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5431阅读:4606来源:国知局
水马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割路面的障碍物,特别涉及一种水马。



背景技术:

水马是一种用于分割路面或形成阻挡的障碍物,水马一般用于道路交通设施,常用在高速路、城市道路及天桥街道路口。

目前,公开号为CN20520573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堆叠交通水马,包括主体,主体包括两个单体,两个单体倾斜相交,单体之间通过螺丝连接,单体的顶部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槽,相邻的主体之间通过连接块连接,连接块安装在连接槽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单体之间可拆卸,既可以拆开放置,也可以直接利用单体之间的倾斜角度直接堆叠放置,减少了运输和存放的空间和成本。

但上述水马在使用时,向两个单体内注水对单体进行稳固,两单体之间形成空腔,水无法注入到空腔内导致注水量受限,两个单体组合后重心较高,稳定性不够,受到撞击后容易产生倾倒等状况,防撞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马,其具有稳定性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马,包括两个“丿”字形单体,所所述两个单体相连,呈“人”字形,两单体相对的一侧底部转动连接有底板,底板上方设有软质防水的密封袋,所述密封袋与单体相对的一侧相连,单体相对的一侧上开有通向密封袋的过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单体的上端相连,呈“人”字形,将底板翻转置于地面上,通过注水口向单体内注水,水位至出水口时,水通过出水口流进密封袋,密封袋内储存大量的水,加重水马本身重力,而且出水舱处于单体下方,降低水马的重心,加强水马的稳定性,防止水马发生倾倒等状况。两个单体组成水马,方便将水马进行拆分,在运输和堆放时节约空间;底板转动连接于单体相对的一侧的底部,需要用时,将底板翻下,不用时将底板向上翻贴紧单体相对的一侧节约空间;软质防水密封袋为储水的主要腔体,防水功能保证了密封袋的密封性,另一方面软质也保证了底板在翻转时,密封袋不会对底板产生阻力,影响底板的翻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袋上开设有排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马使用完毕后需要将水马内的水排空,单体内的水可通过出水口排出,密封袋内的水虽然可通过注水口灌入单体中,但速度较慢排水不方便,通过排水口可快速将密封袋内中的水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体相对的一侧在过水孔上方转动连接有上挡板,上挡板可上下翻转,在密封袋两侧转动连接有侧挡板,侧挡板可左右翻转,上挡板未与单体连接的三个端面上分别固定有连接块,侧挡板与底板上分别开设有容纳连接块的连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马在使用时,底板翻下,上挡板翻下连接块嵌与底板的连接槽内进行固定,侧挡板翻出侧挡板上的连接槽与上挡板的连接块相连固定,上挡板、侧挡板与底板将密封袋进行包裹,保护密封袋不受外界破坏,防止细小尖锐物体划伤密封袋,对密封袋进行保护。上挡板翻下与底板相连固定,支撑单体,增加水马的支撑脚,使水马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体相对的一侧上设有容纳上挡板、侧挡板和底板的放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马在不用时,将上挡板、侧挡板与底板放置于放置槽内,减少单体所占用的空间,易于堆放和运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单体的上端用螺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连接可稳固两单体,由于两单体呈“人”字形摆放,两单体要发生相对位移,只有向两侧位移使开脚变大,螺栓将两单体上端固定,在发生相对位移时螺栓会产生阻力,防止单体移动,使水马放置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体的两侧开设有半圆形水平槽,两个所述水平槽组成固定槽,所述单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半圆形竖直槽,两个所述竖直槽组成转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体的两侧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内可穿插固定杆,将多个水马直线相连,形成水马墙,对道路进行分隔;上表面开设转接槽,可通过连接块,将两个水马进行一定角度连接,对道路上索要分隔的区域进行全面分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体上开设有过风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风孔减少单体表面面积,减少风所产生的压力,使水马在大风情况下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体的外侧壁上设有反光导向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光膜可将车辆、太阳光等光源有效反射,提醒行人注意避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将水马拆分为两个单体,便于运输和堆放;单体上设有密封袋,可增加水马的储水量,增加水马自重,降低水马重心,使水马更加稳定,设有防护结构,可保护密封袋不被破坏;水马上设有固定槽与转接槽,便于多个水马的连接,对不同形状区域的全面隔离。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两单体拼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单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中:1、单体;2、注水口;3、出水口;4、底板;5、密封袋;6、反光导向膜;7、过水孔;8、排水口;9、上挡板;10、侧挡板;11、连接块;12、连接槽;13、放置槽;14、螺栓;15、固定槽;16、转接槽;17、过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一种水马,包括两个“丿”形单体1,单体1中空,单体1的长上方中间部位开有螺纹孔,螺栓14通过螺纹孔对两个单体1进行固定连接,两个单体1连接呈“人”字形。单体1的上端面开设有注水口2,单体1上方的两端开设有半圆形竖直槽,两竖直槽组成转接槽16,单体1两端上开设有半圆形水平槽,两水平槽组成固定槽15,单体1中间开设有多个过风孔17,过风孔17下方贴有反光导向膜6,单体1的下方开设有出水口3。

如图2和图3,单体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底板4,单体1的底端有铸塑有一体的水平连接孔I,底板4的两端上铸塑有一体的转动轴I,转动轴I连接于连接孔I内,底板4可上下翻转;底板4上方设有密封袋5,密封袋5粘于单体1上,密封袋5底部开设有排水口8,单体1上开设有通向密封袋5的过水孔7。

如图2和图3,单体1在过水孔7的上方设有上挡板9,在密封袋5的两侧设有侧挡板10,单体1在过水孔7的上方铸塑有水平连接孔II,上挡板9上铸塑有转动轴II,转动轴II连接于连接孔II内,上挡板9可上下翻转;单体1在密封袋5的两侧铸塑有连接孔III,侧挡板10上铸塑有转动轴III,转动轴III连接于连接孔III内,侧挡板10可左右转动。

如图2和图4,上挡板9不与单体1相连的三个端面上分别铸塑有连接块11,底板4与侧挡板10上开设有容纳连接块11的连接槽12,当底板4水平放置,上挡板9翻下,侧挡板10翻开垂直于内表面时,上挡板9上的三个连接块11分别嵌于底板4与侧挡板10上的连接槽12内,将密封袋5包裹在内。

如图2,单体1的内表面上分别开设有容纳上挡板9、侧挡板10和底板4的放置槽13,上挡与侧挡板10远离密封袋5翻转,底板4上翻,上挡板9、侧挡板10与底板4可放置于放置槽13内。

水马在使用时,将单体1上的底板4向下翻转,置于底面上,上挡板9与侧挡板10朝向密封袋5翻转,上挡板9的固定块分别嵌于底板4与侧挡板10的固定槽15内,通过螺栓14将两个单体1进行固定连接,通过注水口2向水马内注水,可通过固定杆与连接块11等外部部件将多个水马相连,对要隔离区域进行封锁。

水马使用完毕后,将固定杆与连接块11等外部部件去除,将多个水马拆分,在将螺栓14旋出,将水马拆分成单体1,打开排水口8和出水口3,将单体1内的水分排出,将底板4、侧挡板10与上挡板9翻转放置于放置槽13内,将单体1进行堆积或输送。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