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排洪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0575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排洪涵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洪建筑应用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排洪涵结构,适用公路工程建设。



背景技术:

涵洞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为了使公路顺利通过水渠不妨碍交通,设于路基下修筑于路面以下的排水孔道,通过这种结构可以让水从公路的下面流过,用于跨越天然沟谷洼地排泄洪水,或横跨大小道路作为人、畜和车辆的立交通道,或农田灌溉作为水渠。

当前的排洪涵对于涵台的支撑能力不足,涵台基础不够扎实,并且涵洞外部的受力不均匀,容易使得涵洞表面出现裂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排洪涵结构,能提高排洪涵对涵台的支撑能力,有效的解决涵洞外部在受力不均时涵洞表面容易出现裂缝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排洪涵结构,包括涵台,涵台的顶部固定有盖板,盖板的顶部设置有帽石,帽石的顶部覆盖有土工布,涵台的底部固定有涵台基础,涵台基础的底部设置有素砼垫层,素砼垫层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基体,固定基体的底部设置有基坑,基坑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固定基体的支撑基础,涵台两侧填充有涵背回填土层,涵台两端设置有端墙,端墙上设置有排洪口。

如上所述的涵背回填土层内设置有沉降缝,沉降缝内填充有沥青填充层。

如上所述的沉降缝对称固定在涵台的两侧。

如上所述的涵台基础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水泥砼层、沥青麻絮层和碎石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排洪涵采用整体式涵台,使得工人施工时不用架设支撑架,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

2、能防止由于基体不平整导致的涵洞外部受力不均;

3、能有效的消除外界压力,延长涵洞的使用寿命;

4、提高了排洪涵的支撑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涵台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土工布;2-帽石;3-盖板;4-涵台 ;5-端墙;501-排洪口;6-涵背回填土层;7-沉降缝;701-沥青填充层;8-涵台基础;801-水泥砼层;802-沥青麻絮层;803-碎石层;9-素砼垫层;10-固定基体;11-基坑;1101-支撑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2,一种新型排洪涵结构,包括涵台4,涵台4的顶部固定有盖板3,盖板3的顶部设置有帽石2,帽石2的顶部覆盖有土工布1,涵台4的底部固定有涵台基础8,涵台基础8的底部设置有素砼垫层9,素砼垫层9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基体10,固定基体10的底部设置有基坑11,基坑11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固定基体10的支撑基础1101,涵台4两侧填充有涵背回填土层6,涵台4两端设置有端墙5,端墙5上设置有排洪口501。

涵背回填土层6内设置有沉降缝7,沉降缝7内填充有沥青填充层701。

沉降缝7对称固定在涵台4的两侧。

涵台基础8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水泥砼层801、沥青麻絮层802和碎石层803,碎石层803在最下端,沥青麻絮层802铺设在碎石层803上,水泥砼层801铺设在沥青麻絮层802上。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先挖出地基然后修筑基坑11,往基坑11内浇筑支撑基础1101,然后在支撑基础1101上修筑固定基体10,在固定基础10上铺设素砼垫层9,随后根据施工要求在素砼垫层9上修筑涵台基础8,修筑涵台基础8时先铺设碎石层803,再铺设沥青麻絮层802,然后铺设水泥砼层801,当涵台基础8修筑好以后在涵台基础8上安装固定涵台4,然后在涵台4上盖上盖板3,再修筑端墙5,然后将帽石2盖在盖板3上,此时涵洞修筑完成,当涵洞修筑后开始回填泥土并留出沉降缝7,将沥青灌入沉降缝7中,最后盖上土工布1即可,在泄水时,沉降缝7能有效的平衡涵洞外部的压力。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