侧面各设一凹槽5或凸榫4,凹槽5宽度与凸榫4凸出宽度等同,凹槽5深度小于凸榫4凸出长度,凸榫4凸出长度为15mm,凸出宽度为30mm,为使雨天雨水可以快速通过砖间缝隙渗透到地下,因此要保证相邻砖之间的缝隙宽度在10mm左右且缝隙可调;凸榫4和凹槽5的结构近似且为互补,其中,凸榫4和凹槽5形状为U形,高为50mm,在铺装时起到定位互锁作用,防止铺设面高低不平现象。棱柱体2顶面设有防滑栅格6,能防止行人或车辆打滑,防滑栅格6上涂覆有电磁波吸收层7,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的电磁波辐射污染,倒棱台3两两对侧面的中轴位置设有相互贯通的泄水孔8,其中,倒棱台3部分高为50mm,倒棱台3顶面和棱柱体2底面一致,倒棱台3底面为顶面的0.4倍,路面砖1下部分设为倒棱台3,能够使砖和地面连接牢固,不易松动,其中,泄水孔8为沿倒棱台3侧面中轴位置从上之下、由大到小依次间隔排列的拱形结构孔,泄洪孔不仅能够起到加快积水流通的作用,还能减少用料,同时拱形结构能增强路面砖1的抗压性。如图10-11所示将相邻两个棱柱体2通过凸榫4或凹槽5进行互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拼装长度和宽度,采用工厂预拼装、现场吊装施工的方式进行施工,在铺设路面砖1路面时,每隔一段距离留一条宽度大于路面砖1凸榫4凸出长度的缝隙,以便后期的维修,采用宽度为50mm的小型路面砖1铺设周边部分,用路面砖1铺设的透水路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用现有技术处理缝隙填充材料并重新回填,即可重获渗水功能。

实施例2

如图1、图3-5或图7所示的一种邻位连锁缝隙透水路面砖,主要由棱柱体2和倒棱台3组成,棱柱体2和倒棱台3为上下一体结构,其中,棱柱体2部分高为170mm,长和宽为120mm,棱柱体2的四个拐角为直角,棱柱体2横截面为正方形。棱柱体2两平行侧面中心位置各设一凸榫4或凹槽5,另两平行侧面各设一凹槽5或凸榫4,凹槽5宽度与凸榫4凸出宽度等同,凹槽5深度小于凸榫4凸出长度,凸榫4凸出长度为20mm,凸出宽度为35mm,为使雨天雨水可以快速通过砖间缝隙渗透到地下,因此要保证相邻砖之间的缝隙宽度在12mm左右且缝隙可调;凸榫4和凹槽5的结构近似且为互补,其中,凸榫4和凹槽5形状耳朵形,高为60mm,在铺装时起到定位互锁作用,防止铺设面高低不平现象。棱柱体2顶面设有防滑栅格6,能防止行人或车辆打滑,防滑栅格6上涂覆有电磁波吸收层7,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的电磁波辐射污染,倒棱台3两两对侧面的中轴位置设有相互贯通的泄水孔8,其中,倒棱台3部分高为60mm,倒棱台3顶面和棱柱体2底面一致,倒棱台3底面为顶面的0.4倍,路面砖1下部分设为倒棱台3,能够使砖和地面连接牢固,不易松动,其中,泄水孔8为沿倒棱台3侧面中轴位置从上之下、由大到小依次间隔排列的拱形结构孔,泄洪孔不仅能够起到加快积水流通的作用,还能减少用料,同时拱形结构能增强路面砖1的抗压性。如图10-11将相邻两个棱柱体2通过凸榫4或凹槽5进行互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拼装长度和宽度,采用工厂预拼装、现场吊装施工的方式进行施工,在铺设路面砖1路面时,每隔一段距离留一条宽度大于路面砖1凸榫4凸出长度的缝隙,以便后期的维修,采用宽度为50mm的小型路面砖1铺设周边部分,用路面砖1铺设的透水路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用现有技术处理缝隙填充材料并重新回填,即可重获渗水功能。

实施例3

如图1、图3-5或图8所示的一种邻位连锁缝隙透水路面砖,主要由棱柱体2和倒棱台3组成,棱柱体2和倒棱台3为上下一体结构,其中,棱柱体2部分高为180mm,长和宽为130mm,棱柱体2的四个拐角为直角,棱柱体2横截面为正方形。棱柱体2两平行侧面中心位置各设一凸榫4或凹槽5,另两平行侧面各设一凹槽5或凸榫4,凹槽5宽度与凸榫4凸出宽度等同,凹槽5深度小于凸榫4凸出长度,凸榫4凸出长度为25mm,凸出宽度为40mm,为使雨天雨水可以快速通过砖间缝隙渗透到地下,因此要保证相邻砖之间的缝隙宽度在15mm左右且缝隙可调;凸榫4和凹槽5的结构近似且为互补,其中,凸榫4和凹槽5形状梯形,高为70mm,在铺装时起到定位互锁作用,防止铺设面高低不平现象。棱柱体2顶面设有防滑栅格6,能防止行人或车辆打滑,防滑栅格6上涂覆有电磁波吸收层7,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的电磁波辐射污染,倒棱台3两两对侧面的中轴位置设有相互贯通的泄水孔8,其中,倒棱台3部分高为70mm,倒棱台3顶面和棱柱体2底面一致,倒棱台3底面为顶面的0.5倍,路面砖1下部分设为倒棱台3,能够使砖和地面连接牢固,不易松动,其中,泄水孔8为沿倒棱台3侧面中轴位置从上之下、由大到小依次间隔排列的拱形结构孔,泄洪孔不仅能够起到加快积水流通的作用,还能减少用料,同时拱形结构能增强路面砖1的抗压性。如图10-11将相邻两个棱柱体2通过凸榫4或凹槽5进行互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拼装长度和宽度,采用工厂预拼装、现场吊装施工的方式进行施工,在铺设路面砖1路面时,每隔一段距离留一条宽度大于路面砖1凸榫4凸出长度的缝隙,以便后期的维修,采用宽度为50mm的小型路面砖1铺设周边部分,用路面砖1铺设的透水路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用现有技术处理缝隙填充材料并重新回填,即可重获渗水功能。

实施例4

如图1、图3-5或图9所示的一种邻位连锁缝隙透水路面砖,主要由棱柱体2和倒棱台3组成,棱柱体2和倒棱台3为上下一体结构,其中,棱柱体2部分高为200mm,长和宽为200mm,棱柱体2的四个拐角为直角,棱柱体2横截面为正方形。棱柱体2两平行侧面中心位置各设一凸榫4或凹槽5,另两平行侧面各设一凹槽5或凸榫4,凹槽5宽度与凸榫4凸出宽度等同,凹槽5深度小于凸榫4凸出长度,凸榫4凸出长度为50mm,凸出宽度为60mm,为使雨天雨水可以快速通过砖间缝隙渗透到地下,因此要保证相邻砖之间的缝隙宽度在30mm左右且缝隙可调;凸榫4和凹槽5的结构近似且为互补,其中,凸榫4和凹槽5形状为圆弧形,高为100mm,在铺装时起到定位互锁作用,防止铺设面高低不平现象。棱柱体2顶面设有防滑栅格6,能防止行人或车辆打滑,防滑栅格6上涂覆有电磁波吸收层7,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的电磁波辐射污染,倒棱台3两两对侧面的中轴位置设有相互贯通的泄水孔8,其中,倒棱台3部分高为100mm,倒棱台3顶面和棱柱体2底面一致,倒棱台3底面为顶面的0.6倍,路面砖1下部分设为倒棱台3,能够使砖和地面连接牢固,不易松动,其中,泄水孔8为沿倒棱台3侧面中轴位置从上之下、由大到小依次间隔排列的拱形结构孔,泄洪孔不仅能够起到加快积水流通的作用,还能减少用料,同时拱形结构能增强路面砖1的抗压性。如图10-11将相邻两个棱柱体2通过凸榫4或凹槽5进行互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拼装长度和宽度,采用工厂预拼装、现场吊装施工的方式进行施工,在铺设路面砖1路面时,每隔一段距离留一条宽度大于路面砖1凸榫4凸出长度的缝隙,以便后期的维修,采用宽度为50mm的小型路面砖1铺设周边部分,用路面砖1铺设的透水路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用现有技术处理缝隙填充材料并重新回填,即可重获渗水功能。

实施例5

如图2所示的一种邻位连锁缝隙透水路面砖,路面砖1为棱柱体2,其中,棱柱体2部分高为150mm,长和宽为100mm,棱柱体2的四个拐角为直角,棱柱体2横截面为正方形。棱柱体2两平行侧面中心位置各设一凸榫4或凹槽5,另两平行侧面各设一凹槽5或凸榫4,凹槽5宽度与凸榫4凸出宽度等同,凹槽5深度小于凸榫4凸出长度,凸榫4凸出长度为15mm,凸出宽度为30mm,为使雨天雨水可以快速通过砖间缝隙渗透到地下,因此要保证相邻砖之间的缝隙宽度在10mm左右且缝隙可调;凸榫4和凹槽5的结构近似且为互补,其中,凸榫4和凹槽5形状为U形、耳朵形、梯形或圆弧形中任意一种,高为50mm,在铺装时起到定位互锁作用,防止铺设面高低不平现象。棱柱体2顶面设有防滑栅格6,能防止行人或车辆打滑,防滑栅格6上涂覆有电磁波吸收层7,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的电磁波辐射污染。将相邻两个棱柱体2通过凸榫4或凹槽5进行互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拼装长度和宽度,采用工厂预拼装、现场吊装施工的方式进行施工,在铺设路面砖1路面时,每隔一段距离留一条宽度大于路面砖1凸榫4凸出长度的缝隙,以便后期的维修,采用宽度为50mm的小型路面砖1铺设周边部分,用路面砖1铺设的透水路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用现有技术处理缝隙填充材料并重新回填,即可重获渗水功能。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