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联梁间有空隙梁体外空间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8619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两联梁间有空隙梁体外空间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两联梁间有空隙梁体外空间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前进,我国铁路事业也不断的发展,近年来大跨度、高墩柱桥梁成为了大势所趋,并且多联梁并行施工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梁体外空间施工存在危险系数大、施工难度大、机械使用投入量大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特大桥连续梁外空间的施工,对于两联梁间有空隙的梁体,体外施工起来比较麻烦和危险。为了解决梁体外空间施工的难题,设计了一种可调节高度、可移动及可旋转的施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两联梁间有空隙梁体外空间施工装置,包括行走及悬吊系统和侧面平台系统。

所述行走及悬吊系统包括横支架,所述横支架下表面四角安装有行走支架,所述行走支架安装有行走轮;所述横支架上表面四角安装有纵支架,四个纵支架共设有升降装置安装支架,所述升降装置安装支架中部安装有升降装置。

所述侧面平台系统包括主吊杆架,所述主吊杆架内安装防护爬梯,所述主吊杆架向梁体一侧上下设置多个侧面施工平台,所述侧面施工平台通过通道与防护爬梯连接;所述主吊杆架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梁体下方的底面施工平台。

所述行走及悬吊系统对称悬吊有两个侧面平台系统。

装置的施工过程如下:

1、装置的安装

装置加工完成后由吊车或塔吊吊装,吊装可以从梁体的一段安装或从较低的位置安装。

先将安装行走及悬吊系统。然后将侧面施工平台、底面施工平台系统和主吊杆架焊接完成。组装完成后整体吊装与悬吊系统连接,两个主吊杆架背靠背位于两联梁之间。安装完成后安装平衡安全绳,并用楔形块固定行走系统的轮子。

2、装置的行走

装置行走前取掉固定行走系统的轮子楔形块,松开平衡安全绳。由工人推动装置即可实现装置在两联梁上的行走。

3、装置的升降及旋转通过墩柱

当装置需要通过墩柱时,由施工人员通过升降装置将吊杆系统降低,将吊杆系统降低至梁体翼板下,然后旋转装置90°。旋转完成后进行装置行走通过墩柱后,先继续旋转90°,然后提升装置即可。

4、装置的外空间利用

装置固定完成后,施工人员可通过防护爬梯达到侧面施工平台和底面施工平台进行外空间的施工。

5、装置的拆除

装置拆除时先将吊杆系统拆除,然后再拆除行走及悬吊系统。

本装置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在使用过程中不需利用到施工机械。本装置不仅投入小,而且施工起来也比较简单在工程实例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安装于两联梁间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行走及悬吊系统示意图。

图4表示图3的侧视图。

图5表示行走及悬吊系统与侧面平台系统的配合示意图。

图6表示侧面平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表示侧面施工平台示意图。

图8表示底面施工平台示意图。

图中:1-梁体,2-工字钢,3-槽钢,4-钢管,5-钢筋,6-竹胶板,7-密目网,100-行走及悬吊系统,101-横支架,102-行走支架,103-行走轮,104-纵支架,105-升降装置安装支架,106-升降装置,200-侧面平台系统,201-主吊杆架,202-防护爬梯,203-侧面施工平台,204-底面施工平台,205-平衡安全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装置结合茂县站五线特大桥Ⅰ、Ⅱ线(40+64+40m)连续梁与4、6线(40+64+40m)连续梁间有44cm间距,在梁体外空间施工时设计了一种可调节高度、可移动及可旋转的施工装置。在施工过程中本装置施工简单,成本投入较小,而且工人施工安全系数高。

本装置的原理如下:

1、装置设有行走系统实现装置的移动;

2、装置设有悬吊系统实现装置的升降和旋转;

3、装置主吊杆架上部与悬吊系统连接,下部与底面施工平台连接。主吊杆架内设置有防护的爬梯;

4、装置侧面设置操作平台,平台通过连接通道与爬梯连接;

5、装置设置底面操作平台。

一种两联梁间有空隙梁体外空间施工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行走及悬吊系统100和侧面平台系统200。该装置主要采用16号工字钢、16号槽钢、12号槽钢、Φ53钢管、直径Φ20mm螺纹钢筋、∠5×5角钢、钢板、10T手拉葫芦、橡胶轮子、钢丝绳、安全绳、竹胶板、密目网等。装置制作主要采用焊接,焊接质量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如图3、4所示,行走及悬吊系统100包括横支架101,所述横支架101下表面四角安装有行走支架102,所述行走支架102安装有行走轮103;所述横支架101上表面四角安装有纵支架104,四个纵支架104共设有升降装置安装支架105,所述升降装置安装支架105中部安装有升降装置106(手拉葫芦)。该系统主要由16号工字钢、16号槽钢、10T手拉葫芦、橡胶轮子、钢丝绳、钢板等组成。利用4个轮子实现装置的行走,利用葫芦实现装置的升降及旋转。

如图5、6、7所示,侧面平台系统200包括主吊杆架201,主吊杆架采用16号槽钢、12号槽钢、∠5×5角钢组成,并通过钢丝绳与悬吊系统连接。所述主吊杆架201内安装防护爬梯202,防护爬梯由∠5×5角钢焊接构成,其两侧焊接Φ20螺纹钢筋构成爬梯栏杆。所述主吊杆架201向梁体1一侧上下设置多个侧面施工平台203(其中位于下方的侧面施工平台也叫防护平台),上下侧面施工平台203之间连接有槽钢,侧面施工平台采用16号槽钢、12号槽钢、Φ53钢管、Φ20螺纹钢筋、密目网等组成。所述侧面施工平台203通过通道与防护爬梯202连接;所述主吊杆架201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梁体下方的底面施工平台204,如图8所示,底面施工平台采用16号工字钢、Φ53钢管、Φ20螺纹钢筋、竹胶板、密目网组成。所述底面施工平台204外端通过平衡安全绳205连接至梁体1表面,用于平衡装置同时起到防止装置倾斜的防护作用。

具体使用时,如图1所示,行走及悬吊系统100对称悬吊有两个侧面平台系统200。

侧面施工平台203由工字钢2搭接底面架后上铺竹胶板6,然后在侧面安装钢管4和钢筋5形成围栏,围栏上绑扎密目网7。

底面施工平台204由工字钢2搭接底面架后上铺竹胶板6,然后在侧面安装钢管4和钢筋5形成围栏,围栏上绑扎密目网7。

本装置用于连续梁外空间的施工,本装置制作简单、成本投入低、而且易于施工。并且施工安全系数高。在两联梁体体外施工中起到了很优越的作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借鉴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总之和范围,都应被视为包括在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