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洒水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8711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洒水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洒水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洒水车。



背景技术:

洒水车又称为喷洒车、多功能洒水车、园林绿化洒水车、水罐车、运水车。洒水车适合于各种路面冲洗,树木、绿化带、草坪绿化,道路、厂矿企业施工建设,高空建筑冲洗。具有洒水、压尘、高、低位喷洒,农药喷洒、护栏冲洗等功能,还具有运水、排水,应急消防等功能。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扬起的粉尘不仅会威胁施工人员的健康,还会引发众多环境问题。一般采用在施工现场工人向地面洒水的办法,由于是人工洒水,容易造成洒到地面上的水不均匀的现象,也浪费了大量人力。

现有的可参考公开号为CN203569516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新型便捷式洒水车,包括蓄水桶、车架、洒水喷头,车架包括L型车座、推杆、车轮,车轮通过在车轴设置在L型车座角端,作为斜面与支撑轴的推杆与L型车座固定成车架:车架中层面设置有固定板,蓄水桶为酒瓶状,通过固定板上的孔倒置在车座上。蓄水桶的顶部设置有注水口,蓄水桶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蓄水桶的出水口通过给水管与洒水喷头连接,出水口与洒水喷头之间设置有开关。

使用时,通过注水口将清水注入蓄水桶内并使其载满。箍桶件将蓄水桶固定在底座上。水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从蓄水桶流至给水管,通过开关控制洒水喷头来实现出水量的大小调节,推动推杆带动洒水车移动,从而进行洒水工作。

由于水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从蓄水桶流至给水管的,必须将蓄水桶放置在给水管上方,才能够保证蓄水桶的正常出水工作。每次蓄水桶内的水使用完毕后,需要从注水口内向蓄水桶注水。将蓄水桶注满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注水期间洒水车无法进行洒水工作,耽误洒水效率。一般工人都会将空的蓄水桶从车架上搬下,将注满水的蓄水桶搬运至给水管上方,使得空的蓄水桶能够在车架外进行注水工作,而此时的洒水车装上新的满的蓄水桶即可继续进行洒水工作。注满水的蓄水桶重量较沉,且需要将其搬运一定的高度,在更换蓄水桶的过程中浪费了工人大量体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换蓄水桶时节省人力的洒水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洒水车,包括车架,车架底部设置有车轮,车架上设置有喷水装置和蓄水桶,所述车架上设置有提水板,车架与提水板之间设置有驱动提水板向车架底部靠近或远离的升降组件,提水板与蓄水桶之间设置有加固组件,蓄水桶与喷水装置之间设置有可拆卸固定连接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升降组件驱动提水板向车架底部靠近,减小提水板与地面的高度,将装满水的蓄水桶放置在提水板上,加固组件能够保证蓄水桶能够更加稳定的放置在提升板上。升降组件驱动提水板稳定的向车架底部远离,使得提水板的高度升高,带动蓄水桶上升至高度高于喷水装置的高度后,解除加固组件对蓄水桶的连接,将蓄水桶通过可拆卸固定连接件与喷水装置相连,蓄水桶内的水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流至喷水装置,喷水装置对地面进行洒水工作。用升降组件带动蓄水桶上升以代替工人体力将蓄水桶搬起,达到更换蓄水桶时节省人力的效果。

较佳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车架上的丝杠,丝杠上套设有相适配的丝母,丝母与提水板固接,丝杠的轴线竖直设置,丝杠端头连接有电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丝杠上的丝母沿着丝杠的轴线上下移动,由于丝母与提水板固接,带动提水板沿着丝杠的轴向移动,丝杠传动较为稳定且精度较高。

较佳的,所述加固组件包括设置在提升板上弹力带,弹力带与蓄水桶顶部抵接时处于拉伸状态,弹力带将蓄水桶压向提升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蓄水桶放置在提升板上后,拉动弹力带,将弹力带拉动至蓄水桶的顶部,然后松开弹力带使得弹力带与蓄水桶的顶部抵接,由于弹力带的两端固定在提升板上,弹力带被拉伸,弹力带提供给将蓄水桶紧紧的压在提升板上的弹力,加固蓄水桶的稳定性。

较佳的,所述蓄水桶顶部开设有供弹力带放置的卡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槽供弹力带放置,使得弹力带更加稳定固定箍在蓄水桶的顶部,避免弹力带从蓄水桶顶部边缘滑落,保证加固组件的加固稳定性。

较佳的,所述弹力带顶部固设有拉手 。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拉手给工人提供施力点,便于工人把持,便于工人通过拉动拉手而拉动弹力带。

较佳的,所述弹力带的两端头与提升板之间设置有可拆卸连接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弹力带使用一段时间后,弹力带的弹性会有所虚弱,通过可拆卸连接件将弹力带拆卸下来,将新的弹力带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连接在提升板上,能够保证加固组件的加固效果,提高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

较佳的,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包括设置在提升板上表面的挂钩以及固设在弹力带端头的挂环,挂钩呈倒置的U形结构,挂钩的一端与提升板上表面固接,另一端与提升板上表面留有供挂环通过的间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挂环挂在挂钩内实现弹力带与提升板之间的连接。由于弹力带在起加固作用时,时被拉伸的,由于拉伸,挂环会与挂钩的顶部抵接,不会从挂钩与提升板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脱出,不会影响弹力带的连接稳定性。当需要更换弹力带时,弹力带松弛状态,工人将挂环从挂钩与提升板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脱出即可,方便快捷。

较佳的,所述蓄水桶底部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以及将出水口盖合的底盖,在提升板上设置有供出水管伸入的放置孔,放置孔的深度大于出水管顶部与底盖底部之间的距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底盖对出水口起到封闭作用。当蓄水桶放置在提升板上时,底盖和出水管完全伸入放置孔内,起到限位作用,能够减少蓄水桶在提升板上的晃动,提高蓄水桶在提升板上的稳定性。

较佳的,所述放置孔顶端与提升板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倾斜的引导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引导面设置在放置孔顶端,在蓄水桶由上至下伸入放置孔内时起到引导作用,便于蓄水桶的对准和插入。

较佳的,所述蓄水桶的外壁固设有把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把手给工人提供施力点,便于工人把持,便于工人通过手持把手移动蓄水桶,节省人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用升降组件带动蓄水桶上升以代替工人体力将蓄水桶搬起,达到更换蓄水桶时节省人力的效果;

2、保证蓄水桶能够更加稳定的放置在提升板上;

3、保证加固组件的加固效果;

4、提高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

5、便于使用,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洒水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为了体现放置孔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蓄水桶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升降组件驱动提升板上升时的示意图;

图6是将蓄水桶放置在放置架上时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车架;11、放置架;111、固定孔;12、推杆;13、角架;2、车轮;3、喷水装置;31、喷水管;311、喷水孔;32、给水管;4、蓄水桶;41、进水口;42、顶盖;43、出水管;44、出水口;45、底盖;46、把手;5、提水板;51、放置孔;52、引导面;6、升降组件;61、丝杠;62、丝母;63、电机;7、引导组件;71、引导轴;72、引导套;8、可拆卸固定连接件;81、固定板;82、固定螺栓;9、弹力带;91、卡槽;92、拉手;93、可拆卸连接件;931、挂钩;932、挂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洒水车,如图1所示,包括车架1,车架1底部四角处转动连接有车轮2。车架1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角架13,角架13呈等腰三角形的框状结构。在每个角架13上固设有向车架1外部支出的推杆12。

在车架1固定有放置架11,放置架11呈长方形的板状结构,放置架11水平放置。在放置架11中心开设有固定孔111,固定孔111为通孔,固定孔111的轴线竖直设置。

放置架11下方设置有喷水装置3,喷水装置3包括设置在车架1远离推杆12一侧的喷水管31,喷水管31上设置有若干喷水孔311。喷水管31与车架1固接。在喷水管31中部连接有给水管32,给水管32的顶部向放置架11延伸。

结合图2,在放置架11靠近推杆12的一侧设置有提水板5,提水板5呈水平放置的板状结构。在提水板5上设置有加固组件,加固组件包括在提水板5上方平行的设置有两条弹力带9,弹力带9在自然状态下保持水平的笔直状态,弹力带9由具有弹力的材料制成,如橡胶等,受力能够弯曲变形。弹力带9中部固设有拉手92。弹力带9的两端头分别通过可拆卸连接件93固定在提水板5的上表面上。可拆卸连接件93包括设置在提水板5上的挂钩931以及固接在弹力带9端头的挂环932。挂钩931呈倒置的U形结构,挂钩931的一端与提升板的上表面固接,另一端与提升板的上表面留有间隙,此间隙供挂环932通过。

结合图4,在提水板5上放置有蓄水桶4,蓄水桶4整体呈圆柱状,蓄水桶4的轴线竖直设置。在蓄水桶4的周向外壁上相对的固设有两个把手46。在蓄水桶4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进水口41,进水口41处螺纹连接有顶盖42,顶盖42将进水口41封闭,若需要给蓄水桶4内注水时,解除顶盖42与进水口41的螺纹连接即可,方便快捷。在蓄水桶4的顶部开设有两条平行的卡槽91,卡槽91的宽度与弹力带9的宽度相适配。在蓄水桶4的底部中心处连通有出水管43,出水管43的轴线与蓄水桶4的轴线重合,出水管43的外壁直径与固定孔111的内壁直径相适配,与给水管32的内壁直径相适配。在出水管43上开设有与出水管43轴线重合的出水口44,在出水管43底部设置有底盖45。在出水管43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在底盖45的外壁设置有与出水管43内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将底盖45旋转伸入出水管43内,底盖45与出水管43螺纹连接,将出水口44封闭。若需要使用蓄水桶4内的水时,解除底盖45与出水口44的螺纹连接即可,方便快捷。

如图3所示,在提水板5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与出水管43外壁相适配的放置孔51,放置孔51的深度不小于底盖45底部到达出水管43顶部的距离。在放置孔51的顶部边缘处与提水板5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倾斜的引导面52,使得放置孔51的顶部呈敞开状。蓄水桶4放置在提水板5上时,蓄水桶4的底部与提水板5上表面抵接,出水管43和底盖45伸入放置孔51内。将弹力带9拉起,将弹力带9移动至蓄水桶4的顶部,使得弹力带9的底部与蓄水桶4顶部抵接,弹力带9被拉伸,产生的弹力将蓄水桶4压向放置架11的上表面,松开的弹力带9卡入卡槽91内,蓄水桶4较为稳定的放置在提水板5上。

回看图1,提水板5与车架1之间设置有升降组件6和引导组件7。升降组件6包括竖直设置的丝杠61,丝杠61的轴线与固定孔111固定轴线平行。丝杠61的两端头与车架1转动连接。丝杠61的顶端连接有电机63,电机63与车架1固接。在丝杠61上套设有相适配的丝母62,丝母62的周向外壁与提水板5固定连接。

引导组件7包括与车架1固接的引导轴71,引导轴71的轴线与丝杠61的轴线平行。在引导轴71上滑移套设有引导套72,引导套72的内壁与引导轴71的外壁相适配。引导轴71的外壁与提水板5固接。

电机63带动丝杆转动,丝母62在丝杆上移动,引导套72在引导轴71上滑移,带动提水板5沿着丝杠61的轴向向下移动,从而实现提水板5向车架1底部靠近或远离的升降运动。当丝母62移动至的最底端时,带动提水板5运动至与车架1底部,提水板5的下表面与地面抵接。如图5所示,当丝母62移动至丝杠61最顶端时,提水板5的上表面与放置架11的上表面齐平且相连。

如图6和图7所示,当提水板5上升至提水板5的上表面与放置架11上表面齐平时,工人手工将蓄水桶4放置在放置架11上,将出水管43放入固定孔111内,蓄水桶4的底部与放置架11的上表面抵接,出水管43通过固定孔111后带动底盖45伸至放置架11的下方。工人将底盖45从出水管43上取下,将给水管32套在出水管43的外壁。通过可拆卸固定连接件8将蓄水桶4与喷水装置3连接。可拆卸固定连接件8包括与给水管32远离喷水管31的端头固接的固定板81,固定板81呈环状,固定板81的内壁与给水管32的外壁固接,在固定板81上螺纹连接有若干固定螺栓82。固定螺栓82通过与放置架11底部的固定连接,将固定板81与放置架11固接,从而实现给水管32与放置架11的固接,使得给水管32始终保持与出水管43连通的状态。蓄水桶4内的水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从吹水管留至给水管32,从给水管32流动至喷水管31内,水最终从喷水孔311离开洒水车,被洒至地面。

其中,升降组件6驱动提水板5向车架1底部靠近,减小提水板5与地面的高度,将装满水的蓄水桶4放置在提水板5上,加固组件能够保证蓄水桶4能够更加稳定的放置在提升板上。升降组件6驱动提水板5稳定的向车架1底部远离,使得提水板5的高度升高,带动蓄水桶4上升至高度高于喷水装置3的高度后,解除加固组件对蓄水桶4的连接,将蓄水桶4通过可拆卸固定连接件8与喷水装置3相连,蓄水桶4内的水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流至喷水装置3,喷水装置3对地面进行洒水工作。用升降组件6带动蓄水桶4上升以代替工人体力将蓄水桶4搬起,达到更换蓄水桶4时节省人力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